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理与明升:亡国后被流放至朝鲜的两位皇帝,最终的结局如何?
朝鲜在汉朝以后,近代以前,一直是我们的藩属仆从之国。但因为我国深受儒家文化的侵染,所以并不会过多地干涉他国内政,也不会过多地要求他们上供或做一些其他伤害主权之类的事情。但作为我们(古代)的藩属,朝鲜有义务,也有责任,完成历朝历代所交给他们的任务,就比如我们今天要提到的这个,接纳两位被流放的皇帝。
明朝,享国276年,共传16帝,以“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等独有的风采,为我们众多历史爱好者所津津乐道。而今天我们要提到的这两位被流放的皇帝,就是出自明朝。
第一位,陈理
元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农民领袖陈友谅登基称帝,国号大汉。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陈友谅亲率水陆大军六十万南下进攻金陵(朱元璋),并喊出“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的口号。
随着陈友谅大军南下,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只能被迫迎敌,因而双方在鄱阳湖相遇。这场血战持续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起初是陈友谅凭借坚船利炮占尽上风,但后来朱元璋凭借敢死队的勇猛以及火攻的犀利,最终扭转乾坤,将陈友谅战败于鄱阳湖。随着鄱阳湖之战的失败,不仅陈友谅兵败被杀,就连他的六十万大军也是损失殆尽。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亲率大军并前往陈友谅的老巢武昌。此时坐镇武昌的陈友谅的儿子,也就是刚刚继位没多久的陈理。因为朱元璋事先就打败了武昌外围的所有守敌,所以经过短暂的围城后,陈理开城投降。
第二位,明升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袭杀上司徐寿辉,并以此强行登基称帝。但此时远在西南方向的明玉珍却不肯向陈友谅臣服,因为他也是徐寿辉的属下,而且经常被徐寿辉照顾,所以他脱离陈友谅的掌控,并自称陇蜀王。
同年,明玉珍在刘祯等人的拥护下登基称帝,并立国号夏,定都重庆。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一代枭雄明玉珍病逝,其帝位由太子明升继承。但明升继承帝位还不到五年,就迎来了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大军讨伐。
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69年),已经向明升递过天子书(要求他投降)的朱元璋令汤和,廖永忠,傅有德等开国元勋征讨夏国。在大军兵临城下后,仅数月,明升便无奈地开城投降,并宣布接受明朝的改编与统治。
为何被流放
陈理投降后,凭借其父陈友谅的威名,直接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而明升投降后也凭借其父明玉珍的威名,而被朱元璋封为归义侯。陈理与明升作为亡国之君,并没有受到朱元璋的任何轻视,除了不能离开当时的都城金陵(南京)之外,其他的衣食住行都是严格按照明朝侯爵的制度来进行。
当时的二人都还是少年,而且因为住处离得比较近,且都有相同的遭遇,所以二人在当时的关系非常友好,也经常进行走动。但问题就出在这里,随着他们走动日渐频繁,一些本不该他们说出口的话就被轻而易举地说了出来,而且恰好都被朱元璋的属下报了上去。
按说这些话已经足以定他们的死罪,但朱元璋以他们还小,恐怕是被外人蒙蔽为由原谅了。可这件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朱元璋后来想到他们二人的特殊身份,便在次年下令二人举家迁往朝鲜,并由投降过来的元朝枢密使延安答理护送(这个阵容很经典)。
凄凉的结局
当时朱元璋给朝鲜国王的国书上写了这样一道命令,那就是只要保证这二人“不做官,不做民”即可,其他的都无所谓。
先说陈理,陈理到达朝鲜后被封为陈王,但虽然贵为王爵,却毫无实权,而且因为他特殊的身份,朝鲜国王也不敢随意与他攀附,因而只是每年按例供给他必备的生活物品,其他的一概不理。
史料记载,陈理死后,他的儿子陈明善向朝鲜国王汇报了父亲的死讯,但得到的仅仅只有米豆五十石,纸百卷,棺椁一副而已。
再说明升,明升比陈理稍微好一些,他因为年轻的缘故,所以在到达朝鲜后顺势娶了朝鲜某个王爵的女儿,因而生活条件还算不错。根据史料记载,明升在朝鲜育有四子,而且也算是个小康之家,因而一直就在朝鲜代代相传并融入其中。
最后,在笔者个人看来,陈理与明升这两位亡国之后被流放到朝鲜的儿皇帝,其最终结局虽然比不上清朝那样优秀(一人未伤,一人未亡,每年还有巨额补助),但相比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来说,那也是非常不错了。起码,他们保住了性命,保住了传承,也用他们的整个家族,促进了我们和朝鲜的坚固友谊。
参考资料:《明史》《李朝太宗实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