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 一个学渣的美好回忆---记录我的大学老师郝蕴志二三事

1990年的9月,入学报到,记忆中天气特别热。我自己还没从自宁夏那个全世界都著名的贫困小县城转场到大都市天津的兴奋和行李晚到的恐惧中平复下来,就被同学喊着去参加了一次英语考试。

考的是什么忘了,也不是忘了,当时根本就没看明白,也不知道是为啥考。 后来才知道那是个入学分班考试。本来之前分宿舍,我是和老姜,大为,胡子几个在一个宿舍,也知道自己会在外语9003,而这次考试之后我就糊里糊涂的被分到了外语9001。

外语9001,这在当时无疑相当于外贸学院的皇马,各个同学都是学霸,据说好几个高考英语几乎满分。而我自己,才勉强及格。之后每天上课和一帮学霸,回到宿舍面对的却是和我差不多的几个学渣。我一直怀疑这次分班导致了自己大学四年里过的有点性格分裂,好多年都没有好转。

然而,也感谢这次分班,让我有幸遇到我的大学英文精读老师,郝蕴志。(作者旁白:多好的名字,好运至,蕴藏美好志向!)

郝老师,那时候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年纪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个不高,戴个眼睛,憨厚而白净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喜欢穿浅咖啡色大格子毛呢西装,白衬衣,下配一条黑色或浅色的西裤,一双棕色的皮鞋。细细柔柔的声音,英语尤其说的好听,当时我还分不清美音英音,但就感觉如同天籁一般。

郝老师儒雅温厚的形象,每每想起,历历在目,恍然昨日。(据说是好多贸院女生的男神,真心为她们的好眼光高兴!)

大一第一学期,郝老师带我们精读课。大概快到冬天的时候,给我们班每个人布置了个作业。一人一段英语录音,自己听,写下来词,练习说,模仿录音里人的语音语调,然后再录了交给老师。15分钟的语音,对我们班的学霸同学,都轻而易举,可是对于我这个整个中学阶段都没怎么听到过老外说话的学渣来说,几乎成了我的噩梦。模仿的时候更要命,尤其是其中有一个英文词,可口可乐(Coco-cola)彻底难住了我。怎么练,怎么读,录出来,听着都有一股子西北民歌的味道。交了作业,效果可想而知。

以至于刚毕业没多久,去美国出差,在飞机上,胖胖的黑人空姐问我想喝什么,本来想喝可乐,刚想张嘴,当年的那个噩梦顿时出现,赶紧硬生生地说,Tea, please.

(小编:此处省略500字)

大一的第二学期,学校要实验新课程,不再上传统的精读课本,每人发了一个像中学寒假作业一样胶印的本子,里面再不是课文,单词,句型分析,作业啥的,都是些我看不大懂的内容。而上课模式也从传统排排坐,吃果果,变成环教室一周,大家面对面的坐。

本来的初衷是鼓励同学们互动式训练,多说多练,而对于我,因为基础差,不敢说,听不懂,词汇量小,发音难听,语法还老错,这样的上课形式几乎成了我的煎熬,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憋红了脸,不敢和老师有目光接触,生怕老师让我发言。

后来,我猜郝老师大概注意到了我的窘迫,经常在课堂上鼓励我发言,甚至“强迫”我多说。记得有一次,他让我用幽默的口吻,给大家做个西红柿炒鸡蛋。我当时心说,西红柿怎么说,怎么炒,还怎么幽默?硬着头皮,磕磕巴巴的,一个字一个字的蹦完了,也不知道同学们听懂了没有,但是郝老师带领大家给我鼓了掌。

后来,郝老师不带我们了,而我自己也慢慢的从这些痛苦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窍门,真正理解多读,多听,多说,多写的精髓。工作后,也没有放弃,把英语当了一个兴趣,自己看原版小说,看电影。幸亏有这样的坚持,以至于最近20年的工作中,英语一直是工作语言,而我也很可以混迹在美国人,印度人,韩国人,日本人,法国人,瑞典人,听着各式各样的外国英语而应对自如。

毕业后大概20多年的时间里,和郝老师一直没有了联系,直到前几个月,在校友的大群里,看见了他发言,在说他带的研究生的事,甚至拜托校友如果有机会,给学生们介绍工作。果然,郝老师还是那样为学生尽心尽力。又一群和我们一样幸运的孩子!

很惊喜,今年的贸院原址纪念石揭幕活动,在报道里又看到了郝老师——

图为郝蕴志老师

右3为郝蕴志老师

参加揭幕纪念活动的全体贸院老师

真庆幸,能在那个时候遇见那么多正直,博学,勤勉的好老师。一日为师,终身难忘。点点滴滴,就在眼前。

祝福每一个贸院的老师,尤其是我的郝老师,好运常至,喜乐安康!

感谢师恩

后记:看到校友群里有好些纪念贸院老师的文章,遂主动请缨,得到首肯后,一挥而就,有感而发,以记为快。

文:刘涛

编辑:肖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