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焦平平//致敬父母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非常庆幸我的父母如今都还健在,而且一直勤耕不辍。
70多岁的父亲和将近70岁的母亲平时除了照料自己家里的几亩地外,还不时打打零工:给别人家割麦(收割机到不了的麦田)、拔草、掰玉米、剥玉米皮、挖药材……,一年难得几天清闲。只要是挣钱的活儿,一旦应允了别人的活儿,不管钱多钱少,不管多苦多累,父母都乐意去干,而且干得绝对让对方满意。
今年刚开春时,父母原本计划着去北京一所高校搞绿化工作,结果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没有去成,为此,两人懊恼了好一阵子。
进入7月份,天气一天天开始炎热起来,田里的玉米长到1米左右了,有的人家由于喷药不及时玉米地里长了不少草。
这个时候,父母便开始了新的忙碌。早上凑合吃上一口,然后带些干粮和一个老旧的水壶就步履匆匆地走向目的地。到了地里没多久,他们的衣服就被露水打湿了,双手变成了泥手。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高悬头顶,宽大的玉米叶子划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痛,玉米地里更加闷热。父母依旧蹲在地里仔细地拔着草,一根根、一寸寸,仿佛两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他们的双手沾满了泥土,额上、脸上的汗珠细细的、密密的,不时汇聚成豆大的汗珠滴落进泥土里。此情此景不正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实写照吗?1点、2点……,太阳似乎在发挥自己更大的威力,父母也实在是又累又饿,他们便就近找了一处荫凉树下,稍稍缓口气,干粮、白开水就算是二老的午餐了。半个小时左右他们又投入到自己紧张的“工作”中了,直到夜幕悄悄降临。他们整日把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用汗水赚取辛苦钱。
8月份,正值酷暑天,陕西韩城的花椒到了采摘的季节,母亲便又跟着“摘椒队”出发了。她走了,我的心每天都忐忑不安,不知道她的身体能否吃得消?只能借助电话不时地询问,当电话那头“我没问题,你们放心吧!我今天摘了20多斤,能挣60多块钱呢!”听到母亲那欣喜中又透出自豪的声音时,我的心才稍微安定下来。
寒冬腊月,田里的活儿算是彻底告一段落,父母又开始忙碌起能在家里干的活儿——加工灯笼架。每只灯笼架一周需要插入20根左右的钢丝,这可是个费眼睛的活儿,一根根细细的钢丝要准确无误地插入到小小的孔里谈何容易?他们只有带上老花镜才能开始这项工作。平均每天工作至少9个小时,大约可以加工灯笼架500只,每只加工费不到一角钱,因此他们两个人每天能赚取不到50元。50元,对于许多人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五、六十年代父母辈的人来说已经非常心满意足了。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着,干完这活干那活,干了这家干那家 ,一年四季不肯停闲。生怕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他们的顽强、坚韧、执着令我这个做女儿的自愧不如,无数次我从心底里为有这样的双亲而感到幸运,感到自豪!
父母如同我生命中的两座大山,让我心有所依,魂有所牵。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哪个不是父母所生?谁人不是父母所养、父母所教?父母就是儿女头顶的天,脚下的地,是儿女心灵永远的港湾。作为女儿,虽然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我定能给父母一个温暖、幸福的晚年!
后
稷
文
苑
焦平平,曾用名焦引平,稷山县稷峰镇杨赵村人。90年毕业于稷山师范,现任教于管村中心校下庄小学。热爱生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喜欢唱歌、跳舞、读书,朗诵。信奉名言:平凡而不自卑,忙碌而不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