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文
朱光潜先生曾将作文比作绘画,练习绘画的方法有临帖和写生,对应的练习作文的方法有读书和涉世。读书之于作文,犹如临帖之于绘画,涉世之于作文,犹如写生之于绘画。写生重于临帖,自然涉世重于读书。但有一点,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朱老的观点,我非常赞同,也在不断的实践。
至此,我在深思作文创作与现世的问题,我想到一个观点,那就是跨界融通,将人文和科学联合起来,探索出它们中的审美因素,为创作文章之源,为文章创作之心法。
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当今是一个新时代,她赋予我们一个新的文学使命。我想我们要有所突破,应该对过去有一个切割,要敢于创新,用于实践。这个时代已经出现前所未有的进步,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厚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历史认知。这个时代为艺术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艺术家完全有可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因为素材就在这个时代中。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话题,只待明心人自悟自醒。
拿起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付诸文字,这是一件文雅而神圣的事情,同时又是平凡而艰难的。人与人不同,艰难与艰难也不是一样的。我这里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文字怎么命题,或者人家命完题,我们怎么解。其实,最难的还是自己给自己命题,当真正进入独立创作阶段,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这个“题”,既指题目,也指题材,也指体裁。指的越多,我讲的也接近大家所想。因为,这样广泛,我只能抓住其中的道理来重点谈。当然,在我看来,这一点也不复杂,题目和题材最接近,一个说总体上写什么,一个说具体来说写什么,而体裁是说用什么形式来写,比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样,你选哪一样。现在的信息高度发展,这些知识都不用老师讲,大家自己就能明白。可明白归明白,要想拟好题、选好料、定好裁,就不一定了。这说明什么呢,我觉得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写作理念应该提升了。而理念就是写作的哲学,形象的说就是写作的头颅,包括眼、耳、脑等发现与智慧器官。我们在中小学阶段,一般会提“审美”这个词,这个词的确很重要,她的学问就是美学,我个人的理解是美学就是专属艺术领域的哲学。懂得审美,懂得美学,就懂得了用感觉来创造美的形式。感觉这个东西很神奇,她就像雷达,能准确的分辨事物而择其精华。还有一点,感觉不像语言和表情,她不会欺骗自己和别人。
当然,我并不是要简单的说凭感觉拟题、选料、定裁。
我们需要更好的理念来看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不再抱怨题目,不再发愁题材,不再纠结体裁。依我来看,我们应该跨界融通,实现在人文和科学领域中的自由漫游。比如哲学、美学、科学、历史、绘画、音乐、舞蹈、武术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生活本身,这些都是抽象的概念,能将它们具体化其实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本领。身在其中,我们可以有所感,有所知,但一旦要用文字表现,就不那么简单了。
然而这些领域中的社会与审美元素完全可以服务于我们的写作,而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至少我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创作小说,多数与历史结合,或者与生活结合,这样并非不好,但我想我们可以试着把文学与其他学科结合。我的小说《渡缘》这本书是与绘画结合的产物,我是用工笔画的理论来写作的,《一江琴声》是与音乐结合的产物,以音乐为线索勾勒故事,以分析音乐为媒介关注心灵与社会,从而探讨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方法。我说的这个理念大家可以深入思考,并运用在写作实践中。
最后,我认为写作必须、马上与生活具体联系在一起,但如何联系、联系到什么程度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江一
丁酉良月
作者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原名金江昆,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衡水市作协委员,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韵》编委,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诗集《桃花坞雨》、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曾长期负责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指导工作,并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北省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