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和老农民

老教师和老农民

作者:李广生

教师和农民,两个职业相去甚远,几乎不存在任何可比性。放在一起讨论,可能会让教师一方的某些人感觉不舒服。“师”与“民”自古以来便是社会阶层的差异而不仅仅是从业的不同。但现在有一种观点,把教育视为农业,得到教育界不少人的认同。这让我有勇气讨论一下老教师和老农民的问题。

我是一名老教师,再有两年教龄就满三十年了。在一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年,可谓老矣。

大哥是一位农民。从他一降生,便确定了农民的身份(其实我也一样,但因为一次考试,我成功地摆脱了农民身份),至今已有六十余年。若是从他十几岁务农开始算起,于今也近五十年了。所以他是当之无愧的老农民。

从生理年龄和从业年限来看,我是老教师,他是老农民,他比我更老。

这些年我变换了几个单位,工作也有了不小的调整,但始终没有离开教育这个圈子。于是我养成一个习惯,一天到晚的,开口就是课堂,闭口就是学习,还把课堂冠名为“生命课堂”。也许正如朋友所言,这是个伪命题,无视生命,何谈课堂?

大哥的经历好像更复杂一些。改革开放前他在地里干农活,伙同一群同龄人,跟队长斗智斗勇。然后在窑厂拉砖坯,一车砖是他体重的几倍,窑内温度之高,肯定要超过桑拿浴房。后来又拜师学了木匠,成为一名手艺人。改革开放之后,他和大嫂两个人带着致富的梦想养鸡、养猪、种果树等等。同样的,他也一直没有离开过农村。

伟大祖国迎来了新时代,国泰民安,百业兴旺。我成为教师中的教研员,他则称为农民中的手艺人。两兄弟经常在一起,喝杯酒,抽袋烟,聊聊天。

老,意味着资历和经验。我和大哥所从事的职业,对资历和经验都很看重。我被称为老教研,大哥被称为老师傅,说明我们两兄弟在各自的领域都积攒了一些资历。但相比较而言,我的这个“老”不如大哥的含金量高。他被尊称为老师傅,完全是自己干出来的,凭手艺吃饭,靠本事赚钱。我则多多少少沾了体制的光。要不是属于研修中心的一员,要不是在教研的这杆大旗之下,我自以为高明的喋喋不休,谁搭理啊。但这并不影响我比他挣钱多。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老教师和老农民都会遇到新问题。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行业对变革都不十分敏感。老教师说,我教了一辈子书,一直这样教,不也挺好,变什么变,瞎折腾。老农民同样这样想,农民种地,那是本分,不种地吃啥,羊活着?具体是哪个“羊”字我不清楚,估计是这个“羊”字。父辈们总这样说,如果我们不爱干活的话。意思是不干活何以维生,难道像“羊”一样吃草生活?教师教书,农民种地,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亘古以来未曾改变,也无需变,更不能变。变了会出乱子的!

实际上农民首先被改变。“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神州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土地,那是农民的命根子,回到了农民自己手里。一场伟大的革命在广大农村爆发。那年我七岁,大哥二十岁。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大哥,被卷入到这场革命之中。

随后的变化让所有人瞠目结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为人的解放生产力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多少年没有解决的粮食问题,转眼之间解决了。从那之后,我们村的人再没有谁为吃饱饭发愁。再以后的变化更是惊人。如果说种地是农民的本分,那么后来的农民,大多数都成为不守本分的人。他们纷纷挣脱土地的束缚,进入到各种非农领域。农民不种地了,土地不种粮食了,本分老实的农民不本分了。在商鞅看来,这是天下大乱的征兆,国将不国。事实却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在这期间,作为农民的大哥先是走出了土地,成为一名木匠,背着家伙兜子,辗转各地打工;后又回归土地,但也不再种地,而是养鸡、养猪,成为一名养殖专业户。而现在,他承包一个果园,在果园里安家,承接磨石头、配座、制作家具的零活。转了一圈,大哥又扎根于土地。这片土地在我小时候是大片的稻田,这个时节蛙声十里,稻花香气扑鼻。如今不仅这片土地,我们村的其他地方,也很少种植小麦、玉米等庄稼。再过两三年,果园的承包期就到了,未来如何,大哥很是担忧。土地,依然是他的命根子。

这些年,我从一个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老教师,也经历了很多改革。目标教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新考试,等等,感觉也是轰轰烈烈。但说实话,和大哥相比,我的变化微乎其微。三十年前教书,三十年后还是教书。三十年前把教材当成命根子,三十年后依然如此。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这一点上,教师可能落后于农民。农民不种地了,教师还在教书。农民不依赖土地了,教师还在依赖教材。

开始我以为大哥的学习能力较差,对新知识有恐惧和畏难心理。经过这段时间,我发现自己错了。老教师想不带有色眼镜看人,真的很难。都说农民固执,教师则过之而无不及。越是老教师,越容易固执己见。

我通过微信宣传他的桃子。说实话,他的桃子品相一般,但味道非常好。主要是因为他的果园规模小,可以精耕细作,不必大量施用农药。而且他恪守一点,桃子是用来吃的,而不是用来看的。微信售桃让他看到现代科技的力量,他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果园的小棚子里,他把要说的话一个字一个字写在纸上,然后对着手机录入或是语音,认真的样子像个播音员。我告诉他自然一些,可以笑一笑。他说那怎么行,人家买你的东西,那是看得起你。人家看得起我,我就要以诚相待,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也算是老农民的本色。我心里暗自笑他。再一想,羞愧不已,这不就是老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吗?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成绩,却没有看到他们的努力。

这几天住在老家,大哥时常过来向我请教关于微信的操作。就在刚才,看到我在院子里干活,他走进来,掏出手机,询问一个关于转发的问题。这让我惊讶不已。他长我一轮还有多,以前只会命令我,长兄如父嘛。是学习的渴望让他放下长兄的架子,向他的小弟讨教。这方面我自愧不如,成为一名老教师之后,我的谦虚有时候是虚伪的、客套的。在年轻教师面前,我会不自觉地端着架子。

时代在发展,老教师和老农民都要面对新的挑战。老农民都开始学习了,老教师还要等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