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伤寒论》经方症状学(三)

不仁

不仁,是指皮肤感觉减退、麻木的一种表现。《伤寒杂病论》中,涉及不仁的方证有四条: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从这四条来看,凡表现为不仁者,均为皮下有水毒阻滞,令阳气不通所致。三阳合病条,热伏于三阳,外不得透于表,内不得泻于里,热气熏蒸,逼水于表,故口不仁。八味丸条,少腹有水毒,故少腹不仁。抵挡乌头桂枝汤条,腹中寒疝剧痛,导致全身筋膜挛引,阳气不得达于外,而手足不仁。

黄芪桂枝五物汤条,阳气弱而不外达,表水不得阳气运化,故而不仁。

汗出、无汗、不汗出

汗出包括正常的有汗,自汗、盗汗、汗出多、汗漏不止、但头汗出几种情况。

有汗:桂枝汤证治疗外感证有汗,主要是区别于麻黄汤证汗孔闭塞的无汗,所以要点不在汗的多少,只要脉不紧,即使无明显汗出,也可用桂枝汤。

自汗:自汗,是指平常即比正常人出汗多,桂枝汤治疗的自汗,有以下两种情况: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本条为桂枝汤主治的营卫不和自汗证,此条使用桂枝汤,要求“脏无他病”,即腹诊时不能发现胸腹有阳性病理性刺激指征,否则就不能用桂枝汤,即使用了也无效。若腹诊里部、内部无病,仅表证的自汗出,就可以用桂枝汤。但即使是这样,也得考虑是否有腹部微寒的表现,有的话,是桂枝加附子汤证。若无附子证,但皮肤松软或枯燥,则是桂枝加黄芪证。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本条的脏无他病,即挑明了使用桂枝汤治疗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的情况时,必须排除胸腹内有病理性产物刺激引起的时发热、自汗出。否则无效。

桂枝汤治疗自汗,主要是以上两种情况。

盗汗:是指夜间入睡时汗出,醒时自指的一种现象。《伤寒论》中涉及盗汗的条文是:“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本条的盗汗,是否是指现代意义上的盗汗尚不得而知。故经方派对于盗汗的治疗,还是要综合判断。

其他有汗的情况:除了上述情况,其他有汗的情况往往代表表证已解,里部或内部有邪,不断刺激筋膜系统而引起反应性汗出。如越婢汤证、葛根芩连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等,均属于这种情况。

汗漏不止:主要见于桂枝加附子汤证,是发汗太过,表气不固,故桂枝汤加附子以恢复衰竭的表部。

但头汗出: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系水毒邪气阻滞于胸胁,阳气不得下行而上冲,从而导致但头汗出。

栀子豉汤证:“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系胸中有热未散,郁而上冲,而出现但头汗出。

无汗:麻黄汤证和葛根汤证均表现为无汗,是水邪郁于皮表,汗孔不开所致,俗称伤寒表实证。

不汗出:见于大青龙汤证“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太阳中风,风性扰动,本应有汗而不汗出,故脉浮紧,但不同于太阳伤寒的是寒性收引,风性扰动,中风不得汗出,则扰动之性逆而扰于胸中,因致烦躁。以大青龙汤一面发汗解表,一面清热治烦躁。所谓不汗出者,指太阳中风应当汗出而不出也。

下利

若无阳证表现而腹满下利者,为太阴病,四逆汤证的重要标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