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治2型糖尿病
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6%,相比30年前仅仅0.67%的数据,现在的患病率真的太高了。在这其中,90%是2型糖尿病。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说是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研究角度来讲,确实应该是这样。但是从我们临床医生来看,主要是当今生活改善了,食物丰富了,营养过剩了。
西医主流治疗方法支持我们观点
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药物有双胍类、促胰岛素分泌类、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SGLT-2抑制剂等,还有手术治疗。
其中能够降低体重的药物有双胍类、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但最为热门的还是关于2型糖尿病减重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体重下降明显,而且多数病人能够停用了降糖药物。患者体重下降的原因就是因为吃得少了,或者排泄多了(相对来说也是吃得少了),其实都是算饥饿。
相反,很多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胰岛素抵抗者,我个人觉得尽量不要使用促泌剂和胰岛素,因为,这一类药物可能会带来体重增加。而体重增加,可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胰岛功能快速丧失,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经方治疗依然要努力控制体重
我们中医经典科在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这个经验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一个是使用经方,这个经验来源于仝小林院士提出的脾瘅论、黄煌教授提出的经方体质学说、胡天宝老师提出的标本逆从法,当然还有张仲景整个经方方证辨证体系。
我们常用的方剂包括五苓散、桂枝茯苓茯苓丸、甘姜苓术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理中汤、乌梅丸、木防己汤、半夏泻心汤、当归芍药散、小陷胸汤、黄连汤、白虎汤、葛根芩连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肾气丸、当归六黄汤、六味地黄汤、百合地黄汤等等。当然这些方剂的使用背后有一定方法和技巧。
还有一个经验就是需要病人配合管住嘴,管住嘴后,血糖自然能够很好控制,体重也能够管理好。我们临床发现,体重管理好的病人,胰岛细胞功能恢复较快,血糖很快达标。
饮食结构改变让血糖控制容易
有人能够管住嘴,不吃肉,不吃油腻的食物了,但是依然血糖控制不佳,因为饮食结构出现问题了。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管进餐叫“吃饭”,“饭吃饱了吗?”
记得小时候,父母必须让我们吃上1-2碗米饭才罢休,如果不吃“米饭”这一顿就不能称为吃过。
还有在我门诊时,很多糖人非常冤枉的和我讲,“我每餐基本不吃饭的”。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要知道,米饭属于碳水化合物,和很多杂粮、面食、水果等等一样,最终要转化为葡萄糖,过多葡萄糖人体细胞也不能应用,这样就会在血液中剩余下来,出现血糖升高。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功能下降,就是细胞外葡萄糖难以转运到细胞内,所以糖尿病病人为什么常常血糖很高,依然无精打采、疲乏、头昏、记忆力下降,是细胞内缺葡萄糖,细胞内缺葡萄糖自然细胞不能产能,细胞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脏器功能障碍。
当细胞外血糖过高时,又会损伤细胞膜上很多蛋白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就是我们所说的糖毒性,而糖毒性本身就是会损伤胰岛细胞结构和抑制胰岛细胞功能,也会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那么到底如何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呢?目前有一个药物SGLT-2抑制剂已被宣称为神药,可以保护心脏、延缓肾脏进展,这种药物每天可以帮机体多排除100g葡萄糖,也就是相当于少吃了一顿主食,也就是间接告诉我们,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在控制糖尿病病情方面会有神奇作用。
甜食、面食、水果不能吃。
先喝药,再吃菜,最后吃米饭。
如何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呢?我们也查阅了很多文献,听取了很多老师建议,除了自己控制外,我们还有一些小技巧,就是饮食顺序要改变,先喝中药,再吃素菜、肉类,最后只能吃干米饭。很多人,都有这样经验,干白米饭(无油无菜)难以下咽,这样何愁血糖控制不佳呢。
这里要澄清一下,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必须正常补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水果用黄瓜代替。
中药能够减轻饥饿带来的低血糖反应
门诊有不少服用中药的糖尿病病人反馈,以前如果少吃进一餐全身不舒服,心悸、手抖、出冷汗,测血糖常常还是很高,原来不是低血糖反应,但是服用中药后,少吃一顿饭,血糖下降了,而且人很舒服。
从这些病人反馈来看,我个人觉得,中药能够减轻饥饿带来的低血糖反应,推测其背后机制有三,中药能够改善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活性,即使细胞外血糖偏低,但细胞内葡萄糖不缺;中药改变了机体耐饥饿的能力,这除了药理作用外,中药中还有一部分碳水化合物;中药充分增强了葡萄糖的利用度,促进糖异生。
- Read 🔥 升降理论对临床的重要作用 脏腑升降精解
当然,我们的饥饿疗法,主要是指控制总热卡摄入,其中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最重要,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实践好这样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有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毕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