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悟
七月份,花了二十余天的碎片时间,通读了黎千驹教授编撰的《论语导读》一书。期间做了大量的摘记,又根据自己的认识领会,从中筛选出42篇,凭现有的水平写出感悟,算作是简要解读吧。日前特将分布于书中的一些名言佳句28则集结发出,分享给读者朋友。
孔子被认为是儒家的始祖,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学说言论传承至今,穿越时空两千多年了,仍彰显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和普世价值。
记得有句话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后人尊称他为“圣人”,真实的孔子是怎样的?请看他的自述:
“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意思是:我不是无需老师传授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典文化典籍,通过勤勉而获得知识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会迷惑,五十岁能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六十岁能闻其言知其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并且不会越过规矩。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意思是:至于圣人和仁人,我怎么敢当?只不过朝此努力不知厌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就是如此而已。
他是怎样修炼成为后人敬仰的万世师表的?他曾有这样自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默默的记住所学知识,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立志求道,坚守道德,依据仁德,游历于六艺之中。
他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而且教出了一批卓越才能影响后世的门人弟子。论语中这样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意思是: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古代文献、社会实践、忠于职守、诚实守信。
可见,孔子广博的学问和非凡的见解来自于自身长期不懈的研读、学习、实践和思考!正如他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是靠投机,不是凭运气,不是讲关系,而是凭扎实的学问功底!这对我们今人期望成人成才,欲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大师,不是最好的例证吗?
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教师、普通知识分子的一员,需要从论语中汲取智慧和养料,学习孔子的德行,提升自己的修养,担当好自己的角色!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看见贤人就想到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内心反省自己是否也有与他类似的毛病。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私自利。
他认为,君子应该克服自己的私欲,践行礼的要求,就是仁。因此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用礼仪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违背道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不符合礼的事不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
在对待“言与行”问题上,在看待利益及恩怨等方面,孔子的思想观念也值得我们记取和效仿!
“君子欲讷于言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要说话谨慎,做事勤勉。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以说了自身做不到为耻。
“放于利而行,多怨。”意思是:依据私利行事,会招致很多怨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明于义,小人明于利。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用正直回报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虽然只当过四年的司寇,负责当时鲁国的司法。后有十四年奔走于诸侯各国,竭力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他对于“从政为官”自有一套独到的见解主张,不失为一位政治家。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意思是:事奉君主,要先严肃认真做好事情,然后享受俸禄。
子贡问政,他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意思是: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让老百姓信任政府。
季康子问政,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率先端正自己,谁还不敢端正呢?“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意思是:统治者好礼仪,老百姓就没有谁敢不恭敬;统治者好道义,老百姓就没有谁敢不服从;统治者好诚信,老百姓就没有谁敢不说真话。
读罢《论语》,给我印象深刻的也是最欣赏的一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即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忧自己没有才能。
我用它鞭策自己永不懈怠,永不满足,追求至诚至高至远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