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动荡时代的书法美学
▲ 《傅山像》,山西博物院藏,图片来源:北京画院
“四宁四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书风有混乱现象。傅山不应该担责任,是后人对他的一种不忠诚...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159集:“略论傅山”与“激”字。
▼
主持人:有网友提出想让您评价一下傅山,因为今年是傅山诞辰四百周年,想听一听您对其人其字的一些评价。那您能不能在开始先跟我们介绍一下傅山的生平呢?
田蕴章:我们简略地谈一谈傅山的生平情况。今年是傅山诞辰四百周年,是这样,于是有网友提出来了,就是有地方办傅山的书法展,看了之后觉得非常好。
主持人:大呼过瘾。
田蕴章:所以让我们谈谈对傅山的一些评价问题。我谈谈我自己一家之见,个人看法。先说说他的生平简略,这是只要大家查一查资料,都不难找到,我们简略地说一下。
傅山出生在1607年,到现在正好是四百年。他死的那年是公元1684年,史书上记载他活了78岁,实际上是77周岁,是这样一个概念。
傅山从小家里的父亲,祖辈都是写字读书的书香门第,傅山从小受这种影响,从小诗书画各方面都是有很高的造诣。傅山到37岁的时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年头,37岁,也就是说,傅山正在壮年时期的时候,这个国家出现一个大的变化,那就是清军入关。清军入关的这一年,正好是1644年,也就是傅山37岁。
因为清朝的建立时间到它的灭亡,正好是从1644年到1911年,我们如果算一下这个清朝的寿命时间是267年。这段时期当中,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就是知识分子,由于很大的动荡,和当初最早元朝的建立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动荡大体是一致的,都是出现这么一个变动。这个变动当中就是,文人士大夫走向了两个几段。一个极端就是不接受异族统治;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归降了清军。
比如说王铎这个人,书法界的一个大人物,也是清代书法的一个重镇,王铎,王觉斯,他的字叫觉斯,有时候后人经常称他叫王觉斯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是说谁,实际就是王铎。觉悟的觉,王觉斯。王铎当时在南京做大官,就是在一个大雨天气,然后带领自己的文武百官,在路边跪迎清军,王铎当然属于算是投降派。不仅是王铎,有很多在明朝越来为官的,都被这个清军所谓叫招降纳叛,就保了这个皇族。
满族武力征服了汉族之后,统一了中国,得到了天下。知识分子分为两个极端,一批人就是这样投降,一批人就扯旗造反。
主持人:反清复明。
田蕴章:反清复明,对,也指的这个过程,傅山就是其中的一个主将。但是王铎他是贰臣,贰臣就是当初在明朝他就为官,那么反过头来又在清朝做官,并且很受重用。那么这个傅山,他在明朝的时候他没做过官,庶名,但是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知识分子,才子文人。但这批人,他们有的就是原来做官的也不做了,也扯旗造反,跟清朝对着干。但像傅山这样的,原来没做过官,他也是这样,参与了秘密的反清活动,结果他就被捕入狱,抓起来了。
抓起来之后,傅山的一些朋友们就多方地营救他,而且内外结合,就是外边一些朋友帮助,里边做官的一些个朋友们也在千方百计地谋划,把他救出狱来,就救出来了,得到了开脱。
那么傅山从此也不再从事反清活动,因为没有办法,很多的反清组织都一一地被剿灭,而且都宣告失败了,所以傅山就隐居山林,二十年不出头。我们算算这时间,他在四十岁之前反清复明,搞这个活动,出来以后二十年不出头,这就到了老年了。
所以傅山在二十年当中,完全潜心地研究诗书画,著书立说,这是傅山。而且在这二十年当中,他基本不接待生客,就是生僻的客人,不熟悉的陌生人不接待。就是这个人非常有个性。
因此我们说,一个书法家他养成的个性是根据他那个时代背景,他必然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背景,才有特殊的性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唯物论。
傅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遭遇到那个时代背景当中他心里的不平,他要反对清朝,又被抓起来,这又是个仇恨。然后又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因此隐居起来,只有把这些个心思放在传统的民族文化方面,来振兴汉族文化,用这消极地进行反抗。
