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玲:那时那人那景
那时那人那景
安徽桐城 朱海玲
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
中学,一个如梦如画的时代,清纯美好,苦乐掺杂。
那时候的我们,昂首挺胸就是青春的样子。在那个朴素的年代里,没有知名的潮牌,灵动的白裙,素朴的白衬衫,一双白球鞋,就是青春的模样;那个时候觉得中饭嚼着自带的咸菜,午休时杀盘象棋,其乐无穷;那个时候大家传阅着同一本读物,照样是读的津津有味。几十年后,每每忆起,始终觉得那些日子是最美的。
那也是个繁花似锦的春日里,阳光笑得很灿烂,风儿舞得很轻柔。
桐城往毛河方向有个“大石板”,据说风景秀丽,有座飞泻直下的瀑布,蔚为壮观。今日,语文老师要带领我们去那里春游。同学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清晨,整个世界都是清亮的,阳光温柔地洒在万物上,别有一番赏心悦目的感觉。
那个年代,二个轱辘的永久牌加重型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家喻户晓、最便捷、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承载着我们那个时代人的很多快乐。
你看,我们或骑或坐在后座上,向“大石板”快乐出发了。
沿途的油菜花似一眼看不到头的金黄色地毯,肆虐地绽放着,金灿灿地照亮了田野,照亮了村庄;远处不时还能见到在花田边觅食的耕牛;“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孩童在嬉笑玩闹、、、、、、绿水、村落、田园、人家,这就是我看到的春天里最为动人的风景。
几公里的骑行,也没觉得累,因为心之向往,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将车子存放在山脚下的人家处,我们师生一行一路迎着浓郁的绿意,叽叽喳喳,步行向前。
二十多年前的大石板披雪瀑尚未开发,山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崎岖难走,周遭还长满了野草藤蔓,时常缠住我们上山的脚步,只得一边走一边清理。大家你扶着我,我拉着你,小心翼翼并兴奋不已地行进着。
腿脚快的同学还是很快沿着山路攀至山顶,俯瞰足下,环观群峰,郁郁葱葱,瀑流飞泻,肯定是一饱眼福呀!
我与几位同学却驻足于一处峡谷,这里空气清新,小溪明净清澈,潺潺流淌的溪水仿佛在欢快地歌唱。我们再也按捺不住了,迅即脱掉鞋袜,卷起裤脚,尽享溪中玩水之乐。山涧鸟鸣,水声潺潺,少年笑声,犹如美妙绝伦的交响曲,回荡在谷中。
攀上山顶的同学自豪于自己的俯瞰足下,尽收眼底;溪中玩水的我们却沉浸于戏水的欢乐,时而抬起头,向山顶的同学示意“鸟鸣山涧更清幽”。
终究年少,那个时候的我们戏戏水,打打闹,嘻嘻哈哈,就足以让心乐开了花,快乐如此简单。也许那个时候的我们认知浅显,看不出这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奇妙,感受不到巍巍青山间飞珠溅玉、雪浪翻滚的宏观,顺手摘一把红艳艳的映山红,瀑前留张青葱的合影,笑着,闹着,足矣!
那也是一种美,一种少年时代特有的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青葱时代已渐渐远去,而记忆却在岁月中沉淀出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时那人那景,永远定格于脑海,抹之不掉,挥之不去!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朱海玲,安徽桐城人,现居南京。平淡是真,简单是福。闲暇时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丰富自己,修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