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当归散:1.痔疮,2.便血,3.赤白带下,不能小视的一张经方

赤小豆当归散

【方药】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30克) 当归(原量缺)(9克)

【用法】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散,每服6克,1日3次服,温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原文】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十三)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十六)

【解说】

本方主治血分湿热蕴毒之证,可见于狐惑病热入血分之时或大肠热毒下注之便血。狐惑病见脉数、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为里热壅盛之表现;所谓“无热”,乃“无气分大热”之意,表明热已入于血分。肝藏血,血中蕴热,随肝经上注于目,则见目赤如鸠眼。若热壅血瘀,瘀热上攻,则可见目之两眦发黑。但从临床观察,本病初起即见眼部症状者比较少见,往往要经过两三年的反复发作后才会出现。其眼部症状,最初表现为红赤,并可兼见畏光肿痛,视力渐退,甚则两目由红赤转为暗黑,若不及时治疗,可以致盲。赤小豆当归散用于狐惑病之酿脓阶段治疗,有一定疗效。

所谓“近血”,是指先便血而后大便,出血之部位离肛门较近而言,多为湿热蕴毒,下注大肠所致。后世称之为“肠风下血”或“脏毒”,其中包括痔疾、肛裂,特别是痔疾感染而成脓肿的。以方测证,尚有舌苔黄腻、脉数、所下之血鲜红或兼浓液等症。用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祛瘀治之,正为方证相对。若再加清热解毒凉血之品,其效更佳。

运用

一、痔疮

彭述宪医案:刘某某,男,51岁,工人。1973年8月6日初诊。因饮食不洁,于前月28日突下赤白痢,服呋唑酮、土霉素未效,日下10余次,赤多白少,里急后重,前日起,痔血如注(素患外痔),肛门灼热,肿痛难忍,口渴,小便色赤,舌深红、苔黄滑,脉滑数。大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证属湿热毒痢,引发痔血。治宜清热祛湿,解毒止血。用赤小豆当归散加味:

赤小豆18g,当归12g,黄芩9g,金银花、生地榆、槐花、仙鹤草、马齿苋各15g。

服3剂,下痢减轻,日7~8次,痔血随之减少,里急后重,腹痛,肛热,舌红、苔黄滑,脉滑数。原方加大黄6g,推荡积滞。继进3剂后,大便不爽,日行3~4次,带少量红白黏液,痔血已止,腹满纳差,舌红、苔黄,脉滑稍数。拟原方去大黄、槐花、仙鹤草,加山楂、枳壳各12g,化积畅中。继进6剂,诸症消失,大便镜检阴性。

[《湖南中医杂志》1993,(3):7]

按语:

本案为湿热蕴结,日久化毒,加之饮食不洁,壅塞肠中,气血阻滞,传导失司,肠络受伤,而致下痢赤白,热毒下灼肛门;又加大便时努争太过,引起痔破出血,用赤小豆当归散加黄芩、马齿苋清肠止痢;金银花清热解毒;生地榆、槐花、仙鹤草凉血止血。后以原方增损,使余毒攘除,痢疾获愈。

二、便血

彭述宪医案:向某某,女,21岁,工人。1984年6月3日就诊。患者半年前患便后下血,量不多而未治疗。近20天便血增多,经多方面检查病因未明,服补中益气汤加阿胶、地榆炭4剂,便后鲜血直流,每次约20~30ml,便干不利,肛门热胀,口苦干,舌红、苔黄滑,脉滑数。证属湿热蕴肠,络伤血溢。治宜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佐以止血。用赤小豆当归散加味:

赤小豆20g,当归、苡仁、金银花、藕节各15g,柏叶炭9g,大黄炭6g。

服7剂,便血已止,1年后随访未复发。

[《湖南中医杂志》1993,(3):8]

按语:

本案为湿热积于肠中,日久成毒,损伤肠络,血溢肠中而致便血。用赤豆当归散加苡仁健脾渗湿;金银花清热解毒;大黄炭涤肠止血;藕节炭、柏叶炭清热止血。方药对证,故奏速效。

三、赤白带下

彭述宪医案:谌某某,女,51岁,工人。1986年6月12日就诊。阴道流赤白黏液2年,服完带汤、丹栀逍遥散、内补丸等方,带下时多时少。近月病情加重,赤多白少,稠黏气臭,每日换纸2次,小腹疼痛,不可重按,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滑厚,脉滑数。证属湿热化毒,下蕴胞宫。治宜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用赤小豆当归散加味:

赤小豆、金银花、败酱草各20g,当归、苡仁、贯众、冬瓜仁各12g。

服10剂,阴道仅有少量赤白黏液流出,小腹痛止。然头晕,心慌,体倦,纳差,以原方去贯众,加条参、炒山楂各9g以补脾健胃,继进10剂,带止体健。

[《湖南中医杂志》1993,(3):8]

按语:

本案为湿热蕴毒,损伤冲任,带脉失约,而致带下。用赤小豆当归散加苡仁、冬瓜仁清利湿热;金银花、败酱草、贯众清热解毒。后以原方加条参补脾益气,山楂健胃消积调理而瘥。

媒体来源:祖香美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