傅山 《啬庐妙翰》(局部) 何创时基金会藏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像王铎他们这些人,我们也不必要过多地指责,就是投降了清朝,包括赵孟頫当时是元,保了元朝,我们都不能过多地指责。为什么呢?按理说应该有个民族气节问题,特别是赵孟頫,你是赵氏宗亲,我们以前讲过赵孟頫,专门论述过。你是赵氏宗亲,你当初又做过小官,你现在反过头来你又保元,这本来就是个气节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一旦要批判这些人,我们涉及面太宽了。大家想一想,从元代、清代这两个异族统治,加起来五百多年的时间,有多少汉族做了异族的官?太多太多了。如果我们来批评这个问题的话,打击面太大太大了,而且我们现在还认为,都是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内部之间的民族之争,也就不必要非得上纲上线,说到民族的斗争,什么敌人啊这个方面,我们暂时不把它说到这个高度来。
但是傅山这个人,我是甚为敬佩的,我必须阐述我的观点,表明我的立场。我虽然不去职责赵孟頫和王铎这些人,他们虽然做了贰臣,他们也有一个特殊的背景,我们都是可以谅解的。但是像傅山这样的人,他起来之后他反抗清朝。从我心来讲,感情上我是支持他的。或许我在当年,如果生长在傅山这个年代的时候,我可能也是个反清分子。这样可能是过高地估价自己,但是我从感情上,我肯定是倾向于傅山的。
主持人:您欣赏他的这种气节。
田蕴章:我欣赏他的这种气节。但是傅山也有矛盾之处。他极力地来抨击赵孟頫,因为他如此反清到死,死不侍清,不做清朝的官。但是他批评赵孟頫这是对应的,但是他反过来,他并不反对王铎,他对王铎的字推崇备至。因为王铎跟他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对王铎的字情有独钟,所以也知道他有矛盾之处。
但是傅山的个性,就是在这种仇恨心理和自己平生不得志的状态之下,逐渐在书法上也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们这是说傅山,先说他性格成熟的这个过程。然后最后说,当地的官僚们认为傅山是个大才,确实傅山的诗书画,各个方面,包括金石学,那都是甚是了得,被当地人尊为一代的大文豪,宿儒,是这么一个人。
所以到了康熙十八年,康熙皇帝在位的十八年,那么就搞了一个科举制。这个科场是干嘛呢?就是专门来招募那些个在野的文人。你没有官职,招募你,实际上为收买人心,把那些个,特别是汉族的那些个文人们招进考场来,你参加考试。你考试成绩好的,我们就留你做官了。所以这是等于有一定招安的这么一种性质。
这段时间,傅山就被当地的官员们推荐,让他去参加这次考试。傅山是执意不去,但是这些官员们对傅山的印象非常的好,又非常地敬重他、可怜他,可是傅山这时候73岁了,结果就被当地的官员们强行地把他抬到了北京去参加考场。
可是到了北京郊区以后,傅山执意地不去,而且他说服了这些个官员,表明自己坚决不侍清的立场,就是坚决不做清朝的官。因此傅山把大家说服了,这些官员没有办法,只有把他送回山西,他老家是山西阳曲人,傅山的老家,阳曲,这个阳曲是哪,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当初叫阳曲,就只有把他再送回来。
傅山傅眉山水合册 天津博物馆藏
我们说,傅山在这个问题上,从表面看,历史记载就是单说他的一种气节。但我想到还会有另外的原因,我们可能在这方面低估了傅山。就是说傅山他也估计到到考场当中,他很难应试。因为他写的字,傅山不擅长于楷书,考场当中必须要考你的楷书水平。再有一点,傅山的那些个思想,那些个治学态度,肯定不会达到满清统治者的那种需要,即使做文章,他恐怕那文章里边也不能和满清的统治者们合拍,所以他估计他也不能够最后入试,所以他坚决不入考场。我想其中除了他的民族气节之外,还有这种原因,可能有,这是我的判断。
那么说傅山回来之后,后来他的儿子傅梅,也是一个才子,后来又英年早逝,引发傅山无限的悲伤。加上自己这么样的才高势广,而又是怀才不遇。
主持人:英雄无用武之地。
田蕴章:对,因此他郁郁而死,到78岁,实际周岁就是77岁,傅山的死。
傅山在书画界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后世影响极大极大,书法水平之高,绘画。诗词、文章、著书立说,每方面都有非常显赫的成就,这是我们特别应该提到的。但是在这么多的长项当中,我们看到傅山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书法。
主持人:那田老师您刚才提到了,傅山是一个全才,但是他以书法见长,那您能不能跟我们谈一谈这个傅山的书法,您对它有什么样的评价,他的这个书法?
