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郑信平||狄更斯《游美札记》里的猪(散文)

    主编:非   
每个人都有在碧绿草丛中酣睡,在清澈河水里畅游,在净蓝天空底下自由翱翔……的很多梦想,这是灵魂的放飞,是身体的彻底放松。我们在经意不经意间,或多或少地实现着这些朦胧的梦想,确实,有的我们正在实现着,有的已经实现了。我们在山涧徘徊徜徉,在水里放松沉思,在田野里自由奔放,任由飒爽的风、婆娑的树、娇艳的花儿、飘逸的云彩,悦耳的鸟鸣声,乃至突至而来的暴风骤雨,与我们亲密无间,这无不是心的释放,灵的回归,是你我与生命大自然的友好互动。
有的人,喜欢旅游,是为了更多地将身与心沉浸于自然,因为,游历于自然,就能心中常驻山水,那舟车所至之所的云烟朝暮、竹柏阴晴、林泉鸟鸣、风土人情皆能进心入脑,在舒展了肺腑的同时,能领略纵横,穿越时空,我们能在观察、倾听、沉思或梦想中达到与自然为一,和古人想通。
我喜欢走走,你也喜欢,古人也喜欢,尤其是那些笔下生花的大家们,他们有智慧的头脑,有悠闲的条件,故而,留下了那么多的游记名篇,今天,我们在重读这些文字的同时,都有身临其境之感,被作者那优美的文笔,精彩的文字,细腻的描写,呈现出的多姿景物,各异的风情所吸引,恨不得时光倒流,与他们一同游览,这就是游记的魅力所在。
闲暇时翻看花山文艺出版社的《外国游记书丛》,看到狄更斯的《游美札记》,被其描写的景物以及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朴素感情所感动,这也是阅读者的共识吧。狄更斯的《游美札记》,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在此没必要啰嗦。我感觉有意思的是狄更斯对美国到处可见的猪的描写,很是有趣,虽然不如其对景物和人物样有那么重的笔墨,但挑选出来,仔细分析下,倒是颇有意思的,这应该是狄更斯的又一种借物抒情吧。
狄更斯对猪是这样描写的:“注意猪。在这辆马车后面,就有两口肥大的母猪跟着,另有五六口猪中须眉,都是百里挑一的上选,刚从拐角那儿出现。”肥大用在母猪身上,应该是褒义意,还有既有眉毛又有胡子的百里挑一的公猪在不远处拐出来,可见这儿的猪性是平等的,猪们是自由的,更是男女比例合理的。
他在后面对猪在美国的普遍及其带给人的欢乐用了如下语句,“在这个城市里,也和美国这一部分别的城市一样,路上永远有老老少少、年龄不一的猪,到处游息,有的四平八稳地趴在路上,沉沉酣睡,有的吭儿吭儿地满街蹓跶,寻觅奇珍美味。”和人一样多,到处都有,且年龄形态不一,可谓憨态可掬。他接着写道:“我对于这种古里古怪的畜生,永远有一种口虽不言、心自爱惜的感情,一遇到别的事物都无可赏心的时候,就观察它们的行动以为笑乐。”心自爱惜,可资取乐,设想一条毛茸茸的蝴蝶幼虫,绝不是你我和狄更斯所爱惜和可资取乐的玩意。
猪们可爱,关键是猪身上体现了生存的哲学,狄更斯说到:“这些猪就是街道的清洁夫。它们的样子很难看,多半是棕色的瘦小肩背,……上面长着表示病态的黑斑点。它们的腿也都又瘦又长;它们的嘴也都瘦得成了尖的了。……从来没有人管它们,也没有人喂它们,赶它们,捉它们;它们很小的时候,就完全得靠自己谋生活;因此变得异乎寻常地机灵狡黠。……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完全沉着,完全自恃,镇静稳定,不受任何事物的搅扰。”为了活命而变得机灵狡黠,这是生存法则,因为没人管它们,沉着镇定,不受外界的搅扰是它们的生存之道。
但要想在世上生存下来,得遵循残酷的竞争法则,狄更斯写道:“来了一口单身独行的猪,……它只有一只耳朵,另外那一只,它在街上游荡的时候,奉送给一只野狗了。”处在时时有生命危险的地步,但是“少了那只耳朵,也照样过得很好,到处游逛,任意流浪”,不以少了一只耳朵而悲伤,“它每天早晨在一定的时间离开寓所,专靠在街上寻觅食物,在自认十分满意的情形下对付一天”,“它这口猪,随随便便,马马糊糊,凡是不在心,诸事不经意,在同样性格的猪中间有很多相识”;“只是吭吭地叫着,往臭水沟那儿奔,发现一些有关垃圾堆和刷锅水的消息和闲谈,只顾自己的尾巴,无心别人的话把——而那条尾巴,也短得很,因为它的死对头野狗,也曾把它的尾巴当作了攻击的对象。”一不小心奉献了耳朵尾巴,若不看紧,宝贵的猪命也有被野狗剥夺去的可能呢,但危险归危险,战术上要小心,战略上还是采取凡事皆随意,诸事不上心为好,这才是美好的猪生。
狄更斯用幽默的笔调,站在旁观者,好似又深入猪身的角度,将这只猪描述成为一个懂得生存之道的哲学家。“无论从哪方面说,它都得算是一口民主主义的猪,爱往哪儿去就往哪儿去,即便不是以优越的身份,也得说是以平等的身份,和上等人交往;因为只要它一出现,所有的人,都要给它让路,并且如果它想要走便道最靠边儿的地方,即便最高傲的人,也得把那块地方给它让出来。它是伟大的哲学家,除了遇到前面说过的那些狗,永远不动声色。”除了那些野狗,天下唯我独尊了,这个猪生是何等的潇洒。
