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地下长达1000多年的驯马俑,左手五指伸开,不听话就打你

唐代彩绘陶马与驯马俑(公元618年—907年),洛阳博物馆藏。(王建安   摄影)

河南省洛阳市博物馆外景。(王建安   摄影)

洛阳老城唐墓出土的彩绘陶马与驯马俑,洛阳博物馆藏。(王建安   摄影)

唐代三彩马雕塑,洛阳博物馆藏。(王建安   摄影)

唐代彩绘陶马与驯马俑(公元618年—907年)1988年洛阳唐墓出土。(王建安   摄影)

收藏于河南省洛阳博物馆的唐代彩绘陶马与驯马俑(公元618年—907年),于1988年在洛阳老城的一座唐代墓地中出土,这套彩绘陶马与驯马俑作为随葬品已尘封于地下长达一千多年,它们的面世,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驯马表演的场景。

收藏于河南省洛阳博物馆的唐代彩绘陶马与驯马俑(公元618年—907年),于1988年在洛阳老城的一座唐代墓地中出土,这套彩绘陶马与驯马俑作为随葬品已尘封于地下长达一千多年,它们的面世,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驯马表演的场景。

在唐三彩陶器中,马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矫健良驹,三彩马是唐代雕塑艺术的典范。汉唐以来,历代中原王朝以追求西域良马为中西交流的重要事务。唐代对马政高度重视,太宗、玄宗时期国家蓄养良马都在几十万匹的规模,太宗时期著名的“昭陵六骏”、玄宗时期厩苑里的宝马良驹都成为历史上的美谈。

这套彩绘陶马与驯马俑的主角是一匹彩色陶马雕塑,它的鞍鞯佩饰齐全,彩绘纹饰华丽。马的前腿凌空踢抬,其余三蹄则紧扣地面,后跨明显下沉,整个身躯分明在向后使劲。那内曲的马头、张口嘶吼的样子,仿佛想尽力挣脱缰绳的羁绊。而驯马俑的出现则更烘托起场面的热烈、气氛的紧张,只见他头戴幞头,上穿窄袖圆领短衫,衣袖挽至肘部,左手外扬,扭头看马,一副呵斥驯马的样子。

马与古代的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产、交通、军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匹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当时,马匹受到国家的特别重视,马在唐代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安禄山叛乱之所以得逞,唐朝所以引进回纥族骑兵对付安史叛军,引进沙陀族骑兵镇压黄巢起义,都是由于骑兵具有纵横捭阖、摧枯拉朽的强大功能。如果不运用神机妙算,步兵根本无力与骑兵抗衡。

隋末李渊驻守太原,痛感马匹的匮乏制约军事力量的发展。他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甚至向突厥称臣,许诺突厥兵随意抢劫珍宝女子,这才得到突厥提供的战马2500匹。唐朝建立后,从太宗贞观到高宗麟德的40年期间,全国的马匹总数由不及万匹增至70余万匹之多。唐朝还有舞马,但主要是皇室娱乐项目,上场表演的马“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随着音乐而舞,演到高潮处,舞马还衔杯向皇帝敬酒。安禄山叛乱后,几匹舞马落到了安禄山的部下田承嗣手上。有一天,舞马听到军营内响起音乐,本能地随着音乐而舞,田承嗣认为马疯了,舞马竟被活活打死。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马不仅用于军事、交通、贸易等方面,而且还由于唐人生活比较富足安定,从帝王到平民都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所以驯马表演也登上了贵族娱乐生活的舞台。洛阳出土的三彩马雄健神骏,神气十足,饱满浑圆而不臃肿,装饰华丽但不艳俗,肢体动作丰富细腻,其出神入化的艺术手法,已臻化境,让人感受到大唐帝国富有朝气的情怀。

洛阳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09年3月,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与中原明珠电视塔、新区政府大楼等城市地标性建筑遥相呼应,总占地约300亩,投资3.5亿元。洛阳博物馆典藏了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迄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馆藏丰富,尤其以运河文物、丝绸之路文物为主的北魏文物、唐三彩文物最具影响力,馆藏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数量大、品种全,展出文物5000余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