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皇胜迹—伏羲祠

羲皇胜迹—伏羲祠

千年古蔡于中原腹地位宅天中,襟带洪汝,文化昌盛。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于蔡河之滨蓍台之上,演化先天八卦肇启华夏文明,至今已历六千五百余年。悠久的文明历史,造就了上蔡这方钟灵毓秀之地,文化底蕴丰厚,譬如久负盛名的伏羲文化。

在上蔡县城东30里处,G345国道北侧,有一座千年古寺庙——白圭庙。传说,在七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利用蔡河里的白龟及蓍台之蓍草,演画出了先天八卦,肇启了华夏文明。先民为了纪念这位先贤,就在这里修建了“白龟祠”。之后,历史到蔡叔度、蔡仲封蔡,建蔡国,蔡氏宗亲对“白龟祠”进行修缮、扩建,并改“白龟祠”为“伏羲祠”。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大兴寺庙,改“伏羲祠”为“伏羲寺”。明朝洪武初年,御旨重修“伏羲寺”,着钦差督办。“伏羲寺”重新修葺,更名为“白圭庙”。明末,“白圭庙”毁于战乱。清康熙年间,在时任县令杨迁旺的主持下,又把“白圭庙”修建一新,直至今日。

白圭庙庙宇富丽堂皇,坐北朝南,三进大院,掩映在古槐和苍柏之中,整个建筑均为琉璃筒瓦盖顶,红墙白灰勾缝,重檐高翘,雕梁画栋,巍娥壮观。三间高大门楼,门楼横额上书“羲皇胜迹”,一对高宽各丈余的木质嵌铜大门,门上钉有数百个银钉,日夜放出耀眼的光芒。门前有一棵高三丈、身围丈余的古槐树,一对威武雄壮的巨型石狮分东西座在门前树荫下,守卫着门口。再往南去,是一座丈余高的龟座石坊跨路而立,上书“蓍台”二字。

进大门沿青石甬路北去,登上三级台阶,进入过厅,厅内宽敞明亮,墙上壁画琳琅满目。出厅是一宽敞院落,为一般祭祀者叩拜之所。院墙两壁各开一月门,正对此二门各建一幢雅致小楼,分别为钟、鼓楼,晨钟暮鼓,响彻方圆几十里。登楼远眺,蓍台方圆数十里景色尽收眼底。再登三级台阶便是拜厅,此处是历代贵人叩拜之地,系前后通门。拉开屏风,透过后门,可见正殿。正殿院内碑牌林立,有历代朝廷、地方官府修缮庙宇的政绩碑,多为龟背盘龙碑,更多的是达官显贵、乡绅黎庶捐资修庙的功德碑,墨客骚人歌颂人祖伏羲氏的诗文,墨宝刻碑,林林总总。

金壁辉煌的正殿,又称伏羲大殿,雄伟挺拔,飞檐斗拱,殿脊上嵌卧着彩陶塑造的祥禽瑞兽,栩栩如生。前墙全是木质棂子门窗,传统的木雕镂刻,龙凤呈祥、瑞兽祥云、松鹤延年,风趣优雅,吉祥如意。殿内有数十根合抱木柱顶立的垛子梁,金光闪闪的木柱立在厚厚的鼓墪上,厚重稳健。五间大殿的正中间供俸着楠木雕刻的伏羲坐像,高丈许,慈眉善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岙垂达地,额正中嵌一颗红色珍珠,两眼珠为黑色珍珠所嵌,日夜放着光芒,据说是夜明珠,手托太极八卦盘,神采奕奕,乍一看与生人眼珠无异。相传,此像是根据伏羲教民结网、降水伏兽、从事渔猎的事迹而塑造的。像的左右两侧有二神童护卫,像前祭案上除祭器之外,还奉一汉白玉大龟(据传暑天摸一摸白龟、三伏天都不出手汗)。左边放一签筒,筒内放着种卦签,以供香客进香时占卜之用。像头顶的屋脊上悬挂着一块大匾,上书“人之初”斗大的金字。大殿后墙的中央开一圆月门,出月门北去,是巍巍矗立的三皇阁。

三皇阁院与大殿院相仿,石碑林立,松柏参天,上十三级台阶便登上正殿——三皇阁。阁内奉天、地、人三皇楠木雕像。三皇之像,衣着各异;天皇草方卉服,地皇兽皮裹体,人皇绫罗布衣,反映了我国由远古时期的渔猎农耕朝代的发展变化。阁内墙壁上彩绘着“杨木为巢”、“钻木取火”、“编丝成衣”等壁画,故事生动感人,彩绘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三皇阁院内也和大殿院一样,除了主建筑外,还配以东西厢房、廊房,又树二十四座全神牌位。三皇阁东西两侧各筑一亭,一砌先天八卦图,一砌后天八卦图(即先天画卦亭、后天画卦亭,亭旁建有蓍草园)。除了这些主体建筑外,又配以东西厢房、廊房和其它建筑,可以说这是一布局完整、结构严谨的庙宇。

庙宇的西北角有一座高似小山丘的坟墓,据说伏羲死后,身躯里在陈(今之淮阳),头埋在白圭庙。坟墓四周松柏掩映,各种奇花异草挨挨挤挤四季芬芳,凡来这里祭祀人祖的善男信女,都要往坟上添一捧土,以祈福祉。

