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发明之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毕昇(972年-1051年),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昇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毕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法未及推行即卒。毕昇事迹仅见于沈括《梦溪笔谈》。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早年经历

毕昇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毕昇出生于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 毕昇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后发明活字印刷术。关于毕昇所创的活字印刷术规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明确记载。

《梦溪笔谈》中记载所见,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不是空穴来风,是基于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发明活印

毕昇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熟悉并精通雕版技术,最终成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

卒于皇祐

经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毕昇墓及碑文考证,毕昇卒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于皇祐四年(1052年)下葬。

主要影响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以再用。

毕昇与他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规制:首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再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昇没有采用。

毕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唐代刻板印刷在中国已非常盛行,并在13世纪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1456年,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迅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

历史评价

张秀民: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黄宣正: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王芳: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印刷史上是一次革命,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孙启康: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长廊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被西方学者称为'文明之母'。

轶事典故

深圳市毕昇印刷文化博物馆毕昇雕像

毕昇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一位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昇说。“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昇笑着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这时老师傅开口说:“在你们师兄弟中,毕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人物争议

墓碑之谜

1990年,湖北省英山县草盘镇信访干部黄尚文路过该镇五桂墩村时,在田间发现毕昇墓墓碑,引起英山县和湖北省考古界及有关部门的重视,认为是对毕昇生世的重大发现,因此确认毕升为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毕昇墓碑发现时严重风化,又遭损伤,字迹笔画有残缺,年号难以确定,均为修复归补政,碑正中为“故先考毕昇神主' 并列刻“故先妣李氏妙香左侧刻孝子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孙男毕文显、毕文斌、毕文忠。右侧刻皇祐四年二月初七,碑上有日月二字,有明显摩尼教(明教)风格。

湖北省有关部门于1993年10月和1995年12月两次组织省级鉴定会,对毕昇墓碑进行鉴定,认定是皇祐四年的毕昇墓墓碑,应为国家二级文物。但中国印刷史专家张秀民与参加1995年英山毕异墓碑研讨会的李瑞良在《中国印刷年鉴》和《印刷科技》上多次发表文章,认为湖北英山发现活字发明家毕昇墓不可确认,可能是另一位同名同姓的明教神主毕昇。但此问题未得到应有合理解答,北宋时英山县属淮南路蕲州蕲水。历史上没有摩尼教(明教)在当地活动的记载。

毕昇

英山县毕昇纪念馆未能获得毕昇墓中是否有遗骨和陪葬品的信息,可能是毕昇墓是衣冠墓。总之,对该墓碑的不同意见不断。按专家鉴定确认该墓碑确实是毕昇的墓碑(国家二级文物),也无法确定毕昇是英山人与毕昇在英山从事活字印刷活动的事迹 。

故里争议

益州说

主张此说者为清末学者会稽(今浙江绍兴)李慈铭。他在自藏的王世禳(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居易录卷》二十五“活字版起于毕昇,弄宋时人”条下,以墨笔批注“益州人”三字。李系清光绪朝进士,官至御史,博学多闻。但对此说未见提出任何根据。

杭州说

持此说的是张秀民。他在《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一书中以为:《梦溪笔谈》所谈毕昇泥活字的造法与排印工序及试印经过,是沈括据当时当地的见闻记录下来的, 毕昇与当时杭州人沈括有关,所以死后肯把他创制的活字印交给沈括的侄子们珍藏。因此毕昇也可能是杭州一带人 。此说影响颇大。从此说者有电影《毕昇》。但对于毕、沈之间的关系,还只能作如是说:毕昇是沈括《梦溪笔谈》中所记载的科技人物之一,沈括则是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惟一记录者。除此之外,找不出其他关系。

蕲州说

此说以毕昇墓碑为依据。该碑于1990年在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挂墩村毕家坳发现,此碑乃活字印刷术发明者“布衣毕昇”之墓。其依据有三:

墓碑之形制、纹饰具宋代特征。如笏头碣这种石碑形制,是宋《营造法式》中所著录的碑石制式之一。碑饰中的卷草花纹、宝珠荷叶华盖、碑框内沿的莲花瓣尖券以及题款文字的书体等,都具北宋特征。墓碑年款之“皇囗四年”,查两宋时期的皇朝年号冠“皇'字的,只有仁宗赵祯于庆历之后改元“皇祐”,这个年号使用了五年。因此,此碑的年款可定为“皇佑四年”,与《梦溪笔谈》中所记“庆历中”创“为活版'的“布衣毕昇”所处的时代相符,其去世的具体时间亦与胡道静推测为宋仁宗“庆历”之后的“皇年间”甚相吻合。

