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三水、nacha
排版:欧阳卓群
校对:常瑞祥
以“幻形共生IMPURE”为主题的2021年台湾国际女性影展将于十月十五日开幕,为期十天。在后疫情时代,整个世界笼罩在不确定的阴影之中。“我们保持距离,成为名符其实的个体户,但同时,我们又是如此需要看顾彼此,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今年共有80多部影片分属“酷异幻化·非关定义”,“生而育矩”等11个单元,其中纪录片有33部。
台湾女性影像学会是一个成立于2000年的非盈利组织,其前身是台北市女性影像学会。该学会自1993年起创办“Women Make Waves 台湾国际女性影展”,旨在提供女性导演视角的影片展映。它不仅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议题性影展,更是亚洲兼具重要性与代表性的影展之一。
长达半世纪的情谊,两位女性卡蜜娜和库斯妲里妮年轻时在监狱里相遇。那时是1965年,印尼正经历一系列血腥而压迫的反共产主义浪潮,许多人因为不同的政治理念而入狱。她们相知相惜,出狱后携手共度后续的生活,即使库斯妲里妮因久病缠身而行动不方便,两人依然相互照顾不分离。导演纪录了这对人生伴侣的晚年,平凡无奇的日常起居,因为有彼此的陪伴而变得有意义。一同走过的生命甘苦,无须多加言语,只消一个眼神便能了然于心。影片难能可贵地记录一对平凡的女性,她们既是革命的伙伴,亦是生命的伴侣。因为追求理念而落难,但幸运地成为两人相遇的机缘。镜头平实、细腻地呈现两位女性间的相处,她们的故事,成为这段被噤声的历史中最纯粹而坚韧的印记。一辈子的情感重量,举重若轻地化为你我永恒的回忆。引领风骚:回顾 Curve 杂志三十年
Ahead of The Curve
珍·瑞宁 Jen Rainin / 芮芙卡·贝丝·梅杜 Rivkah Beth Medow关于知名女同志杂志《Curve》的故事开端即充满传奇性:创办人法兰可史蒂芬斯结束一段婚姻,勇敢出柜离家,二十岁的她住在车上,一天打三份工,因为新建立的交友社群,让她困顿的生活有了活力和光彩,也让她兴起创办一本专属于女同志杂志的想法。她索性拿着十二张信用卡借款去赌赛马,幸运的她连赢三局,把所有奖金投入她的新杂志,开启了延续三十个年头的精彩篇章。在九零年代社会风气仍在缓步开放之时,法兰可的杂志伴随所有困顿、忧伤的灵魂走过苦涩时刻。《Curve》勇于拥抱多元价值,领先潮流将各种肤色族群和样貌的女性都放上封面,也是很早关注跨性人权和社会公义的杂志。本片聚焦在创办人法兰可的人生历程,在杂志即将三十岁之时回顾属于她的精彩传奇。忽男忽女(数位修复)
Gendernauts Digital Restoration
摄于二十世纪尾声,导演自九零年代便开始以游击式的拍摄方式纪录旧金山湾区生猛不羁又深具启发性的跨性别社群生态。本片集结了导演在旧金山认识的各路非典型性别、变性和跨性别者,早先出现在《雌性行为不检》(1992)中的诗人作家马克斯‧巴莱里欧以及知名表演艺术家安妮‧斯普林克尔亦是本片主角之一。被誉为赛伯格之神的媒体理论家桑迪‧史东则带出结合性别、科技、媒体的理论架构,为电影添上类科幻基调。在近距离拍摄下,片中这群自在游走在性别灰色地带的开路先锋,不再只是平面化的象征符号,而是在个人或集体意义上勇于扰动、挑战既有性别秩序的改革家,不仅开凿出绚烂自信的生活方式,也找到重新观看世界的视野。此片为酷儿电影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之一。距离上世纪末所拍摄的《忽男忽女》已经二十余年,曾占据酷儿运动核心位置的旧金山已成为全美租金最高的城市,而川普上任又为酷儿社群带来性别平权倒退的梦魇。在这样的时间点,导演决定再度前往旧金山,拜访九零年代引领跨性别运动的开路先锋,也就是当年的电影主角们。本片通过一趟重寻之旅,抛掷出不少关于身份认同、性别倡议、居住正义及老年生活的深刻提问。面对极右的保守势力逐渐在美国蔓延,跨性别社群又要如何面对新型态的恐同现象?如今年届六十到八十岁的主角们,在性别认同上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倡议的形式是否有所改变?如何看待过去与现在的人生状态?而关乎如何面对“老去”的生命扣问,更是本片不可回避的核心命题。关于爱的生存法则