庙院大门东边有一个单独的庭院——接官厅院,顾名思义,是专门接待知县以上官方来客的厅院,门楼三间,进大门北去,一条青石甬路直达大厅,院内松柏成行,奇花异草四季芳香,全木质结构的四角凉亭,挑角飞檐,骑路而立。三间大厅宽敞明亮、古朴华丽。厅内陈列着上蔡历代知县的长生禄位牌,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接官厅异于其它寺庙,是其它寺庙所没有的。

院内西北角有一座重檐高翘,筒瓦盖顶,古雅秀丽的八角凉亭矗立于八尺高台之上,掩映在几株古柏之中,这就是历史悠久的伏羲画封亭。相传,远古时期这里有一横亘西北东南的冈岭,后人名蔡冈,蔡冈之上有一高台,台之四周广二十余顷,蓍草丛生,其间有首若矫龙,尾若翔凤的一种蓍草长满台畔,于是便有“蓍草台”之称,司马迁所谓“百茎丛生,上有青云覆之,下有白龟守焉”即指此草。又传,蔡河之内曾有一尺有余,素甲缟身的元龟浮游,时人便认定它就是守卫蓍草的“灵龟”。人祖伏羲氏(太昊)曾在这蓍台上用蓍草和龟甲演画出先天八卦,预测天下之吉凶。他认为本地蓍草和龟甲是最灵之物,因誉之为“上乘”。史载周文王囚羑里(汤阴羑里城)七年著述出《周易》,周公便是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演绎出六十四卦,著述《周易》,所以说白圭庙是《易》象之源。为纪念人祖足迹到此,后人在蓍台上筑二亭,一砌先天八卦图,一砌后天八卦图,名曰“伏羲画卦亭”(又名八卦台),亭旁蓍草择其最佳者圈地而护,名谓“蓍草园”(又名蓍草圃),仅从清康熙年间尚存蔡邕为此亭所题的刻文为“伏羲蓍台”四字来看,此亭应为东汉之前的建筑。亭门两侧石柱上有幅楹联,上联为“仰观俯察一画明天地之道”,下联为“数往知来六爻发古今之藏”。

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周边的善男信女便来庙里聚会,朝拜人祖伏羲氏,香烟燎绕,祈福平安,从早到晚,你来我往热闹非凡。庙内常年烟雾燎绕,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古庙会,历时四天(后延至七天、十天)戏演连场、昼夜不息,八方商贾,四方杂耍、儒道名流、善男信女,日客流量不下数十万之众,可谓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三更人不眠。白圭庙古会与洛阳关林、开封朱仙镇并称中原三大古会。

白圭庙是伏羲氏一画开天的钟灵毓秀之地,是易学的发祥地,人杰地灵,演画出了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遗存至今的蓍草,历数千年盛而不衰。民间传说蓍草可驱凶避邪,招祥纳福,盖尸防腐,医治沉疴杂疾。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均把蓍草列为药中上品,世称祥瑞神草。

(0)

相关推荐

  • 天水有一座庙,被称为中华第一庙

    甘肃天水,古称秦州,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被称为羲皇故里.天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名胜古迹众多,伏羲庙就是其中之一. 天水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 ...

  • 甘肃这座庙 是国内唯一供奉伏羲塑像的庙宇 被誉为“中华第一庙”

    甘肃天水,古称秦州,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因"三皇之首"伏羲氏在此始创八卦,故有"羲皇故里"之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天水遗留下了470处文物保护单 ...

  • 伏羲、女娲传说与凫山羲皇庙

    张延龄,孟子故里邹城人,1933年生人.曾任邹城文化馆长.图书馆长等职,一生坎坷,潜心学问,对孔孟儒家文化素有研究.在长期的文化研究中著述甚丰,编有<孟子新志>.<邹县古县志汇编&g ...

  • 羲皇快慰人醉颜 卦台野人

    羲皇快慰人醉颜 卦台野人 野人体 <赏梅> 隔屏赏腊梅,似觉馥郁袭. 春风解君意,清香入我鼻. 又见泉水冽,遥想马蹄痴. 美景熏人醉,勾引佳丽诗. --卦台野人 2021.02.18 观众 ...

  • 甘:羲皇故里成纪,太昊宗庙天水

    天水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是在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历经九次大修后,现存伏羲庙格局为:坐北朝南,四进院,有戏楼 ...

  • 古传功法 “羲皇养生八法”详解

    功法溯源 "羲皇养生八法"又名"妙法莲花功".此养生功法源自伏羲时代,传至北宋末年,由西合萨守坚真人集先圣之心法,始创道家"天山派",将此功 ...

  • 鸿蒙一炁——羲皇演太极

    追思羲皇 仰望浩瀚苍穹,日月穿梭,斗转星移,紫垣黄道......循规蹈矩着轮回,我们寒来暑往中孤寂.执着.守望. 俯瞰苍莽大地, 狮身人面.圣殿神庙.万里长城......亘古绵延着存在,我们岁月无情中 ...

  • 丝路骑行日记041:羲皇故里看石窟

    天水又称"羲皇故里",伏羲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伏羲是我国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中 ...

  • 羲皇国学:禄是人生三宝,禄的配置和作用分析。

    羲皇国学:禄是人生三宝,禄的配置和作用分析。

  • 羲皇国学易中人的主页

    如何读懂<易经>? 如果您是想懂<易经>,不用深读,也不要觉得晦涩难懂.你要去了解<易经>背后告诉我们的信息是什么?太阳底下无秘密,只因身在迷雾中.易是个万花筒,更 ...

  • //@羲皇谷龙麓一夫://@玉树7371...

    //@羲皇谷龙麓一夫://@玉树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