田蕴章:我们谈一谈傅山学书法的经过。傅山在最早学书法就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后来学不像,他学二王写出来的总觉得自己,至少感觉自己不满意,于是就改学了唐代的书法家,欧颜柳这些人,包括李雍他们的书法,他都学过。据他自己说,学哪个哪个不像,这个也不知道是他谦虚还是历史果真如此,我们确实也没见过他很像什么前人的字迹。
他后来又学赵孟頫,他自己说,一学赵孟頫就很像,所以他在抨击赵孟頫的时候,他有一段话非常犀利。他说,我最早学二王,不像,后来改学了赵孟頫,一学很快就像了,他说现在看来学圣贤难,学这匪人很容易,就等于攻击赵孟頫。
实际上赵孟頫的水平相当的好,他学赵孟頫,如果他真的像他说的学的很像,那么他的功底已经很扎实了,应该说是这样,很扎实。因为赵孟頫在那个年代,从元、明一直到清代,他已领风骚数百年,所有的书界的人,都是五体投地地倾服于赵孟頫。当然有个别人也是对他不满,但是整体上大家都是公认赵孟頫的。特别清朝的统治者,对赵孟頫的书法推崇备至。
所以傅山学了他之后又后悔,但是一旦学会之后,这种积习也不容易克服。所以我们见到后来傅山写的有些行书字,特别是行书字,有很多地方很像赵孟頫,他也回避不了。当然赵孟頫的这个书体,跟二王有很多接近之处,所以我们也不知道究竟受赵孟頫的影响还是受二王的影响,但是明明看到很多赵孟頫的痕迹,这也是他说的,是实际的。
但是他学欧颜柳这些方面,大概以学颜真卿稍稍像一点,这个规模上像一点。特别他在草书当中,他重点学了颜真卿的《争座位》这本帖。所以就按他说的初具规模,基本上把《争座位》的大体形状得过来了。
▲ 傅山 哭子诗册(节选) 山西博物院藏
但是这个人,他是个奇才,我们说这是个个案。就是有的人一辈子学进帖里头他跳不出来,他就是死死地在古人的范围当中,自己无力自拔,跳不出来。有的人就学不进去,学不进去的人是真的想学进去,但就真的进不去,大概傅山是个典型的例子。但是有些人就是说,进去就出不来了,在那里边待着,终身不得自拔。这二者都有问题,应该是学得进去,跳得出来,把古人的东西得到手之后,然后变为己有,变为自己的血肉,这是最好最理想的。
但是傅山他是个奇才。我总觉得,你别看他学古人学得不甚精到,但他的独创能力却是非凡,才智非凡。真有这种大才的人,哪怕他学到一点,他这一点对他来讲,就会无限度地发挥,他得到很多好处。你学了很多东西是死的,他学了一点东西就是活的,所以傅山是这么一个奇才。再加上他学识渊博,读书万卷不止,因此傅山的天赋加上学习的勤奋,读书的功底又厚,而且会的其他东西,字外的东西又多,所以傅山成就了他这一生的书法当中的辉煌业绩,都是有互相联系的作用的。
那么傅山他以草书见长,最早也写过篆隶,但是篆隶水平也不高,楷书水平也不高,行书就略好一些个,最擅长就是草书。按照这个逻辑说就不通,他楷书基础不好,怎么行草书又好起来了?那就是个个案,我们说是个个案,我们不能讲了这个之后,朋友们听完之后,哦,傅山的楷书基础并不牢固,后来草书挺好,那我现在也不练这个楷书了, 这是个个别例子。你要想学傅山,你有那个天赋当然也可以。你读他那么多书吗?你有他那么多的技能吗?有他那个历史背景吗?有他个人的那些遭遇过程吗?等等,得具备很多很多条件。
所以傅山在学草书的时候,也属于是强硬派。他的草书出来之后,也不像二王、赵孟頫这些个字出现中和,更阳光一些。他的显得总是疾风暴雨,出来东西之后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出来甚有杀气,这是很难得的。
主持人:气势很磅礴。
田蕴章:气势非常之大。所以他的草书出来之后,也不拘泥小节,让你整体看了之后,却给人感到惊心动魄,他的草书真的是非常之好。我们对于傅山的草书,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评价,在历史上应该有非常高的地位,这是我们要说的。
▲ 傅山 草书“破书余古香”诗
