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茉莉花茶》(二)|空中茶摊vol.124 1-2茶的应用

 vol.124

《话说茉莉花茶》(二)

1-2《茶的应用

茉莉花茶喷喷香,闽都文化空中聊,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南仙空中茶摊节目,今天和大家攀讲的是翁文峰先生撰写的《话说茉莉花茶》这本书的第一章《茶》的第二节《茶的应用》。

茶,最早是神农氏发现的,嚼食为了解毒。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人们对物质和精神就有了进一步的需求,对茶也是这样的。

茶从最初始时嚼食进步到跟其他本草类一样进行煮汤饮之。这是人类发现了用“火”之后引发的饮食进步,对食物进行煮食。茶叶自然而然跟随饮食变化,从生吃鲜叶进步到了煮食鲜叶。当时原始人对待食物,一方面煮食,另一方面就是烤着吃。原始人也将茶叶尝试性烧烤,烧烤后再嚼食或再煮饮。或者说,茶因药而来,原来就是当作药对待之,因为茶性寒,咀嚼和生煮,都显得寒气大。为增加热性,减少寒气,或为了更好地捣碎、研磨,且为了能更多地吸收茶物质;医者就应用中草药中的火制法对茶叶进行烧烤,烧烤后再煮饮。鲜叶经过烧烤后,滋味、性能会产生变化,与鲜叶煮饮不同。烧烤鲜叶的做法和今天的杀青很类似,这样也就产生了原始“杀青”。

现在对鲜叶和“杀青”叶进行比较,杀青叶干燥后就是绿茶,“杀青”叶没了青草味,香醇许多,茶叶的寒性也会降低,口感和身体的舒适度有很明显提升,于是这种“烧烤鲜叶”的做法就成为原始社会一种流行的“制茶术”。烧烤鲜叶时因为近火容易将鲜叶烤焦,于是就会想办法离火应用热气进行烘烤,这样又产生了原始“烘青”。人类使用锅后,也就自然会尝试性地将茶鲜叶放在锅里炒制,于是产生了“炒青”,今天的炒青绿茶还是这样在锅里炒出来的。

人类在饮食进步中还发明了叫作“甑”的一种炊具,用来蒸煮食物,茶叶也会被尝试性进行蒸煮捣烂煮饮,令茶物质全部溶解于茶汤中,被全部饮用,这样无形当中又发明了“蒸青”这个技术。有时为了省事,就将鲜叶采下日晒风干,或者遗落的鲜叶经日晒风干,被捡拾饮用,别有风味,所以也时常采用这种方法,“晒青”方法也就随之产生了,“晒青”制作的实际上就是原始的白茶。

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喜欢,需求量也随之大起来。在没有茶叶季节里,要想喝茶怎么办?这时就会想将茶叶和其他食物一样进行干燥保存。干燥的方法就会使用火烘烤、锅炒、太阳晒、风吹的方式。从“杀青”的原始苗头引发出了“烘青”、“炒青”、“蒸青”、“晒青”,四个延续至今的技术,都是基于对茶树叶和现实生活实际应用中偶然、自然、必然地发明产生的。

人类应用茶的初始,只是简单地在日常生活习性中使用茶鲜叶。说明初始阶段的工艺是以制作绿茶和白茶为主的。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因疏忽或偶然现象的发现,就渐渐地衍生出了各个品类茶的工艺,并在长年累月中不断总结创新,对各种偶然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改良,终于发展为各种成熟的制茶工艺。

由于工艺的演变,就产生了不同类别的茶叶。如在制作绿茶过程中杀青过了,或杀青不到位,或堆积过久等原因,造成意外,使茶叶变黄,产生了黄叶黄汤,类似后来出现的黄茶。因此黄茶的产生可能由此而来。

绿茶在杀青时鲜叶量放多了,火温又低,就使叶色变为深褐绿近似黑色,或绿茶堆积过久发酵了,成黑色,这或许就是产生黑茶的过程。

茶鲜叶在晾晒、风干时,不经意间堆积发酵了,成了红叶红汤,可能产生了红茶。

茶叶因采摘后没有及时制作,鲜叶发酵了,其味芳香,通过不断实践摸索,终于积累了比较规范的乌龙茶制作技艺。

可以说因为茶在采制过程中的一些偶然现象产生了不同风味,人们对各自细节再加以调控演变,产生了六种基础茶叶:绿茶、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

同样,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工艺茶——“饼茶”。

饼茶或许是受当时“饼食”的启发,将散叶茶积压成一块一块饼状,方便储存、方便运输,粗老的叶子不容易黏附一起,就用米膏拌合,这方法到目前还是适用的。

三国时期魏国,张揖在《广雅》中记述有“荆巴间采茶作饼”。将采来的茶叶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饮用时,敲碎碾末冲泡,加佐料调和作羹饮。

由于采叶作饼,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储存和携带,所以广为仿效流行,这个就已经形成了制茶工艺的萌芽。到了唐代,蒸青作饼茶的制法已完善,陆羽《茶经·三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这一系列工艺的产生,和不同茶类别的形成都是从一片树叶制作成绿茶、白茶开始的。是人们从自然中发现偶然现象,用心观察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而成的必然成果。有茶的地方,就会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适应性,依据茶鲜叶特点制作成适合当地的风味。我国种植茶叶的区域非常广,如福建、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浙江等等,而茶类品种最齐全,产量最大的,居全国之冠的是福建。

茶从药而来,我们知道各种中草药因产地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也有所不同;不同品种的茶树可以看成是不同类型的“茶药”,而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形成了各地方各自品类的“道地”茶叶。

还有一种现象,从茶鲜叶煮饮开始就有的,就是在煮饮茶鲜叶时加些其他植物和芳草类的佐料进行混合煮饮,发展到后面的花香茶,直接在制作茶叶时加入芳香成分。花茶工艺也在历史长河里不断创新推进,形成了最好的花香茶—福州茉莉花茶;这是人类对茶饮药用、保健、口味的需求,从而延伸出了一种饮茶的习惯和追求。

这里是南仙空中茶摊,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听众朋友们,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指导单位: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主办单位:闽都乡学讲习中心
协办单位:闽都文化志愿者团队
承办单位:南仙茉莉志愿者服务中心
茶亭街道
作者简介:
翁文峰,福州人,1969年出生,从事茉莉花茶制作33年,老字号“南仙狮子头”第七代传人,现为福州南仙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闽都乡学讲习所特聘讲师、南仙茶摊讲师团团长、福州市社区大学客座教授、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创办的“老福州茶摊”成为福州市“非遗”项目,并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作《茉莉情》歌曲(作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省、市相关比赛一等奖;创作(合作)双语(福州语、国语)歌曲《临水茗》,在福州市广播电台“左海乡音”节目播出;2018年获“福建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讲述者:
林明,福州数字党建(网龙)学院高级讲师,闽都乡学讲习中心监事、讲师,福建海川纵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高级讲师。荣获“首届福州话大赛”冠军、“首届福建省方言文化大赛”冠军、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福建赛区成人组一等奖。闽都文化志愿者团队骨干成员,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长期坚持参与、策划和主持各项闽都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