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中“戈”形几义?——多深读古人书,少轻信今人言

(题图:蔡襄《入春帖》,1051年,草书,纸本,纵30厘米,横4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讲的那个“熟后生”,是一个高级境界,今人们总是骗很多的人,断章取义前人的话,拿来为己作用。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64集:“书法笔会”与“寒”字。

田蕴章:我们现在再写一下这个“寒”字的草书的写法,大家看一下。注意看,很简便,这就是“寒”字的草书的写法。

(图:“寒”字草书示范一)

再写慢一点,大家看,太慢以后就没有气势,太快以后就慌浮。但是呢,为了让大家看清这个行笔过程,还是慢一点。

有人把这个“寒”的下边写成四个点,就是这样,一二三四,这样写不准。不准的原因在哪里呢?

(图:“寒”字草书示范二)

“寒”的下边只有两个点,没有四个点,上边的这一部分,注意看,这一部分被这个代替了,它是这么一个笔法,不是这样两个点的这样一个笔法。所以上边是这个,下边是这个。写快了以后,不十分明显,但你仔细看古人写这个字的时候,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上边是这样,底下是两点,底下这两点就是“寒”字下边的这两点,就是这个地方,是代表的它。

另外再跟大家说一下,“宀头无左畔”,就是指的这种宝盖的左方那一点没有,一有它就啰嗦了,就不像草书了。

那么草书当中只有这一种写法吗?我们还常见的,还能见到一种,看,还有这种写法。

(图:“寒”字草书示范三)

这也是“寒”,“寒”字。再看一遍。会写“老”字吗, 草书的“老”字如果会写,就知道一个宝盖加一个“老”字就是这样的。

在草书当中,常见的有这么一种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就是这个,用这种像个“戈”字一样——当然在草书当中,它没有“戈”的意思在里边,这样的一个写法代表着很多的东西。

(图:“寒”字草书示范四之“戈”样代替)

比如说,代表着里边的这个部分,经常代表这个,有时候代表着这个。“老”字嘛,上边就是这样写的。还有的时候代表着一些其他的一种写法,所以见到这个字的时候,不要认为,这个跟那个“者”字有什么关系,跟“老”字有什么关系,等等,不尽然,各自有各自的写法。

所以这一种方法代替很多种,所以有时候容易被大家混乱,所以这个“寒”字,这种写法,比如“塞”,“要塞”,这个“塞”字,那底下呢,就变成一个“土”字,上边是一样的。

所以写“寒”字,无非就是这两种。常见的,一种写法,下边的这种写法更具草意,所以大家写好这个“寒”字的时候,要注意楷书、行书、草书这几个方面的要领,反复地练习。你必须手得熟,你手不熟,一边写一边去想,就不可以。所以,提起笔来,心无挂碍,提起笔来,走笔立成,得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你才能在熟中生巧。

现在有些书法家们,就是把古代的一些个理论,生搬硬套自己身上来,古人有的说就是说,字应该在熟后生,熟了以后,写的时候,要看着有点生的意思,显得才生动,如果过于熟,就显得字过于油滑了。因此呢,古人在这方面提醒过一些书界人。

“书法入门”注:

董其昌在《容台别集》中云:“字须熟后生,画续熟外熟。”详文敬请参阅《帖学最后一位大师的书法观》;点击本页底部“阅读原文”链接即可。

但是现在有些人说,我写字就是生,生才好,实际上他连熟的过程都没有,没有这个过程,谈不到只是一味的生,那是完全不可取的。所以这个熟与生的关系问题,今人强调生的面太多,就是掩盖自己不熟的这种毛病。古人讲的那个“熟后生”,是一个高级境界,今人们总是骗很多的人,断章取义前人的话,拿来为己作用。

你这段话当中明明都是否定语言,其中有半句是肯定的语言,拿来就是用,然后就说是哪位哪位古人说的,像这种断章取义,甚至是断句取义,自不足取,大家一定要注意到,某些人在传达前人的讲话的时候,你尽量地看原句原著,这样的话你才能理解原意,不然的话,你就会被一些人蒙骗过去。

(本集刊载完结;接下来将继续推送第064集。)

临习参考

晋王羲之草书《冬中帖》之“寒”字


唐怀素草书《自叙帖》之“寒”字


唐怀素草书《千字文》之“寒”字


宋蔡襄草书《入春帖》之“寒”字


明文徵明草书《七言诗》之“寒”字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首》之“老”字

【讲座视频】

记录/小程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