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学大宗师:笔法十技(上)
古代书法大宗师在书写中,往往于细微处显出真功夫。
而这也正是专业书家与业余玩家的区别之处,不可不察。
如何掌握这些关键技法,与其他业余人士拉开距离?
我们(“书法入门”,ID:shufarumen)特汇集以下字例,以字讲法,给大家带来举一反三的学习之道。本文为上篇。
见字如面,如对大宗师。
必修经典笔法一
王羲之“书”
王羲之的“书”字(取自《孔侍中帖》),这个字的亮点在于五个横划的发笔处理。
第一个横划入笔自下往上,逆锋起笔,第二个横划顺势侧切发笔,角度近乎90度,第三横划不很清晰,似乎是藏锋发笔,不见锋芒,第四横划又顺势侧锋搭笔,搭笔牵丝极为轻灵,入笔倾斜角度较大,第五横划也是侧锋发笔,角度倾斜略微变小。
五个横划发笔形态、角度、轻重都各有不同,变化极为丰富,避免了雷同,体现出作者对笔法的高超运用。
总结:遇到多个横画的情况,一定要想到王羲之这个“书”的处理方式,这是专业书家必须掌握的。
必修经典笔法二
米芾“宝”(《研山铭》)
米芾的宝字,选自《研山铭》。
此字最大看点在宝盖头,右边起笔重顿,行笔过程中逐渐变细,橫画尽头突然轻提,形成细如发丝的细线,转折处再次顿笔加粗,最后提笔出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痛快淋漓。作者这里使用了提按技巧,横画从粗到细,又从细到粗,变化极大,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用笔干净利索,对比强烈,让人看的惊心动魄。
另外,宝盖头下面的王字边也处理得极为生动,特别是中间的圆转,一般人都会写成一个圆圈,但米芾不会这样简单处理,他在转圈时故意加进了折笔,使空白出现了三角形态,打破了画圆圈的一般写法,制造了具有张力的白空,一下子使整个字生动起来。
总结:横画提按的变化,是书家基本功,画圈的线条变化,也是专业书家必须掌握牢记的。
必修经典笔法三
获,王羲之(丧乱帖)
获,孙过庭《书谱》
此字最大看点在左边反犬旁写法。
普通的写法都是将左上角的圆转处理成圆圈,像孙过庭这样(犹),但王羲之不这样简单处理,他在环绕运笔的过程中加入了提和顿的微小动作,使笔法变得复杂微妙,这里白空由原本的圆形变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极大提升了白空的视觉张力,成为此字的字眼。
总结:反犬旁的这种处理,可以作为定式牢记,自当高人一筹。
必修经典笔法四
挂,出自米芾《研山铭》。
此字最大看点在左边的提手写法。
一般人写提手,钩与提相连处不做停顿,紧接着一下提上去,最容易写成一个三角形白空,米芾就不这样写,他在勾上来后又向上有一个推的小动作,然后再提起,这样就形成一个梯形白空,打破了三角形白空的单调,空间更富有张力,成为全字最引人注目之处。
必修经典笔法五
從,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是现存唯一晋人真迹,对研究魏晋笔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这里选的從字,最为精彩的细节在于转折处,请看,王珣一口气写了6个折笔,每个转折,都如刀切一般齐整、方硬、干净,极为生动地展示了魏晋笔法的神采。
转折处写的是否有晋人味道,可以此字作为标准。
对比一下米芾的“法”字,转折处的差距一目了然。
米芾的“法”字
总结:晋人笔法的关键点在转折,转折的笔法关键在于侧锋刷笔,如果不看真迹,完全无法体会,这也是宋以后帖学衰败的根本原因。
说明:此文根据众多资料汇编而成。(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