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脑血栓疾病遇上磁疗!人们惊呆了 !

血液粘稠,顾名思义就是血液的浓度变大了。健康的人可以调节自身的功能来维持血液中的环境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一般来说是老年人比较容易血稠。血液变粘稠就会形成血栓,而血栓会引起血管性头痛、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疾病,患心肌梗死、脑中风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我们的血液每天都会进行血液循环,也会产生一些”垃圾“,当这些垃圾没有及时清除时,就会血液通行不顺畅,即血液粘稠,也被称为血稠,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更容易患病

高粘稠血症,常见于中老年人,它会导致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血管意外。

高粘稠血症的信号并不是很明显,怎么在生活中感觉到呢?对比以下四个征兆,如果出现2个以上,则说明患高粘稠血症的风险非常高!

展开剩余74%

1、 早晨起床会头晕

睡前,人体血液循环较缓慢,第二天早晨血液会变得更加粘稠,早上起来的时候会有头晕的症状出现,到了中午的时候会逐渐缓解。

2、蹲着会胸闷气短

人蹲下时,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再加上血液粘稠,回血慢,使器官缺血导致呼吸困难胸闷等,下蹲略困难,还会感觉胸闷气短。

3、眼睛阵发性模糊

如果血液出现粘稠的情况,则不能充分给视觉神经供给营养,使视觉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以会出现阵发性视物模糊。

4、午饭过后会犯困

中午吃完饭之后正常人也都会有困的感觉,不过血液黏度高的人必须要在午饭过后睡个一到两小时左右,不然一整个下午都会很不精神。

血液粘稠除了在饮食上调理, 少吃高胆固醇、糖类食物,多吃些可以稀释血液的食物,比如,黑木耳、黑苦荞、大蒜、香菇、草莓、柠檬、菠萝、番茄、豆浆、橄榄、桃子、香蕉、梨、白萝卜、白菜、玉米、蔬菜等。血液黏度还可以靠磁场来调节!

那么血液粘稠和磁场又有怎样的关系?磁疗真的可以降低血液黏度?

下面是中国科学院对于磁场与人类血液黏度关系的讲解——利用磁场可降低人类血液黏度

中国科学院相关报道

如果人的血液太过黏稠,就会使血压增高,损害血管,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天普大学物理学家最近发现,利用磁场可降低人类血液黏度。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评论E辑》上。

目前,稀释血液的唯一方法是利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但这些药会带来副作用。曾发明过用电场或磁场降低发动机或管道中油脂黏度这一方法的天普大学教授陶荣家(音译)将这种方法推广到血液黏度的控制中,通过测试大量血液样本后发现,利用磁场也可稀释人类循环系统中的血液。

因为红细胞含铁,施加磁场能将红血细胞极化,使它们以短链、流线运动的形式连在一起,由于这些短链比单个的血细胞要大,它们向着中心流下来时,与血管壁的摩擦就会减少。这种连接效果降低了血液黏度,有助于它们更加顺畅地流动。给血液施加一个1.3特斯拉的磁场约1分钟,就能将血液黏稠度降低20%到30%,且这个强度只相当于核磁共振成像的磁场强度。当磁场被移开时,血液在血管中会慢慢恢复为原来的黏稠状态,但这要经过几个小时。

“通过选择合适的磁场强度和脉冲时间,我们就能控制红细胞聚集成链的大小,由此控制血液黏度。这种磁流变的方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能在可选择的范围内控制血液黏度。”陶荣家解释说,这种方法不仅安全,还可重复,可以通过多次施加磁场的方式来降低血液黏度,而且黏度降低并不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

陶荣家还表示,该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此为基础能最终开发出一种预防心脏病发作的新疗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