Instructions for Survival
亚娜·乌格蕾赫莉泽 Yana Ugrekhelidze宗教保守势力与反同声浪高张的格鲁吉亚,直至今日仍是同志人权低落的国家之一。本片聚焦生活在格鲁吉亚一对看似平凡的情侣:亚历山大和玛丽。亚历山大是跨性别者,护照上的性别栏却仍是女性,因为性别无法被社会认证,生活上不管是找工作、看医生都遇到重重阻碍,只能过着仿佛隐形人般的低调生活。为了远离这个毫无希望和未来的家乡,两人下定决心前往欧洲寻求庇护。玛丽为了筹措经费,决定当代理孕母赚钱。随着腹中胎儿逐渐长大,两人间关系有了微妙变化,与腹中这个没有缘分的孩子,也有了越来越深的情感羁绊……。玛丽亚对于曼基尼来说是有如母亲一般的角色,甚至在曼基尼刚出生时帮她受洗。本片透过玛丽亚日常生活的描绘,记录下玛丽亚在意大利普利亚自家农庄四处穿梭忙碌的日子,生动勾勒出她晚年不愿向现代化的生活妥协,更不愿轻易向不断流逝的时间低头的坚韧生命态度。夜深街道被灯笼照亮,各方信众从罗马市区走了一整晚路终于抵达市郊外的圣爱之母教堂。本片透过配乐延展出接受宗教仪式洗礼的众生相,世俗与神圣、纯真与癫狂在此交织缠绕。此片曾获选为意大利Popoli纪录片影展金奖,却因被禁而被迫取消资格。女人的哀悼之歌 Stendalì: Still They Toll
根据意大利南方萨伦托的传统丧礼习俗,唯独男性能送葬,女人必须留守家中。当塞西莉亚·曼基尼来到村里,却发现以当地方言唱诵的女性哀悼仪式已近乎消失,因此她让巴索里尼与当地妇女共同创作,凭借妇女仅存的记忆,回溯书写贴近女性日常,又保留当地哭调传统的哀悼之歌。少年托玛索骑着摩托车往前直行,一心一意想进入邻近石化工厂赚钱。在布林迪西,那是许多孩子的梦想,在资本主义的催眠下,工厂几乎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通道。本片以富有节奏的剪接,烘托男孩的热切渴望与荒芜现实间的残酷差距,却也承接住因梦而生、仅有的尊严。一群男孩聚集在罗马市郊外的河畔戏水,打造出一个依附烈夏而生、似真似幻的异托邦世界。此片为曼基尼与巴索里尼第三次合作,后者撰写的对白与其首部小说《生之儿女》遥相呼应,随之投射出意大利战后的政治社会样态,与一群进入社会后注定一无所有的年轻世代缩影。顽童法比欧 The Bridle On The Neck
罗马近郊的小公寓里挤了一家五口,其中一位孩子叫法比欧,调皮的他被校方转去特殊教育班级。本片可见曼基尼以犀利的访问,让爸妈、邻居、老师、长官等人的立场与孩子的观点辩证,借此展现象征国家权力结构缩影的教育现场,以及整个社会对于“造反者”自相矛盾的态度。遗忘之间:越南记事
Two Forgotten Boxes-A Trip to Vietnamck
“时值1965年,塞西莉亚·曼基尼与丈夫利诺·弗拉前往越南前线拍摄。两人预计在当地拍摄一部关于人民抗争的纪录片,计划已久却始终没能拍成。五十年后,当年并肩作战的丈夫早已逝世,仅留下当年书写的日志、笔记、书信,以及遗忘在柜子深处装满6x6负片的两个鞋盒。曼基尼重新检视这些遗忘已久的照片,重拾当年越南与美国之间的战事烟硝、人民的团结与反抗,也重启她不得不独自面对的个人战事:关于说与不说;关于记忆与遗忘;关于战争发生后半世纪的反复丈量,也关于当下仍不断流逝的时间。在时间的褶皱之间,照片中越南女性骁勇善战的身影,又与镜头后曼基尼的坚定身影交互映照,这些重重缠绕的战事,仿佛也成为塞西莉亚·曼基尼的人生缩影。”本片将广告中艳丽挑逗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生活中在家、工厂、农地工作的女性身影并置,以强烈对比作为颠覆的激进控诉。在欧洲妇女解放运动前夕,记录下女工心声,及投身工厂占领行动的抗争身影。此片为曼基尼代表作之一,由左派电影公司 Unitelefilm 委托制作,完成后却被该公司封杀。战斗吧!我们是法西斯!