但是傅山,因为他这种性格,这个背景,所以在他的草书当中,这种秋风扫落叶的这种现象,也有人接受不了。就觉得太有一点张扬,没有一点谨慎的地方,就是撒手闭眼,一切就像明代的徐渭一样,徐青藤,也是这样,写出来草书之后任何约束都没有,总是好像带着一种疯疯癫癫、醉醺醺的这个样子,这样出来。有人也接受不了。
所以我曾经给傅山写过一首诗,我是赞美他的口气,其中有两句我就说:“一腔愤怒无宣泄,抛入残笺断札中。”我曾经有两句诗,我赞颂他,就是这一辈子因其怒火没有地方释放,怎么办呢?就抛入在书画作品当中去了,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说,一个人他的生活过程和背景,这是一个大前提,所以我们就说到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决定于精神。所以它这个社会背景就决定他这个人的这种思想的倾向。因此我说,傅山不是无病呻吟,傅山真的是真情的宣泄,真情的流露。而今天有些人写草书,就故作狂怪,这是两个意思,所以大家不要混淆起来。一看傅山写得秋风扫落叶一般,我自己写字也是这样,飞扬跋扈的,你一到那样就可能不被人接受。因为傅山的草书有它独特的风格,是因为他有独特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在这点我们特别要强调一下。
主持人:据我所知,这个傅山还有一个书法理论也是备受世人推崇,就是四宁四毋,您给大家解释一下好吗?
田蕴章:这个四宁四毋在当初咱们的节目当中,讲到赵孟頫那一集的时候,已经谈到过傅山的四宁四毋,而且也谈到丑书恶札的流行跟四宁四毋也有些关系,我们对这个问题以前论述过。今天就这个话题,我们再深入地谈一谈这个看法。
如果说傅山的字影响非常大,但是我们如果给他定个位,或者评价他的基本水平的状况,在什么情况下呢?毋管怎么说,傅山是个大书法家,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如果和欧颜柳赵相比起来,他应该略逊一筹。他的知名度也好,他的影响也好,和他实际的功力也好,他比不上欧颜柳赵。但是他也是一代大家,甚至于他和同时期的王铎相比,他在书法上的影响也不如王铎更大。
但是傅山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那可了不得。特别就是你说的这个四宁四毋,我对傅山有时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是跟这四宁四毋有关系。我虽然知道这当中有些副作用,但是我想到傅山那个年代的时候,他一洗千古那些书论的被大家习惯的看法,他一反常态,提出四宁四毋,我觉得胆魄惊人,而且开拓了书法的视野。就是说,不管傅山也好,还是后来的康有为也好,他们极力地反对这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那种很单调的书风,而傅山就是开先河的人。
所以傅山的四宁四毋,把书法的天地开阔出来很大一块面积,更大的范围让我们审视书法,开阔我们的视野。所以这个四宁四毋应该是积极的。
我们必须说,他首先讲的那个,比如“宁丑勿媚,宁拙毋巧”,这两句话影响极大。这个“宁丑勿媚”,说得再好不过了。因为“媚”字大家都知道,是“眼眉”的“眉”,左边一个女字旁,一般这个“媚”字都用在女性身上,我们也在说女性,比如说一个丑夫人和一个妖媚的女人,这二者必选其一的时候,选谁?那么傅山的立场非常坚定,选这丑的,不选这妖媚的,我想这是非常对的。
因为在当时赵孟頫这种书风,包括董其昌,当然赵孟頫的影响就更大了,董其昌是明末的人,它在这个时间当中,影响力还没有赵孟頫那么大,是到了后来清朝的后期的几个皇帝越来越推崇董其昌,把它变成为赵董。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赵孟頫的书风一直垄断着天下。
