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世说新语》里的名人典故 3——李元礼和鲤鱼跳龙门
【原文】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释意】李元礼为人丰神俊朗、仪表堂堂,自视甚高,以按名教标准来品评天下得失功过作为自己的责任,晚生后辈,很多人以能够得到他的接待教诲为荣,认为这是登上了龙门。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由来悠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多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要认真读书,考上大学就是“登龙门”。时移世易,现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是稀松平常,读大学早已不是“登龙门”了。但是“鲤鱼跳龙门”作为一个文化常识,了解一下并没有坏处。
《太平广记》曾转引《三秦记》记载:龙门之下,每年三月都会有黄鲤鱼聚集,能跳上龙门的只有七十二条,都能化而为龙。这里的龙门,指的是黄河水道,在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黄河流经此地,两岸峭壁林立,相对而出,形状如阙门,所以有龙门之称。
当今社会,各种名人故里之争屡见不鲜,连孙悟空老家是哪里各地都争得不亦乐乎,关于“龙门”到底是哪里的说法自然不止一处。比如说,也有人认为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发生在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李白在《赠崔侍御》中说:“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诗中的“孟津”即今洛阳下辖县,北临黄河。
漫思不得认为,既然是传说,可能有现实所指,更有可能是古人杜撰而成, 争论考据到底是哪里,殊无意义。
倒是李元礼的故事,颇为传奇,值得和大家说上一说。
李元礼,名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现在的河南襄城县)人。李膺是东汉中后期的名士、官员。李膺算是名门之后,他的祖父是太尉李修、父亲是赵国相李益。
李膺性格孤高,不擅交际,成名之路和前文所述陈蕃、黄宪等人相似:先举孝廉,再被征召,后任青州刺史、渔阳郡太守、蜀郡太守、护乌桓校尉等职。在任上,李膺吏治严明,郡县官员大都害怕他,不少官员辞职离去。
当时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李膺带着士兵身先士卒,冒着枪林箭雨,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落荒而逃,声威远布。后来李膺因公事被免去职务(具体原因不详),回到老家,侍奉母亲,开馆授徒,由于李膺名气很大,前来拜师的学生门徒众多,规模达到上千人。但李膺并非什么人都教,当时有一个人叫樊陵,这个人是东汉著名的隐士樊英的孙子,樊英名气很大,曾在朝堂上当众斥责汉顺帝,均不奉命接受朝廷征召围观。然而,到了樊陵这一代,此人并无风骨,甚至奴颜婢膝。李膺看不上他,始终没有同意收樊陵为徒。
后来,樊陵靠巴结宦官王甫、张让、曹节等人仕途顺风顺水,一直做到太尉,但这恰恰证明李膺的识人之明,这样一个趋炎附势的人,实在不配作我李膺的徒弟。
名士荀爽(前文所述荀淑之子)去拜访李膺,为李膺赶车,回来后非常高兴,对家人说:“我今天竟然为李膺赶车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情形多像现在的粉丝得到了偶像的签名一样幸福啊。
汉桓帝时,鲜卑人进攻云中地区,朝廷下令,任命李膺做度辽将军,当时,羌人也进犯疏勒、龟兹等小国,并进犯汉朝的张掖、酒泉、云中等郡县,百姓深受其害。李膺到任后,鲜卑、羌族望风拜服,把先前掳掠的人口牲畜等都送还回来,从此之后,李膺的名气就更大了,不但朝野震动,连外敌也都敬畏他的威名。
从边关回来,李膺升任河南尹,但由于性格耿直,惩凶缉恶,得罪了宦官,被贬官。
后来,李膺再次被提拔重用,任命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这回李膺可算是找到了用武之地,文武百官知道他担任这个职务,很多人心惊胆战。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当时担任野王令,这个人穷凶极恶、贪腐成性,残暴到连孕妇都杀。
听说李膺正到处征集官员贪腐的信息,他早就知道这人的厉害,畏罪逃回京师,躲到张让府中避难。李膺知道后,带人冲进张让府中,捉拿张朔后送进打捞,严加审讯取得证供后,把张朔明正典刑,
张让哪里受得了这个窝囊气?跑到汉桓帝跟前哭诉告状,汉桓帝听信谗言,就把李膺召进宫中,诘问他为何先斩后奏?李膺不慌不忙,跟汉桓帝讲起大道理:从《春秋》讲到《礼记》,从晋文公抓卫成公讲到孔子杀少正卯,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我唯一犯的错就是办案办得太快了,既然是死罪,请皇上宽限五天,我把朝中上下的奸臣贼当抓干净,然后回来请死,哪怕用油锅把我炸了,我也认了。
汉桓帝被说得哑口无言,转过身来对张让说:“这都是你弟弟的不是,怪人家李膺什么事?”