To Arms, We're Fascists!
由曼基尼、其丈夫利诺·弗拉及知名影评人利诺·米齐克共同执导,为曼基尼最为人所知的长片作品,也是二战以来首部以法西斯政权为题材的纪录片。本片援引大量历史画面,并邀请诗人佛朗哥·佛蒂尼(Franco Fortini)为电影配上旁白,在距离二战终结及墨索里尼被处决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反身检视1911年至1961年间的意大利政治情势走向,阐述了作为“第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的意大利如何迎来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将整个国家拖进战争的泥潭,又推向战后的惨况。六零年代,人们上街抗议新法西斯主义政党“意大利社会运动党”。本片拉开宏观的历史轴线,成为超越时代的警世之作。电影完成后被当局禁演了整整一年多,才得以公诸于世,并入围威尼斯影展。本片耗时三年拍摄,近距离记录一位三十岁的跨性别男同志佛瑞迪,从他动念想生小孩,到最终成功生产的过程。这原本仅是一个想要拥有属于自己家庭的愿望,却因为社会大众对于跨性别的陌生和不理解,结果远比他所想的困难复杂;而实际怀孕过程带来的身体外貌和心理变化,也让他需要不断地调适。片中也访问佛瑞迪身边的亲友家人,并且回顾他的个人成长史和家庭回忆,帮助观众理解一位跨性别者的经历和成长过程。跨性别者生产或许是一段属于个人,且难以分享或向他人借鉴的孤独旅程,所幸佛瑞迪身边有伴侣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和支持。本片也记录下佛瑞迪在水中生产的珍贵时刻,亲昵而真实,观众仿佛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他最伟大的一段人生篇章。在沉稳静止的镜头下,怀有身孕的青少女、未成年女性在医生、护士、社工面前侃侃而谈。当中有不少人家里已有孩子,也有人第一次面对母职。令人心碎动容的谈话内容,逐一开展出女孩们对于堕胎的看法、周遭亲友的反应,以及对未来的计划与渴望。想象着有了小孩,或没有小孩,踏出医院后的第一天会是什么情景。透过一个个真实故事,导演试图探寻在国家主导的结构性暴力下,小妈妈们是否仍有自主抉择权的可能性,也更加突显隔年迎来的胜利成果有多迫切与珍贵。玛莉娜·贝洛布罗娃 Marina Belobrovaja这是一则四代女性的家庭故事,也是一则母亲/女儿对于“家庭可以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导演以女性身份出发,她在捐精者的协助下成为一位母亲。然而,主流社会对于养育孩子是怎么一回事、父母是什么样子、家庭的组成样貌充满保守的偏见。面对生育技术进展,个体对于生命与生活可以有更多想象的情况下,导演拿起摄影机,与多位和她一样接受人工生育的人进行谈话,展开对于生命延续的意义、亲子关系、伴侣关系、生育与抚育关系等多元家庭形式的诘问与探寻。影片以温柔而贴近生活的方式,邀请众人参与这趟思辨与理解的旅程。导演透过不同个体与家庭的故事,呈现生命状态的歧异与多样性。从他人的经验,回望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如果我不是女生
Born, Unborn, and Born Again
在韩国,“白马”年每60年会出现一次。传说,此时出生的女孩将会带来不幸。“白马”年出生的导演通过韩文和英文来完成编织交杂、重新诠释,将过去重新定位到未来。随着韩国堕胎合法化,一段历史正缓缓浮出水面。小庄,没打算结婚,但想要孩子的四十岁单身女性;枣枣,中国首位因冻卵被拒而控告医院的女性;狗狗,为同志权益奔走的律师。在中国法规对于女性冻卵的重重限制下,她们该如何面对各种挑战,夺回属于自己的生育权?您好,这里是堕胎专线
Abortion Helpline, This is Lisa
