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雩文艺】作者:武新才《月满饼圆》总1050期2021年256期③
“爸妈,中秋节我不回去了,工地忙,就在项目部和大家一起过中秋。”还有几天就要过中秋节,满心欢喜准备备选月饼、瓜果等,接到女儿的电话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那给你留一份咱天津的月饼”妻子说。“不用了,工地发,再说上网买什么样的月饼没有,你们吃吧。”一挂电话,月满饼圆中秋明月大团圆有缺憾。
月到中秋分外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十五的月亮,照着家乡照着边关。中秋节,寄托了多少国人的情结,多少人在这皎洁之夜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团团圆圆,一轮明月千古吟,万家灯火共此生。也许我曾经是一名军人,一名四处流浪的铁路工程建设者,也是一名曾经经历过共和国最艰难时段见证人,每年过中秋,都有一番特殊的情结值得回味和分享。
儿时盼过中秋节,其实就是想吃块月饼。也不怕现在年轻人笑话,那时的一块月饼可稀罕着呢。儿时依稀记得一到过中秋节,秋高气爽明月高照,皎洁的夜晚下,山村的黄梨,苹果和漫山遍野的酸枣等瓜果全都成熟了,到处飘着醉人芳香和那勾人馋嘴胃口的欲望。赏月,团圆,讲述月亮嫦娥姐姐,吴刚哥哥和玉兔天上人间共度佳节的故事,烧香敬神祭拜祖先,一种庄严而又神秘的中秋之夜。但儿时的我们心里还是老惦记着那块又圆又香的月饼。因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缺衣少食,过中秋节在大部分农村能吃上一块月饼也算一种满足和奢侈。
那年代家里穷孩子又多,不少家里也就是买几块月饼,然后分切成几块分给孩子们吃。每当中秋节拿到属于我那一小块三角型的月饼时,总是小心翼翼中一点点分食之。每次也就掰一点点吃,最多能保存十天才吃完。那时的伍仁月饼特好吃,成为记忆中最好的食物之一。当然村上也有买不起的月饼的,就自己蒸面月饼,自己制作月饼模型刻托面塑月饼,也有的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月饼方式,五花八门,但最好吃还是到供销社买的那种伍仁等。
记得有一年过中秋节,奶奶跟着在大队当支书的小叔过,家境自然好多了,也有人往家里送月饼。我到奶奶家里去玩耍,她见没有人,赶紧一把把我拽过去,手里拿着用废旧报纸包裹小纸团一样的东西递给我,“是月饼,不要让人看见,快回去吧”,每逢佳节倍思亲,奶奶心疼我这从小失去爹娘的孩子,冒着被家人发现指责数落等风险给我一整块月饼。这块月饼足足地陪伴了我三个月,藏捂的都长出了绿毛,都舍不得吃尽。当然,这块月饼也影响我一生,逐渐懂得了人世间的心酸苦乐,珍惜好日子,发奋努力工作,以勤劳的双手创造实现美好未来。
长大了,参军了。过中秋节,站岗放哨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和大江南北,把思念家乡亲人团聚化作一腔热血保家卫国上。转业后成为一名铁路建设者风餐露宿、常年累月、四处流动筑路,每逢中秋佳节大多是在工地度过,很少有时间在中秋佳节与亲人们团聚。
以往中秋之夜,常是在简易的帐篷、平板房等里面摆上瓜果月饼,打开房门面对群山,在一轮皎洁的明月照耀下,不远的工地上仍是一片灯火通明我们繁忙的施工场景,直到夜深人静,坐在山头上与工友们吃一块月饼思乡,然后打开一瓶酒,举杯邀明月,不,邀请远方的亲人们,是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每到中秋节有多少人任然坚守在工厂、工地以及工作岗位奋战,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团圆,甘愿奉献,祖国的铁路一寸寸在延伸,高铁迅速新崛起,成为中国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干杯,与明月同醉,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干了几十年铁路建设,多是离多聚少。每逢佳节倍思亲,可能女儿也是习以为常,子承父业,在工地上过中秋节也就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现在的建设工地住房等条件好多了,一流的钢材保暖除湿拼装住房,电脑、空调、新颖的板床和信号微信等一应俱全,工作室,活动室、读书娱乐室等应有尽有,即是远在千里,也是近在眼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皓月当空,月满饼圆,是千家万户团圆的时候,也是思乡寄情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管聚散离合人缺月圆都是我们值得度过纪念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的好时光。
今夜月亮皎洁,花好月圆,天上人间,与女儿和所有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仍然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共度良宵,同心划圆,快快乐乐过节!
(作者为:天津市武清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