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世之本,圆——处事之道,为人处世方圆10大学问

中国的方圆文化,应该说发源于古代的“盖天说宇宙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文《周髀算经》中就提到“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晋书·天文志》也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

方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对概念,其内涵具有无穷的丰富性、相对性和多样性。一般来讲,方具有静态、部分、规则、原则性等含义;圆具有动态、整体、圆满、灵活性等含义;方与圆相辅相成,方以不变应万变,圆以万变应万变。有方无圆则拘泥,有圆无方则不立,方圆相济才能和谐。

老祖宗的做人智慧就藏在一枚铜钱中。铜钱圆形,内部是一个方孔。做人应当像铜钱一样,内方外圆。

方圆之道其实就是做人做事之道。方乃做人之本,圆乃处世之道。

人活一辈子,无非是“做人”与“做事”两件事。做事难,做人更难。恰到好处地做人做事,需要极高的素质、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执方圆行天下”的说法了。

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姓。”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

内向的人如果时刻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就会失去为生活调味的人与物;外向的人,如果不适时收敛自己的光芒,难免会让人觉得浮躁。所以我们应该在大自然动静结合的悠然意境中,学会中庸调和的艺术。

“方”为做人之本。要求为人正直、诚实、谦逊、勤勉、质朴、守信、耐心、勇气、公正。对人要真诚、友善、宽容、乐于助人、善于分享。

“圆”为处世之道。要求做事讲究策略、方法、技巧和艺术性。要积极地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要善于与人相处与合作、要积极建立广泛的人脉、要求进行广泛的资源整合。

具体说来有以下10点:

1、处世面子学:面子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有面子的撑面子,没有面子充面子;自己要面子,也要给人以面子;要赏脸、捧场;会借光遮羞。

2、处世隐忍学:小不忍而乱大谋。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勾践能赏夫差之便,委曲求全,寻机潜龙腾空。祸福相依,见好就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得理饶人,韬光养晦,隐忍处世。

3、处世识人学:认人,观人有绝招,一招更比一招妙;认人、观人有决窍,要看衣食住行和爱好;言为心声,眼为心窗,都是真人不露相。

4、处世变通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让条款害死人,大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话糟理不糟,以变应变,不拘定法,见招拆招。

5、处世糊涂学: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费尽心机,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难,糊涂更难,装聋作哑,招痴卖傻,大智若愚,大愚有智,以小糊涂换得大好处。

6、处世中庸学:“厚”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黑”能在纷争的现实社会中立足。报朴守拙不偏不依为中庸,不急功近利,不过犹不及;无欲速,一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既不功高盖主,也不让人小瞧。

7、处世交际学:适应社会也不失自我。处世交际的高妙在于心眼是否灵活,手段是否高妙,找对庙门走对路,好风借力,借梯登天,勤学蜘蛛织网,不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8、处世应酬学:见到先生说书,见到屠夫说猪。平时多烧香,用时不慌张,烧香有烧香的地方,烧香也要有烧香的规矩。

9、处世性别学:无善无不善,心理变化,皆循力学公例而行手指月,人能循着手看去就可以看见天上之月;人能循着性格研究去,就可以窥见人性之真相。

10、处世包装学:把自己装扮成可教之儒子。善于包装是智慧。

以上是为人处世的方圆学问。老祖宗用经验告诉我们:内方外圆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