从此以后,宫中风气颇为整肃了一阵,皇帝身边的近臣宦官等规规矩矩、战战兢兢,连宫门都不敢出。汉桓帝都有点不适应,问他们这是吃错了药了吗?宦官们惺惺作态,立刻跪倒嚎啕大哭:“奴才们不敢出宫,担心被李膺找个借口抓去就杀了!”
虽然李膺很强势,但历史大势浩浩汤汤,仅靠几个士人清流的力量无力回天。随着朝政日益废弛、宦官们继续在暗中搬弄是非,一场场政治风波暗流涌动,把李膺裹挟其中,难以独善其身。
第一次党锢之祸(请看后续文章,专门讲述)发生,李膺被诬告,皇帝下令由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会审,陈蕃当时任太尉,他对李膺非常了解,拒不受理此案。
这令汉桓帝大为恼火,命令把李膺关押到北寺狱,这北寺狱是黄门下辖的监狱,前面说过,李膺担任司隶校尉时,可把皇帝身边的黄门、宦官修理得够呛,这回落到这帮人的手里,可有一番苦头要吃。
面对严刑拷打,李膺也不含糊,你们让招供,我就招供,找出来的尽是这些黄门、宦官的亲眷在外面结党营私、贪污构陷的肮脏事,把这些家伙吓得心惊胆战,最后一合计:得了,投鼠忌器,算了吧。一起跑到汉桓帝跟前,说起天象来,说现在的天时地利,适合大赦天下,不宜大动杀伐。汉桓帝被这帮阉人忽悠得晕晕乎乎,便下旨大赦天下,李膺得以保全,无罪释放,但也因此丢了官职,回乡闲居。
不久后,汉桓帝驾崩了。后面就发生了陈蕃任太傅,和大将军窦武联合要铲除王甫、曹节等中常侍的事件,期间,陈蕃重新起用李膺,很快,陈蕃和窦武计划失败,李膺仍被牵连,再次被免削职为民。
汉灵帝即位后,朝中发生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们见朝野上下士子仍十分推重李膺等人,认为不杀李膺,自己的地位仍难保全,于是再次向只有十四岁的汉灵帝进谗言,说李膺等人图谋不轨、意欲谋反,汉灵帝不明就里,下令严查。
缉捕的官兵到来前,有人来给李膺报信,劝他逃走,但李膺十分淡定,说:“遇事不避艰难,见罪不逃责罚,这是臣子的本分。我已经六十岁了,生死有命,为什么要逃呢?”随后,从容入狱,后包括李膺在内的等百余名官员被下狱处死。
李膺死后,他的妻儿子女被发配贬官,门生故吏也被监禁下狱。
当时,侍御史景毅的儿子曾拜李膺为师,因没有被登记在册而免于被捕,但景毅大力凛然地说:“我一直非常尊重李膺,所以让儿子拜他为师。现在怎么能因为没有被登记在册,就苟且偷生呢?”于是自己到官府出首,把儿子也送入了狱中,景毅这段小故事虽然悲壮,但被后人所称道。
当日拜在李膺门下是为“登龙门”,等到他被捕入狱时,人们没有趋炎附势,反倒仍以作为他的弟子而感到自豪和荣光,这着实令人感慨唏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