迈克·阿蒂 Mike Attie / 珍妮特·高华德 Janet Goldwater / 芭芭拉·阿蒂 Barbara Attie当堕胎成为富人的特权,没有金钱与心力的女性该何去何从?自1976美国海德修正案通过后,禁止联邦资金用人民的纳税钱支付国内堕胎手术。“谁能堕胎”与经济条件紧紧捆绑在一起,迫使低收入的妇女,只能拿起电话,拨向堕胎专线……。埃及、挪威、法国、巴勒斯坦、德国 / 2021 / 88分钟2013年1月,时值埃及革命两周年,民众们聚集在解放广场,抗议日渐独裁的政府,没想到抗争现场再次重演集体性侵悲剧。2011年以来,在广场遭性侵和轮奸的女性人数庞大的吓人。象征革命的解放广场,逐渐成为女性抗争者的梦魇。2013年的性侵事件触发一连串女性抗争行动,过去两年中遭到性侵的受害者也纷纷站出来,一场异常艰辛但弥足珍贵的性别平权运动正要展开……。本片不仅记录风起云涌的女性抗争行动,导演也带著摄影机上街“以身试法”,带领观众实际感受街上(或整个社会氛围)之于女性的不友善。街头倡议行动也对应到私领域的反身自省,拍摄期间怀有身孕的导演也与尚未出生的孩子、已逝世的母亲展开私密对话,谈论起女性天生所赋予的力量,以及生来自由的权利。林图·汤玛斯 Rintu Thomas / 苏斯米塔·戈什 Sushmit Ghosh尽管印度法律明令禁止种姓制度,社会最底层的贱民阶级女性仍饱受社会歧视,且世袭罔替。人口最多的北方邦更是频传针对贱民女性的性暴力与谋杀案件,那里也是媒体的黑暗地带,主流新闻媒体普及度不高。在各方条件都相当局促且极不友善的地方,却孕育出全印度唯一完全由贱民女性组成的新闻组织。即便大部份成员未曾使用过手机,首席记者蜜拉和报社同事们决心进行媒体数位化转型。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外在政治社会情势越发动荡——当地右翼印度教民族主义凶猛崛起,试图重新拥抱种姓制度。本片历时五年拍摄,贱民女性在银幕上终于跳脱受害者形象,以智慧型手机为武器,用报导行动翻转自己的命运,向世人证明最底层的女性也能冲破传统枷锁,呈现勇猛无惧的草根力量。无所畏惧:黑人的命也是命 Unapologetic
“我们正在创造黑人历史,就算我们不这么做,我们的故事也将流传后世!”拳拳到肉的饶舌歌词来自年仅22岁的新锐饶舌歌手,贝拉·芭以生猛有力的倡议行动站上前线,凝聚社会大众的力量。另一名年轻领导人则是年仅24岁的贾内邦苏,加入黑人权益组织“黑人青年计划100”后马上成为在前线冲锋陷阵的领导者。本片跟随两位年轻黑人女性主义者、酷儿倡议者的脚步,如实记录芝加哥黑人运动的抗争场景。为抗议被警察杀害的非裔年轻人博伊德、麦克唐纳所遭受到的不公不义,当地市民团结起来上街示威。本片也记录BLM(Black Lives Matter)运动中,较少被提及的“#说出她的名字”行动,为提高黑人女性受害者的关注度,并重申黑人女性在主流媒体中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勇敢发声。卡洛琳娜·莫斯科索 Carolina Moscoso这是一部直视伤痕、试图面对难以痊愈之创伤的电影。2008年,导演仍是一位电影学院的学生,她遭遇了性侵,自此,这痛苦的经验便如影随形,影响她往后的人生。影片从导演自身遭受性侵的经验出发,这段尚未得到司法正义裁定的暴力,试图结合日记式的影像纪录、官方档案等不同阶段拍摄的影像素材,曾经无忧无虑的场景夹杂孤独的身影,仿佛只有反复重组这些影像才能稍稍碰触到那心中幽暗的一块。导演在片中勇敢地以性侵受害者的身份自我剖析,直触在性侵害事件中受害者的心理状态、周遭大众的态度、官方制度的粗暴缺失。描述与勾勒这些艰难,显得此部电影更加弥足珍贵。诚惶 (不) 诚恐,亲爱的
Fear (less) and Dear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蕾拉一行人悄然抵达伊斯坦布尔,被蒙在鼓里的四岁孩子全然不知这趟旅行其实是一场逃亡计划。在伊朗,女人没有离婚权利,若触犯通奸罪则会遭到石刑。当两个已婚之人深爱着彼此,为了与爱人一同生活,也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两人不得不带着孩子偷偷离开家乡,来到土耳其寻求庇护。然而来到伊斯坦布尔才发现,欧洲正面临难民潮的空前危机,从申请庇护的那一刻起,漫漫等待如同永无止境的深渊。“展开新生活”对于这一家人来说竟如此艰辛,“回家”又等同于迎向死亡。历时六年拍摄,通过导演伊娃·木娃德的精准捕捉,本片揭露出层层叠加的残酷社会现实,从三人的日常互动中又精炼出何谓爱,何谓理想家庭生活的深刻反思。魂断美少年
