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邢雅慧作品
饺子啊饺子
邢雅慧(内蒙古)
民间有“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这一节日佳肴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嫁入婆家的16年,亲自见证了一家人是如何把饺子推上自家食品界的圣坛。2004年4月第一次去婆家,吃了饺子,代表着吉祥和团圆。挺好!五一劳动节第二次去婆家,第一次看到花边饺子以圆形扩散的姿态乖巧、妥岾地伏在案板上。开锅后,白色的饺子像跳水运动员一样直奔那翻滚着白色浪花的大铁锅。三次凉水点破后,饺子熟子。吃着与娘家不一样味道的饺子,不禁赞叹:婆婆的手艺真好!接下来的每个星期天,妈妈问我去吃了啥饭,都是饺子。后来妈妈索性不问也能猜出是吃了饺子。馅都是一样的味道。吃得多了就期待换一种馅。心想:要是吃一次猪肉韭菜馅就好了。而回到娘家,竟然散发着猪肉韭菜馅的饺子味道。不禁闪出了惊喜的目光。一如第一次吃婆婆做的饺子那样惊喜。用手抓起一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上腭都烫起了泡。接下来结婚后的每个星期天,每个大大小小的节日,婆婆不是忙着和面,就是忙着切肉馅。忙碌过后,饭桌上的主角就是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一边吃,一边把盘子端起,当宝贝似的来回晃一晃,生怕陀了。中午吃完饺子,看着厨房里不是面多了就是馅多了。面多了,再切馅,馅多了,再和面。晚上又一顿热气腾腾的同款饺子。临回家时,用超市的菜袋子(提前洗净都晾干了)再给装半袋子,让我们吃早点。当时我其实想说,我们想吃煮方便面。但不敢说出来。因为婆婆觉得除了家常饭,任何食品都是她口中的“乱七八糟”。我们只能悄悄地吃煮老北京方便面。觉得那简直是美味。汤汤水水,清汤寡淡的80后回忆,觉得人间值得。那些饺子放在冰箱里第一天不想吃,第二天在妈家吃饭,第三天去饭馆吃饭。第四天,不好,亚硝酸盐超标了。第五天,扔了枉费婆婆一片心。拿出来端祥一番又塞进冰箱。直到10天左右拿出来,饺皮发黏甚至拉丝。这时把它扔进垃圾桶才会心安理得。饺子来到我家的终级使命也算完成了。这一切婆婆根本不知道。人们唱着:“无处安放的青春”,我却感叹着:“无处安放的饺子。”
孩子一周岁时,我上班,孩子由婆婆带。这时多年单身的婆婆找到了人生的伴侣。我们的继父(我们叫大爷)。至此婆婆包饺子的使命完成了。因为大爷的饺子是我在任何人家,任何饭店都不曾见到的。从和面,到切馅是早在早上5点多就开始准备了。等我们中午到时,案板上已经摆满饺子,而且用笼屉布遮着。活都干完了。我想着:那就帮忙煮饺子吧。谁知被大爷推了出来,说:“不行,你煮不了”。真的,大爷的饺子煮出来是肉嘟嘟的。一口下去,一半是吸足汤汁的水,一半是肉馅。从外观上看,煮熟的饺子好像灌了汤一样。好像每一个饺子都是有灵气的,会说话的。突然觉得平时吃的饺子就是饺皮和肉馅的组合。14年来,每一个节日的一日三餐都是大爷在张落。为了让我女儿多吃饺子,不知要包多少个含有硬币的饺子。哄着她吃。很奇怪的是,孩子从一岁十三岁,一顿饭只吃3个饺子,食量没有任何长进。如果偶然一次吃五个,全家人会欢天喜地。“书漫今天吃了5个饺子”的话题能说半天。她从小不爱吃肉。尤其羊肉,看见就捂鼻子。大爷总是把肉馅里和进许多种菜来掩盖肉的味道。无论怎样就是只吃3个。后来外出读书,也懂事了许多。当爷爷问她饺子好吃不好吃的时候,她总是说:“爷爷,饺子真好吃,学校根本吃不到这味道。”每一次吃饺子,孩子总是说:“爷爷,饺子真好吃”。大爷乐呵呵地说:“好,爷爷明天再给包,你爱吃爷爷就想包”。婆婆双目失明已4年多。她已看不到任何人的表情。每次见面总是拉着孩子的手,坐到沙发上,然后摸孩子的腿,语气充满责怪地问:“咋连保暖裤都不穿?孩子故意给我告黑帐:“奶奶,我妈连秋裤都没给我买。”接着一顿唠叨:女孩儿不能着凉之类的。饺子好吃不好吃的话题再也不说了。奶奶爷爷以为孩子现在爱吃饺子了 。其实不管是谁做的肉馅饺子都不爱吃。从3个到5个算是勉为其难了。但孩子假装对饺子的热爱也是出于一种对爷爷奶奶的尊重和孝顺。
马上过年了,孩子说:“妈妈,我想今年在咱家过年。”只有我知道原因是什么。饺子在婆婆家饭桌上的已打下稳稳的江山啊!只要祖孙之间双向的爱在,饭桌上的饺子将一直在!饺子啊饺子!
【作者简介】邢雅慧,女,内蒙古商都县春明小学教师,平时喜欢阅读,热爱文学创作,以善写散文见长,曾在多家网络媒体投稿,热爱生活,热爱教育,向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