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4.4【2016-9-15】
#每日学论语#4.4【2016-9-15】
【原文】
子曰:“苟(ɡǒu)志于仁矣,无恶(è)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于实行仁德,那么他就不会有什么坏的行为了。”
【微言微感】
只要我想,我就能。心存仁义之心,忠于自己信仰,在每一次取舍的时候,不忘初心,怎么会去作恶呢?
求仁得仁。除非你心里并没有这样想,除非你总是在算计厉害,否则,没有人都左右得了你的行动。
所谓身不由己,其实只是一个借口。乞丐太多,救济不过来;乞丐很多是假的,救济他们会上当受骗。这是我们是否施舍的原因吗?我们施舍,根本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自己。财力允许,生发感动,有施舍的愿望,那就施舍。不要希望别人感激你,不要希望别人赞美你,不要大战旗鼓做秀,你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心愿,获得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对别人做了好事,马上忘记,那一刻你已经收获了满足感,何必再念念不忘,背上施恩图报的包袱呢?
爱一个人也是如此,别计较付出就要收获,别瞪大眼睛要公道,你爱别人,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条件。他记着你的恩,你高兴;他忘了你的情,你也高兴。你的心里充满了无条件的爱,如同发光的太阳,万物感恩与否,你怎么会在乎呢?
人,其实都讨厌恶。自己作恶也好,别人做恶也好,没有人真的喜欢损人不利己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害人害己,是在损自己阴德。
但现实是,坏人作恶,好人也会作恶。究其原因就是一句话:不想吃亏。
其实事实证明:吃亏是福。
人啊,仁至义尽,心里有爱,不怕吃亏,怎么会去作恶呢?
钱穆先生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恶应读(wù),厌恶、讨厌的意思。
对此, 我也很赞同。
人类的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你富有,我贫穷,我就痛苦;你美丽,我丑陋,我就烦恼;你对他好,对我不好,我就失落……烦恼的起源,就是分别心。有了分别心,才有执著,才有愚昧,才有贪嗔痴慢妒;烦恼不尽,才会产生妄想,六道轮回由此而生。
一个人的修炼,其实就是让自己去掉分别心。基督让我们不仅爱亲人,也要爱世人,包括爱仇人。连仇人都可试图去了解,去理解,去帮助他们弃恶从善,还有什么要去仇恨,要去厌恶的呢?
若相信天下无贼,这世上便没有了坏人,那些误入歧途的,头脑发疯的,如果不当做坏人,那他们就是病人。身体有病,去找医生;心里有病,去找心理医生;灵魂有病呢?品行有病的?消灭敌人的办法,是让那罪恶的灵魂,看到尊严和羞耻。
医生,从不仇恨病人的病太复杂,太难治疗,他只是在尽自己所能,帮助病人减少病痛,一心一意,尽心尽力,仅此而已。
孔子说,“苟(ɡǒu)志于仁矣,无恶(è)也。”一个仁义在心,慈悲心肠,仁德满怀的人,没有仇敌,只有“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