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07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07 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1

做产品经理的人善于感知

左脑思维的人是自律的人:

  • 逻辑推理能力强、时间观念强、感受力差;

  • 没那么敏感和情绪化,情绪稳定甚至刻板;

  • 更容易自律,适应社会规则,更容易角色化。

右脑思维的人是自我的人:

  • 感受力强,比较敏感;

  • 喜欢建立自己的新观察,不太遵从已有逻辑;

  • 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激情的表达自我,具有人格魅力。

梁宁认为: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经理。

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

  • 自控力是要求自我符合社会规则,是对别人的迁就和体量。

  • 创造力是对自我天性的探索,是释放自我感知和洞察的结果。

  • 自律的人关注外部边界和规则,所以会克己奉公。

  • 自我的人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更容易自私。

比如,联想培养的是自律的人,腾讯培养自我的人。

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都是开放性的公司文化氛围?

因为只有这样开放、包容的环境才能激发这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涌现创新文化,才能打破固有思维,不断迭代创新。

所以像乔布斯这样动辄就把设计师和工程师逼疯的人,是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中很让人讨厌的人,反而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因为他感受力强、情绪化,专注于做极致的产品。

先做出打动自己的产品,自然会打动别人。

2

找到自己,接纳他人

我们应该做一个更加自我的人,还是更加自律的人?

梁宁的建议是找到自己的愉悦或恐惧。

  •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

  • 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

每个希望做成大事的人,都要想办法接纳与自己完全相反的那个人,让他成为自己最亲密的合伙伙伴。

合伙人应该理念一致,性格互补。

价值观、理念愿景一致,才能同甘苦、共患难。

性格、能力互补,才能多元异质,取长补短,让团队更加稳定均衡。

所以,优秀的创始团队最好能实现老少配、男女配。

比如Google的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1973年)和施密特(1955年),Facebook的扎克伯格(1984)和雪莉·桑德伯格(1969),马云和彭蕾,任正非和孙亚芳……

知人难,有自知之明更难。

有自知之明,还能够接纳自己,接纳他人,与自己不一样的人合作共事,才能做大事。

3

同理心

到这一篇,第一模块同理心这部分就结束了。

了解用户、了解自我是起点。

要比用户更了解用户,洞察行为背后深层次的需求,才能做出直击痛点的产品。

那我们每个人自己,又是这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产品,要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

我们就不但要有知人之智,还要有自知之明。

事实上,用户并不是对方,而是自己。

  • 如果你做一件事,自己都不认可,别人怎么会认可?

  • 自己都不感动,用户怎么能感动?

  • 自己都没有受益,用户又怎么能从中受益?……

如果我讲的课做的事,自己都没用过,自己都没受益,别人怎么受益,怎么能有收获?

  • 一件事情,真的能够帮到自己,同样也能帮到别人。

  • 一件事情,能够帮到一个人,就能帮到无数个人。

所以,有时候用心做好自己,全神贯注于当下,做好每一天,就有新的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