故而,就是看到了生死离别,也能平常心看待。“有的时候,一点不错,你可以看见,它那双小眼睛,会一眨一眨的,看它那挨了刀的朋友,长伸着挂在屠户的门框上,给屠户壮门面。但是它却只吭了一声,说:'生命就是这样:一切的肉,总归都要成为猪肉;’”因为独尊过了,也从夹缝中竞争出来了,所以能将猪之生命的本真,来到世上的目的,都看得明明白白,绝无畏惧怕死的丁点表现。还是“蹒跚着往臭水沟那儿奔去,把嘴往烂泥里一拱,跟着安慰自己说,不管怎么样,反正明天来争着吃烂菜叶的,少了一个嘴。”看开了,就心无旁骛,还照旧生活。
狄更斯站在猪的角度,反观人类本身,以猪的口吻,道出了某些人不如猪事实。他这样写到,“我不知道,它们是否曾纳过闷儿,不明白为什么它们的主人,不用四条腿走路,而却用两条腿走路,不叫唤而却说话。”
虽然狄更斯对猪的可爱和生存之道有欣赏的一面,但他同时对猪还是十分厌恶的。这从他对猪的贬义性语词中可看出。如“聒噪的蛙鸣声,弥漫了整个的太空,它们和猪(一种丑恶难看的动物,它们那种肮脏龌龊的样子,好像是这块地方自然必有的产物)把这片土地整个占为己有。”猪是难看肮脏又龌龊的。“蒸腾粘湿的潮气,繁殖蝇蛆的毒热,丛灌和榛莽。同时永远有蛙鸣猪嗥,作两部鼓吹。”猪嗥和蛙鸣一样,在粘湿闷热的潮气中,是令人烦恼的。“(我们用完了午饭)剩下的东西,好的给了一个乡下人,坏的送给了猪(在这一带,猪成群打伙地游荡,多得和海滩上的沙子一样)。”猪是坏菜剩饭的统包者,和沙子一样多,且打伙到处游荡,甚至会伤人,“一些猪,闻到他(狄更斯的波士顿朋友波特纳姆)的气味,就把车看作是一个包子,认为里面有肉馅儿,把车围住了,乱吭乱叫,那股劲儿,都使他不敢再下车来,只好在车里哆嗦了一夜。”
甚至人们的低级下流(的不好一面),都和猪挂上了钩,“于是我就翻阅了几页(签名簿和纪念册),只见原来上面满篇都涂的是人中猪狗所爱好的那种最龌龊、最肮脏的淫秽之词。”
可见,猪在狄更斯潜意识里,是恶的更多,其可爱和憨态可掬是一时的表象,这就看我们怎么读狄更斯的文字,怎么理解了。但我还是觉得狄更斯对猪的描述,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尤其是其对两头小猪的描写,真是绝了。
第十二章《坐另一条西去的小汽船》中有:“一个年青的猪中绅士(一头很娇气的肥小猪,拱嘴上还粘着好几根草杆儿,表示它刚在粪堆上作过考查勘探),正满怀心事的样子往前走去,一面走,一面沉思,却没想到,一个烂泥坑里,正趴着它的一个同胞,一见它来,突然从坑里站起,满身泥污,形同鬼怪,把它吓了一大跳。猪类之中,从来没有像它那样全身都一下筋僵血凝的。它至少倒退了三英尺远,把从坑里爬起来的那头猪盯了一眼,跟着像箭离弦上一般,尽力撒腿跑去,它那条小得特别的尾巴,使劲来回摆动,像胡摆一气的钟摆一样。不过,它没跑到很远,就心里掂算起来,刚才它看见的这个可怕怪物,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一面掂算,一面脚步就渐渐放慢了,到后来,它干脆站住了,又转了回来。只见它那位同胞,在太阳地里,身上明晃晃地挂了一层泥污釉子,仍旧在那个坑里四脚拉趴地瞪着眼直瞧它,对于它这一跑,完全莫名其妙。它刚一看准了它那个同胞还在那儿(它很小心在意地看,我们差不多可以说,它为了看得准,都用手打着眼罩儿看),它就劲头十足地跑了回来,扑到它那个同胞身上,一下就把它那个同胞的尾巴咬下了一块来,为的是好教训教训它,以后万不能再这样顾头不顾尾地跟它自己的同伴开玩笑。”
狄更斯在这里对两头小猪的描写可谓传神到家了,吓了同胞后自己也发蒙还呆在泥坑里的猪,那被鬼怪同胞突然现身而吓得撒腿大跑的猪,这俩肥小猪的神态、动作及其内心活动,犹如在读者我们的眼前发生着,及至其采取的报复行动,逼真又拟人,合情又合理,真不愧为狄更斯。但我感觉还是少了小猪被吓着跑开去时的动作神态描写,若能加上,则更为有趣。
我试着添加为:“像箭离弦上一般,尽力撒开了腿,竖起两个尖尖耳朵,粗短脖子上的浑圆脑袋一上一下不停颠动着,那粗而强壮的四条短腿快速踢踏交换着踩向地面,若把空气比为水,则它像极了在水中的蝶泳,顶着两个鲨鱼鳍的猪头在一定的水平面上,一窜又一窜地,朝前快速移动着,配上猪嘴巴里哼哼唧唧的紧张之声,煞是滑稽可爱。它那短而小的出奇的尾巴,在浑圆的屁股上,像发条不灵挂钟的钟摆一样,没了报时的分寸,胡乱又快速地来回晃动着。在你欣赏惊叹时,不经意间,眨眼的功夫,它就已跑到多少丈开外去了,留给你的,只有那滚圆的屁股影子。”班门弄斧,不知深浅,聊以自乐而已。
                    (2021年7月17日)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