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山萸肉(转载)
转自:经方中医刘卫红
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二经,是临床常用中药,具有以下功效:
1补虚收脱
近代医家张锡纯云:“山茱萸救脱之功,较参、芪、术更胜哉!”又说:“救脱之药,当以山萸肉为第一”。山茱萸善于收纳元气,凡人身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善治元气浮散引起的喘息、自汗、怔仲、失精、小便失禁、大便滑泻等危重证候。临症常以山茱萸50~100克煎浓汤服。
滋阴敛汗
肝虚极之时,元气外散,可见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或又热又汗之危候。《神农本草经》谓山茱萸主“寒热”,这个“寒热”表现为寒热往来、大汗淋漓,是元气不敛,虚阳浮越的表现,当重用山萸肉收敛之。
1.俞豪民医生用自制新加龙萸止汗汤加减治疗自汗、盗汗,疗效显著:生龙骨、生牡蛎、山茱萸、酸枣仁、乌梅、金樱子+
黄芪、何首乌。方中山茱萸用量为
30-60g
。
2.路志正教授曾以甘寒沉潜法治疗少阴阴血亏虚,肝家风阳亢盛的眩晕症,药用龟板胶、鹿角胶、枸杞子、生地、山萸肉、沙参+
羚羊角、钩藤、知母、黄柏,随证加减,方中山萸肉用量至
50g
。
3.刘寿民医生是浙江省湖州地区地方名医,习用家传验方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方药用:
(1)瘀血----?
(2)内热----黄芩
(3)痰浊---白术
(4)阴虚----生地、何首乌、肉苁蓉、山茱萸、覆盆子、淡豆豉、麦冬、五味子;
(5)气虚----黄芪。
随证加减,方中重用山茱萸80g以上。
4.张锡纯先生擅以重剂山茱萸治疗虚证、脱证、身痛、肢痛,用量为30-120g。张锡纯先生认为山茱萸酸敛之中,更具条畅之性,故善于治脱,又善于开痹(独脉----左关凹陷)。
5.李士懋教授常用山茱萸治疗虚脱、休克、心功能不全、转筋、抽搐等,用量为10-60g。
6.李可先生以自制破格救心汤,成功救治千余例心衰重症。药物组成为:生龙骨、生牡蛎、磁石+
人参、山茱萸
+
制附子、干姜、炙甘草;麝香。方中山茱萸用量为
60
~120g。
7.陈士铎先生认为山茱萸为填精补水之圣药,且补阴之中尤具收敛之性,常用l-3两。
8.王辉武先生认为山茱萸在治疗虚汗的同时,还能壮阳补肾,治疗性功能减退等。《红炉点雪》记载:“山萸肉添精髓、兴阳道、坚阴茎,止老人尿多不节,久服明目,强力,轻身延年。”《东医宝鉴》称山茱萸能“坚长阴茎”。可见前人对山茱萸的强壮作用是早有经验的。阴汗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多是肾虚阳痿、早泄等性功能减退的先导,与慢性前列腺炎有关。在《珍珠囊》中曾有泽泻疗阴汗的记载,但实践证明,泽泻如不配伍山茱萸则疗效不满意,因为山茱萸既敛阴汗,又有补肾兴阳的固本之效,常用泽泻、山茱萸等量,打粉装胶囊,每次3g,盐水温服,早晚各1次,连服8周,有显著疗效,并可预防阳痿、早泄等症的发生。
9.治疗脱证 山茱萸肉90~120克,水煎,取200毫升,首次服1/3量,剩余药汁视病情分多次服。共治脱汗、脱血、脱液、脱精致血压骤降者57例。以脱证消失,血压回升至正常为痊愈。结果痊愈52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
10.治疗乳糜尿 取龙眼肉20克,山茱萸10克,大米50克。先用水煮米粥如常法,米将熟,放入两药煮熟,加少许盐作早餐。下午加泡龙眼肉20克当茶喝。忌食油。连服1-3个月。共治16例,全部治愈。
11.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 山茱萸40克,随证酌加1-2味药,水煎,每日1剂,服2次。症情好转后山茱萸剂量减至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少数患者服用以山茱萸为主的9味药复方。共治29例,以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疼痛消失,半年以上未复发者为痊愈。结果痊愈20例,显效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一般服药4-5剂开始见效。
12.治疗复发性口疮
每晚临睡前取
山茱萸粉
10克,用陈醋调成糊状,分别置于2块3厘米*3厘米干净纱布中央,敷贴于双足涌泉穴,次日晨起洗净。10日为l疗程,连敷4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0日。共治92例,均为纯性口腔溃疡
,有明显周期性复发规律,病史1~15年不等。以治后溃疡愈合,3-5年内不复发为显效。结果显效26例,有效54例,无效12例。
13.山茱萸善治失眠: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入该药治疗失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人卧则阳潜于阴,神藏于心,血归于肝,失眠病人神气是浮散的,重用山萸肉收敛元气,有助于入寐,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入该药治疗失眠,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