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真的了解BALB/c吗?
BALB/c是白化的家鼠亚系(Laboratory-bred strain),自1920年诞生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并且属于动物实验中使用最广泛的近交系之一。
孔子说:“不知史,绝其智;不读史,无以言。”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第一只BALB/c的诞生史,慢慢你就会发现,这只白色的小白鼠带有神奇的魔力,接触过它的人后来都成为了实验动物界里程碑式的人物。
你知道BALB/c小鼠的历史吗?
1913年纽约纪念医院的哈尔西·巴格(Halsey J. Bagg)从俄亥俄州一个老鼠贩子那买了一些可爱的小白鼠用于研究。巴格还兴致勃勃的给它们取了名字,他把自己名字里的Bagg和白化英文Albino糅合在一起,取名BALB(虽然读音一样,但不是芭比娃娃的Barbie!)。
在之后的1920-1935年期间,巴格系统地将这些小白鼠的后代同胞兄弟姐妹进行了近交 26代。在这漫长的15年期间,照顾过这些小白鼠的人不乏实验动物界的名流,包括大名鼎鼎的杰克森实验室(Jackson laboratory)创始人利特尔(C.C. Little),美国遗传学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尔曼·约瑟夫·穆勒(Hermann Joseph Muller)和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科学家麦克道尔(E.C. MacDowell)。
1935年,穆勒的学生乔治·戴维斯·斯内尔(George Davis Snell)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并将他们引种到杰克逊实验室。这位叫斯内尔的学生是谁呢?他是美国著名遗传学家,免疫遗传学奠基人,因发现遗传因素决定个体间移植组织或器官存活状况并最早提出了H-抗原概念的1980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主。他在BALB名字后加了个小写的c字母,表示毛色隐性上位作用。斯内尔慷慨地把BALB/c分享给同事保罗·斯科特(J. Paul Scott)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维护。而正是这一善举,挽救了BALB/c的命运。
1947年,一场无情的大火吞噬了杰克逊实验室的主要建筑,斯内尔的所有小鼠品系都死于非命。绝望之中,他想起来曾经送给斯科特的一些BALB/c品系。斯科特将他养的第41代BALB/c还给了斯内尔(现在称为BALB/cJ,截至2006年12月14日,它们总代数为221代)。
1985年我国从美国NIH引进BALB/c第180代。
历史讲完了,我们继续来聊聊,这只能给科学家带来“好运气”的小白鼠能给科学界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做出什么贡献呢?
自2018年肿瘤免疫疗法荣获诺贝尔奖以来,给无数肿瘤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尤其是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如PD-1,CTLA-4抗体)和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如CAR-T,CAR-NK等)均取得了显著突破。随着肿瘤免疫药物研究的蓬勃发展,开发肿瘤免疫小鼠模型及人源化小鼠模型成为了临床前基础研究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最大挑战之一,而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小鼠模型制作常用的背景鼠就非BALB/c莫属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会选择BALB/c背景的免疫缺陷小鼠和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小鼠呢?
BALB/c背景具有更多的瘤种类型,有更多的适应症选择空间;
BALB/c背景更适合用于评价联合疗法或比较不同的候选药;
BALB/c背景的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小鼠能准确再现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在临床上的毒副作用;
主要特性
随着BALB/c小鼠增龄,小鼠胸腺皮、髓质比例减小,界限消失,有分泌液泡形成;脾脏白髓结构不规则;
与其他近交系相比,肝、脾与体重的比值较大,20月龄的雄鼠脾脏有淀粉样变;
T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活性及脾细胞诱生IL-2的能力下降;
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但用乳腺肿瘤病毒诱发时发病率高,卵巢、肾上腺和肺的肿瘤在该小鼠有一定的发生率;
易患慢性肺炎;
对放射线甚为敏感;
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鼠心脏有病变,雌雄鼠均有动脉硬化;
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补体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对利什曼原虫属、立克次氏体和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主要用途
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