The Most Beautiful Boy in the World
克里斯提安·佩崔 Kristian Petri / 克里斯蒂娜·林斯多姆 Kristina Lindstrom五十年前,意大利名导维斯康提曾向世人宣告他是“世界上最美的男孩”,来自瑞典十五岁的伯恩安德森,以素人之姿演出《魂断威尼斯》。该片于戛纳电影节风光首映,伦敦首映更吸引英国女皇和安妮长公主一探究竟,后续掀起的波澜效应还让他远赴日本拍广告,发行日文单曲,更成为日本漫画中美少年的原型,至今影响深远。年少即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却也成为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巨大幽魂幻影。本片近距离跟随伯恩,记录下五十年洗尽铅华后,当年和现在的生活日常;同时一探他的个人与家族记忆,回顾星光熠熠之后,他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观众也将伴随伯恩揭开家族最难解的秘密真相,一同寻回生活的节奏。智利、美国 、德国、荷兰、西班牙 / 2020 / 90分钟83岁的卧底探员塞尔吉奥被私家侦探罗慕路聘雇,深入养老院秘密调查,探究是否有老人受到虐待。年事已高的塞尔吉奥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克服所有障碍,包括学习使用手机拍照存证,并定时回报探查情况。更大的挑战乃是,必须和调查对象保持情感距离,不料生性友善的他却迅速受到养老院其他院友的欢迎。卧底探员该如何顺利完成任务全身而退呢?导演以一贯的黑色喜剧风格拍摄这部探究老年照护、生老病死、亲情与孤独的纪录片。她与主角塞尔吉奥细腻梳理“卧底”拍摄而来的大量影音素材,从外部观察,到逐渐融入成为养老院的一员。影片为智利社会的相关议题讨论,增添第一手珍贵的田野调查材料。片场与家的距离 The Calm After The Storm
梅赛黛斯·加维里亚 Mercedes Gaviria从国外留学归来后,导演梅赛黛斯回到家乡哥伦比亚,参与她父亲——著名导演维克多·加维里亚新电影的拍摄计划,她唯一的条件就是让她在拍片现场的工作之余,也能从旁拍摄自己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一方面试图呈现在哥伦比亚电影产业中,长期被父权垄断的就业处境,另一方面则展现导演与父亲之间亲密又疏离的关係。这既是一部家庭电影,也是一部对影史的重构与省思。导演巧妙地运用各种影像素材,呈现记忆与情感的复杂性。影片虽然因父亲而展开,但意义却远超越家庭电影范畴,对当前拉丁美洲电影产业普遍的性别不平权现象提出深刻而细腻的反省。卡拉·西蒙 Carla Simón /多明嘉·索托马尔 Dominga Sotomayor两位年轻的女导演以影像书信的对话形式讨论电影、家庭、母职等。运用深刻的个人反思将日常生活体现于电影中。这些影像片段不仅促使两人审视自己,也彼此分享自己的一部分。透过镜头,同时纪录了时代的变化。非法母亲 Legit Moms, Illegitimate Kid
小雨和世平仍不被法律“允许”拥有自己的孩子,但她们并不妥协,于是开启了一趟424天的求子旅程。这是一部同时拥有女人、妻子、母亲这三种角色的导演,献给天下女人的爱情纪录片,记录同婚通过后,依然无解的非法求子故事。刺青、写诗、画画,做过几个下流工作。在二次入狱时得了一座林荣三文学奖。老是忘记带钥匙、搭错车、绕远路,时空在他身上经常失效。他是未泯,今年42岁。未泯是笔名,国中为自己取的。我感觉他的身体里的时间,也从那时一直延续了下来。本文整理自:http://www.wmw.org.tw/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