但是学习赵孟頫的人就太多太多了,在学习的人群当中,大部分都不是成功的。因为像赵孟頫那种天才,学识一般人赶不上,所以学他的人多数都不成功。大家知道,当这一个人被很多人在模仿的时候,而又学不好,实际上就丑化了赵孟頫。我经常这样说,大家都学一个人,最后弄得这人就成了漫画了。本来赵孟頫自己写是没问题的,那么一些不成功者都来模仿他,模仿的是丑态百出,结果就丑化了赵孟頫,给赵孟頫等于画了个漫画。
这些书风广为流传的时候,傅山就接受不了了。不是说傅山,我在当年也接受不了,怎么都写赵孟頫,都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面,都是一个模样的,而且都写赵孟頫那么好也行,都写得很不好,所以越弄这书风就越烂了。所以傅山提出来“宁丑勿媚”,当然是针对赵孟頫说的。
他说宁丑勿媚,他认为赵孟頫的字写得过于颜媚,这个“媚”字在唐朝以前是个好意,到了后来,比如说后来写文章骂武则天“妖媚专能惑主”,这个“媚”字开始已经是贬义的了,逐渐到后来,用这个“媚”字的时候,往往都是贬义的。在开始说欧阳询、王羲之铁画银钩的时候,那个时候经常用“妩媚”两个字,那时候是好的意思,所以这个“媚”字在这会儿是妖媚的意思。因此,傅山坚决反对妖媚的姿态,造作。因此他说,宁可写丑一点,也不要妖媚。所以我觉得,这一点非常之伟大。
“宁拙毋巧”是什么,这个“巧”不是“巧妙”的“巧”,是“机巧”,故意造作,故意是花拳绣腿的找那种感觉,像这样的字你不值得提倡。就是故意作秀这种巧,所以不是我们前面说过孙过庭讲的那个“巧丽”等等,不是那些东西。这个“巧”字有很多的解释,其中有贬义的,有褒义的。那么这会儿的“巧”,所说的“宁拙毋巧”,当然是傅山在抨击那种机巧,那种奸巧。
主持人:投机取巧那种感觉。
田蕴章:对,投机取巧等等这些个巧,这不好。所以傅山在这方面,就是两坏相较择其轻,这个立场前提是没有错误的。傅山讲的话是对的,就是宁可要丑的,不要媚的,宁可要拙的,不要那个机巧的东西,这也都是对的。但是并不等于傅山说,我们一定要丑的,要拙的,不是。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我们二者必择其一的时候,那么没有办法,选择这个丑的,选择这个拙的,如果能好的话,不更好吗?
所以傅山的本意是这样。对后世开阔了视野,各方面都是起着很多的积极作用。有很多过去的大书家,特别是到后来的什么包世臣、阮元、康有为,这些人提倡碑学的时候,傅山的这些理论也被他们提前制造了理论依据,是这样的。
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就是说后人们拿它作为理论依据,就是故意把字写得丑、怪,写得不是拙笨,是拙劣,是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因此使得很长一段时间,书风有混乱现象。傅山不应该担责任,是后人对他的一种不忠诚,是偷换概念,是这样做。但是它确实给后人偷换概念、制造误解、带来丑书恶札,某些方面起到了一个先导作用。但是不是要傅山负责任,就是我们今天正确地理解傅山。
因此,对丑书恶札的批评的时候,是必要扯到这个四宁四毋的问题上来,大家有一个中肯的分析,我想对傅山来讲应该是负责任的。我们提倡傅山的精神,我本人也非常崇敬、尊重傅山,而且对他的书法评价之高,但是也恰到好处地评价他的书法的实际地位,给一个合适的地位。对他的非常高超的书学理论也应该有个中肯的分析,免得是人云亦云,或者是跟风而下。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皆”字楷行草技法 】
【歡迎轉載,转载请注明来源】
说明:本系列书法讲座,已获田蕴章先生首肯。
我们标注“原创”标签仅针对于文字、动图,并已设置为“可转载”。
原讲座视频归版权方所有。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