楚汉争霸之--韩信破齐(搞清楚谁是你的老板)
相关推荐
-
韩信刚死,刘邦要煮蒯通,蒯通:“是的,就是老子劝韩信反的。”
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谋反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汉书> 公元前196年,60岁的刘邦从平叛陈豨的战场回来,很是烦躁.他的夫人吕 ...
-
项羽和蒯通都劝韩信自立,韩信为何不听,真的是因为忠于刘邦么?
山野老人解读两汉三国,与您一起体会历史新感觉!项羽和蒯通都劝韩信自立,韩信为何不听,真的是因为忠于刘邦么? 韩信在刘邦那里发达后,正是项羽艰难困苦之时.项羽为了战胜刘邦,派武涉游说韩信,希望韩信离开刘 ...
-
韩信坑队友,听信小人之言出兵破齐,却害苦了郦食其
灭赵收燕后,韩信的下一个目标便是齐国,但是同样觊觎齐国的还有郦食其,郦食其不甘于只做辩士,也想立功建业,对于只会耍弄口舌的郦食其来说,当下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抢在韩信之前劝降齐国.于是郦食其求见刘邦, ...
-
读通鉴(52)老板要会用人
读通鉴(52)老板关键是会用人 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说:"陈平虽美如冠玉,其内中未必有这么美.臣闻陈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时不容于魏王,而亡归楚军:在楚不得志,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以官,令其护 ...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38
[原文]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曰:"食尽,汉王降."楚 ...
-
韩信惨遭吕后毒手,死前撂下一句狠话,为何让刘邦吓得汗毛倒竖?
史上有一副关于韩信的名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所谓一知己,指的是萧何,因为"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力荐于刘邦,韩信因此被刘邦拜为大将军.而韩信最后被杀,也是因为萧何的诱骗,所以 ...
-
他靠一张嘴为刘邦拿下了70多座城池,最后却被煮成肉汤
要说起历史上下场最悲惨的"谋士",恐怕刘邦的谋士"郦食其"算一个了.说起郦食其,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他是刘邦手下的得力谋士之一,自幼喜好读书,富有智谋,却因家境 ...
-
刘邦与项羽的博弈—楚汉争霸(三):纪信舍身救主,韩信背水一战
导语: 公元1812年6月,60万高唱着马赛曲的法国军队突然侵入了俄国境内,这是一支不可一世的军团,他们的统帅正是当时被誉为欧洲战神的拿破仑.在一片火海之中,法军顺利的进入了莫斯科,幅员辽阔的俄国已经 ...
-
刘邦与项羽的博弈—楚汉争霸(四):韩信击败龙且,战事出现转折
导语: 公元前204年,天下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荥阳,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这里对峙已经长达14个月之久.共计数百万的大军,都为了一个目标而等待,那就是彻底击败对手.骁勇善战的楚军在最初的战斗中屡战屡胜 ...
-
刘邦与项羽的博弈—楚汉争霸(五):策反韩信失败,楚汉荥阳对峙
导语: 公元前205年,曾经一起反对暴秦统治的两个楚国人,瞬时间兵戎相见,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死决斗.西楚霸王项羽追着汉王刘邦一路来到了荥阳,在荥阳一线上,刘邦屡战屡败,随时危在旦夕,可又总能东山再 ...
-
楚汉争霸最后一战前夕,韩信若听从他的计策,汉朝将不会出现!
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其偶然性,在楚汉争霸最后一战前夕,韩信的选择就决定了中国历史走向.当时,如果韩信听从他的计策,那么不仅汉朝不会出现,而且将提前400年上演三国争霸,中国历史就被彻底改变! 项 ...
-
项羽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为何“楚汉争霸”时却无一人帮助项羽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西入关中,假借楚怀王之名,将原秦朝天下分为了十九块,自立为西楚霸王,同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然而,在此后爆发的"楚汉战争"中,却始终没有一个诸侯王帮助项羽,这又是为 ...
-
淮阴侯的悲剧:解读楚汉将星韩信
时间:2011-08-07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左志康 说起楚汉时期大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刘邦和项羽,因为他俩是楚汉的"主人公".但是有一个人,他在楚汉时期不是主人公但作用 ...
-
刘邦与项羽的博弈—楚汉争霸(一):刘邦攻打彭城,英布叛楚归汉
导语: 公元前212年,当秦始皇的军队从咸阳街头缓缓地驶过,两个日后灭秦的主力此刻正跪在路边.此时此刻他们发出了不同的豪言,其中一位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另一位则暗 ...
-
刘邦与项羽的博弈—楚汉争霸(二):范增出走楚营,彭越游击辅助
导语: 公元前三世纪末,东西方的历史舞台上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西方的战略之父汉尼拔在罗马打了无数胜仗,只战败一次就输掉了整个战争.东方的盖世英雄项羽百战百胜,但是一次战败就四面楚歌,最后乌江自刎. ...
-
刘邦与项羽的博弈—楚汉争霸(六):项羽垓下败亡,刘邦夺得天下
导语: 公元1973年,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