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闲思16】高中生应怎样学习

“自己看很难懂,听课一听就明白,但做题还是不会。”

原因之一是“题”变了。

如果回看几十年前的考题(比如1977、1978年的高考题),大多是直来直去的考查信息记住没记住、理解没理解的类型。

可现在呢?讲究考查能力、学科素养,而且要以新的情景素材为载体!

一道大题,只算文字量就达400-500字,还夹杂着图表数据等复杂多样的信息,加之里面的新名词、新概念、新原理,乍一看,“感觉不会”是正常的。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你没有刻意训练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质,即使你把教科书倒背如流,面对这样的新情景问题,往往也束手无策。

我们这代60后的人上学时,书里的概念、定义都是用黑体字写的,要求一字不差地背记,数学物理学科的定理、公式不要求会推导,记住会套用即可。

也许你会羡慕我们这代人。那你就错了,那是多么可怜的学习。实际上哪里有什么学习?

幸亏那个时代生产力低级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就业竞争。但与之对应的代价是生活水平低得不可想象。

改革开放,我们不仅仅引入了先进的技术,也引入了新的文化思想。

特别是对于“学习”概念的认识:

——我们渐渐认识到,原来“学习”一词不只是代表“识字、算数(我的第一本数学课本就叫“算术”)”;

学习,除了记住一些东西之外,还应包含在此基础上的综合思维知识运用智力训练情感发展”……

——我们渐渐认识到,原来“教学”并非简单地老师念、学生跟着背(私塾就是这样);也不是老师代替学生阅读、思考教科书(传统的学校教学就是这样)。

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教科书、用课外读物、用网络素材自己去学、去思考、去运用、归纳总结、反思改进……

教,只是学的手段之一;学,才是教的目标,包括学会、会学、想学。

——我们逐渐认识到,知识本身只是学习的目标之一,但远不是唯一。

知识,除了它自身的目标价值外,更是能力、策略、态度等学习目标的载体。

教学设计,就是要挖掘知识里隐含的这些教学价值,设计帮助学生达成这些目标的路径……

道理我们大致明白了很多,然而反观当下的教学和学习实景,实践层面我们做到了几分呢?

在众多洋的、土的、半土不洋专家的多年一直“努力”下,在砸了大把的金钱,通过众多的课题也好、项目也罢,开大会小会、写论文著作、评大奖小奖等形式的推动,基层老师也会说些什么“建构主义”、“深度学习”、 “PBL”、“问题化教学”了,深入课堂一看,还远远不行。

其实很多老师还在沿用当年他自己的老师“教”他的方法进行教学……

老师占用了大多数的课堂时间。

优秀学生假装不懂、看着老师眼神“上课”、“哄老师玩”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平庸、虚荣的孩子把提前从书里看来的问题、看来的结论假装是自己想出来的,呈现在课堂过程中以“配合老师的表演”;

至于那些懒于动脑,不肯独立钻研的孩子,则一如既往地仰着脑袋,等老师帮他总结甲乙丙丁、1,2,3,4、ABCD……

抄黑板、抄PPT,课下便忙于写(应付)那些连把它们布置给学生的老师也不知道有用没用的繁重作业;

稍微有些反叛意识的,就被父母请的家教围住、或者被送入课外补习班、预习班、强化班……

老师讲解教科书、老师讲解题型、老师总结解题要领和注意事项、老师推导公式定理、老师结合考试表现归纳答题注意事项,一遍又一遍……

甚至演变成,上课,就是一群学生看着老师在讲台上表演。

老师一开讲,学生的大脑便立刻放松下来,他们需要利用这段宝贵时间休息一下。

学生只有一件事:用记忆这单一方式,进行所谓“学习”。那就是:记下来、套公式……

点灯熬油、白天黑夜,不知为了啥地“学”、 “学”、 “学”……

学习是脑力劳动。人,能够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不是因为它能熬夜,而是因为动了脑筋。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首先得保护好自己的脑子,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经不住你的随意摧残,每天连8小时的睡眠都没有,脑子会渐渐坏掉的!

有意思的是,今年暑期中招咨询期间,居然有一位妈妈,抱怨自家孩儿“每天都要睡8小时以上”,不如邻家孩儿能学。

在保护好脑子的情况下,你要科学合理、适度地训练它的机能,要用脑子来学习。

什么叫用脑子学习?

