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入深出”话写作 ——有感于李秋平老师的公开课
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李老师的课,就如一件艺术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最后把生活写成了艺术品。写作之于某些学生而言,犹如蜀道之于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纵使衣带渐宽、为伊憔悴也终究无济于事。而听完李老师的写作课,一定会让学生对写作有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最接地气的课题——“喷最强的口水VS写最棒的作文”
李老师他没有站在上帝的视角去取一个高大上的课题,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用一个大众性的接地气的标题牢牢地抓住我们的眼球。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有一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意味,激起了我们无尽的好奇心。
二:最紧扣考纲的导入
应试教育制度下教学不得不紧跟考纲走。李老师由近几年的考纲生发,引出教学的重难点——论述性文章的写作。何为论述性?通俗讲就是用三寸不烂之舌让对方信服自己的观点或想法。紧接着李老师列举了两篇经典课文——《触龙说赵太后》和《烛之武退秦师》,回顾他们是怎样多角度、多元地说服别人信服自己的,同时告诉我们在平时授课或复习时怎样合理、充分利用课本,回归课本。
三、最接近生活的引导
明白了论述性文章就是让我们多角度、多元性地让对方信服自己的观点后,李老师抛出了一个学生感兴趣又有话可说的问题:前不久周杰伦在南昌开演唱会,怎样说服班主任放自己一天假去看演唱会?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下笔千言,条理清晰地从各个角度阐释了自己去看演唱会的理由,几乎让对方没有反驳的话,我竟无言以对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这问题可以说是一箭几雕:一雕学生兴趣,二雕来源生活,三雕紧扣教学目标……这可以看出李老师的用心良苦,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学生不是不想思考,而是我们怎样引导他们去思考。
四:最强的下水作文
教师千讲万讲不如自己一写。李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亲自写作,是为下水作文,这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告诉学生怎样规范地多元地思考问题。看似简单的下水,其实最见功夫,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文字驾驭的能力是没有勇气去实践的。这也是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五、最应景的范文
学习了论述性文章的写作,学生进行实践,并选出学生范文。学生自评范文——范文对“我”的启发有哪些?让学生指出范文的优点并加以学习,挑出文章的毛病以加以改进。文章来源于学生,点评来自于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参与性高涨,教学的目标也就在“润物细无声”中潜入学生的骨髓中。
相信听完这节课后,学生一定明白了论述性文章写作的精髓——多角度、多元、有条理地让对方信服自己的观点。
六、最实诚的听后感
写作并不难,写作教学也没那么高深。艺术品需要时间的打磨,生活亦如此,用心去感受生活,它会让你我变得更加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