墓碑版式具有雕版特色。此墓碑碑版正中所刻牌位,上饰宝珠荷叶华盖,下托莲瓣,左右阳刻双线边栏,考妣姓名亦以阳刻文字并列两行,行间以单线作为行界牌位两侧题款行次,题款文字均用阴刻。类似古籍版本中之“竹册栏”的“天栏”和标题采用“阴文”的手法。这种版式设计,显然是借鉴当时雕刻书版上的“行界”、“双线边栏'、“竹册栏”、“阴文'和具有艺术色彩的“荷叶莲花龛”式样的“书坊牌记”等形式,移植到碑板上来的。这种形式的碑刻,很可能是由毕昇的同行友好亲手为之设计与镌刻的。由此可见,墓主人生前从事雕书事业的职业特点 。

墓主毕昇系招魂归葬。墓碑在毕昇姓名之下刻有“神主”二字。据张秀民先生《略论宋代的刻工》称“宋代刻工中的能工巧匠,往往被请到外路刊书”等。这些刻工,为出外就业而死于外地的也不乏其人。毕昇也应当是一位离乡背井到外地从业献艺的雕板写工或者刻工,身怀技艺,萍踪江湖,创业异乡,不幸身殒外地。由友人捧回毕昇的“神主”,才得以在故里实行招魂安葬 。

据此,可以认为英山毕家坳发现的毕界墓碑,即《梦溪笔谈》所载的“布衣毕昇”与其妻李氏妙音的合葬碑记。在墓地附近,至今还有毕家畈、毕家河等地片名称和一批包括毕弄之孙毕文忠墓在内的宋至明代的毕姓坟墓,说明毕氏宗族曾世居于此。因此可以说明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毕家铺是毕昇的故里。

徽州说

有学者认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是北宋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北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毕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后来活字由胶泥逐步改为木质、铜质、铅质,发展成为现代的活字印刷术,但其基本原理仍是毕昇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0)

相关推荐

  • 王桢旌德首创木活字印刷

    王桢旌德首创木活字印刷 方光华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源于古代的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现在一般认为元初农学家王桢创制了木活字,而其首创之地就在旌德县. 木活字用梨木.枣木或 ...

  • 【回望故乡】北宋发明家毕昇

    金陵刻经处第六代传人马萌青和第七代传人邓清之. 1.江苏省南京市,闹市区内的淮海路35号,金陵刻经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雕刻版印刷大师马萌青先生和他的女弟子邓清之,至今还熟练地运用各式各样的 ...

  • 印刷与包装 | 汉文正楷字体小史

    <出版与印刷>2020年第2期 印刷与包装 题目 | 汉文正楷字体小史 来源 | 2020年第2期 作者 | 雍琦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0 ...

  • 武威文庙 西夏博物馆(二)

    西夏灭亡600年后,也就是清嘉庆九年和公元1804年的一天,武威著名学者和金石学家张澍,同友人到凉州大云寺游览,在寺内无意中发现一座被砖封闭几百年的古亭.僧人说古亭不能打开,否则将有莫大灾祸.张澍不信 ...

  • 中国牙刷的最早发明者

    中国牙刷的最早发明者

  • (宋史连载128)大词人柳永和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瓦 舍 聊 宋 第二卷  文治 第十四章  庆历新政(三) 普通人 皇祐四年,宋朝失去了一代名臣范仲淹.与此同时,它还失去了两个"普通人". 从当时的眼光看,这两个人的逝去似乎微不 ...

  • 我们的新“四大发明”,请给发明者颁发破坏生态奖

    从小我就非常自豪的,因为我们有四大发明,是文明古国.我从小学起就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除了四大发明外,我们还有新的"四大发明"你们知道吗? 下面我来带大 ...

  • 【听故事】《活字版印刷术》名人故事

    往期故事 故事收听约7分钟 今日问答 1.今天我们提到了造纸术, 那么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呢? 2.我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呢? 更多精彩故事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兔送信>阿凡 ...

  • 讽刺,中国四大发明,宋朝送一样给敌人,然后靠另一样自救

    [本文由賨人客(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賨人客(号蜀山笔侠),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宋朝和咱们的四大发明. 说到我们的四大发明,我一直觉得最伟大的是火药, ...

  • 关于中国四大发明的误解、争论与思考

    (吴国盛:中国四大发明不属于科学) 科学史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指出:世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其实是个假问题,关键在于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中国古代只有技术没有科学,四大发明不属于科学. ...

  • 没有中国,就没有轮胎!“四大发明”竟然和轮胎有关!

    世界上第一条轮胎的发明已经无法证实到具体时间了.从早期人类只是在木头车轮外面贴上一层牛皮,再到往牛皮管子里塞马毛---一直到100多年前,一个叫固特异的老爷子发明了橡胶硫化术之后,人类终于用橡胶取代了 ...

  • 中国影像方志|英山:皋陶古地 毕昇故里 巍巍大别山的文化传奇

    CCTV-10 2021. 4.18 23:16 <中国影像方志>湖北卷 英山篇   英山篇 预告片 名贤祖地 揭开千年未解之谜 史料记载,尧舜时期的名贤.上古司法管理的开创者--皋陶曾居 ...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蔡伦简介

    蔡伦约61年(东汉永平四年)生,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汉章帝刘炟(56年-88年)即位后,常到各郡县挑选幼童入宫.75年(永平十八年)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太监,当时他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