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干什么?
我明明有这个动机去定时开关,但是我就是没有去做。我承认自己就是有些笨,可是,你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个很实用的操作,直到看到别人做了,自己才意识到。为什么,因为产品没有帮助用户建立操作意图。今天想谈的是,这个定时键的操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符合人的操作方式意图。
人决定要做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建立了一个意图(Intention)。所谓意图,就是从很多动机中选择一个并决定付诸实施的那一个动机。一旦确立意图,行动计划立刻启动,下一步就要动手了。如果你想定时半小时,但在遥控器手柄上没有直接发现半小时,产品功能和人的意图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你如果想跨越过去,就必须把自己的意图转换成产品可以接受的步骤和语言。比如开车,换挡是你的意图,但是发动机并不接受,它的套路是先踩离合器。因为开车换挡是一个经常性的操作,所以通过训练可以形成习惯动作,但是遥控器的定时却是一个偶然的操作,每一次你都需要经历一个特别的转换。很多人表示,开自动挡车几年以后,又不会开手动档了,原因就是这是一项面向机器的操作。
在定时操作中,人的思维要在两条不一样的线路上并行。线路一:建立意图→制定计划→动作实施→评价反馈,这是人自然的行动过程。线路二:建立意图→按功能键→设定时间→确定键→制定计划→动作实施→评价结束。人并不能并行地思考,所以,你需要停下来确定当前的操作是否是遥控器可以接受的。用户在两条不同的线路上转换,有点像同声传译。闲的时候还可以静下心来研究一下这个操作,但是在紧急情况下,这个转换简直就是恶梦。“模式”(mode)、“制式”(format)是面向计算机或者机器功能的词,代表着计算机的“微操作”。这些是工业时代新创造的一些新概念,根本就不在日常用语词典中,自然会导致人们的理解和操作困难。这个操作本质上是以机器为中心的。
操作界面如果要以人为中心,“键、钮、柄、杆”就应该反应用户的操作意图,而不是芯片或机器者的功能。即不是介绍“我(产品)能干什么”,而是“你(用户)能干什么”。可以在遥控器上设计一个一步到位到位的操作。
理论标签: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