首先,最最基本的,前面所描述的老师替你做的那些事,都要争取自己来做,抢在老师的课堂讲解之前。

知识既要记住,还要努力理解——思考它的来龙去脉、思考它跟你前面所学内容的各种联系,让新知识在你的大脑里找到落脚点(完成意义建构)。

不要怕出错!学习就是在试错中实现的。

其次,你要尝试运用你学到的知识。运用知识解决新情景的问题叫迁移,迁移才是学习目标,也是有无真正的学习标志。

虽然目前你在学校里,很难直接把所学的每一样东西运用于实践,但围绕知识的可能应用做一些设想,并把这些设想拿出来讨论一下总是可以的。

然后,你要努力把所学的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思考融合。

语文与政治、语文与外语、数学与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他们之间一定存在大量微妙的联系,有时单科老师是想不到的,你可以。

为什么新时期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就是希望立足高位设计学科教育,期待以此引领学生的综合发展。

这个“核心素养”会不会落空,就决定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的学习,而非取决于各科的老师去打破脑袋“设计”。

另外,你还要积极地回看自己的学习过程,善于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这是关于策略与方法的学习。

最后,你要不断感悟学习的价值意义。

一切学习,都应该是有目的的。那就是,理解世界、进而改变世界。

闷头学了好多年,除了拿那考分跟同伴比、比、比,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其他任何意义与价值,这样的学习是狭隘的,难以持久。

最后必须强调一下,脑力劳动是劳动的一种,是要付出努力的,而且并不轻松。

总想“走捷径”,试图让老师、让家教、让小组同学替代自己去辛苦,你的学习能力是不可能成长起来的。

(0)

相关推荐

  • 目标陈述应有助于导教、导学和导测评

    一本值得人手一册的经典教材 去学校听课,强烈感觉到,教学目标是人人都会写,没几个写得好,没几个用得对的东西.<学与教的心理学>把教学目标的作用概况为"导教.导学.导测评" ...

  • 321傅新蕾:学习者能动性”的终身学习意义

    关键词:学习者能动性:终身学习:意义(过程:目标:策略:效果) 摘 要:"学习者能动性"具有促进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从中小学经历来看,基于统一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讲授和练习,重在帮助 ...

  • “多做题、早做题”是坏的学习模式

    我写本文,并无意反对学生适当做题练习所学知识.学习理科尤其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有机化学教授韦德有言:学有机化学不做题,犹如不带伞包去跳伞一样可怕. 本文只是想阐明如下道理: 一,不能用做题替代正 ...

  • 教师也应该常刷题

    (1567) 教师也应该常刷题 下午,趁着难得的清净,宋校长埋头办公桌,正在狂刷着试题.没错,刷题不应该只是学生的事,也应该成为老师的习以为常. 对于中学老师来讲,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评讲陌生的 ...

  • 【教育闲思3】学习的主动与被动

    学习的主动和被动 主动和被动的结果不同,做任何事情都一样. 岂止结果不同,过程也不同,做事过程中的自我感受更是不一样.主动做的,会感觉充实.快乐,被动做的,则很难感受到同样心境. 这一篇是应朋友要求写 ...

  • 【教育闲思10】学习如种地

    我是农民出身,凡事容易联想到农业. 近日听一位教育家讲座,说到教育(孩子的成长)具有农业属性,颇有同感. 细想起来,学生的学习,跟农民种地的道理还真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一个是脑力劳动为主,一个是体力劳 ...

  • 【教育闲思13】高中生的个人修养

    高中学习,按理应该以学业发展为主.但个人修养方面,也得有所顾及. 当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发卷子.学生2人同桌,会看到如下情形: 情形一:你发给近处学生的第一张试卷,他很自然地递给远边的同桌,自己再 ...

  • 【教育闲思15】思考是真学习,做题未必是

    我写本文,并无意反对学生适当做题练习所学知识. 学习理科,尤其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有机化学教授韦德有言: 学有机化学不做题,犹如不带伞包去跳伞一样可怕. 本文只是想阐明如下道理: 一,不能用做题 ...

  • 【教育闲思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三者都很重要.排序的话,我认为: 第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第二是社会教育,第三才是学校教育. 于人的发展而言,学校教育的确有作用,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有重大作用. 但是,一个 ...

  • 【教育闲思6】影响基础教育的一些因素

    影响基础教育的一些因素     1.不良的传统认识(或者传统被曲解?) 之一: "孩子小,没经验",所以一定要听父母的指挥,按父母的安排走他的人生之路. 说实在的,目前关于教育和学 ...

  • 【教育闲思8】成功的家教长啥样

    昨天看镇西茶馆,李镇西老师对家教做了阐释:家教不是家庭教学,家教是家庭教育. 近来关于教师子女学业优势的分析很多.有人提出为"公平"应该立法教师不准辅导自家孩子. 其实,有几个教师 ...

  • 【教育闲思17】凡事尽力就好,不必苛求完美

    青少年时期的人,天生有完美主义精神.特别是目前这个年代. 孩子打从出生起,一路受到很好的关照,处于衣食无忧的环境,顺风顺水地成长,接受的是向往美好的教育和影响,他们的内心积极.精神蓬勃. 这种完美现实 ...

  • 【教育闲思】4岁小孩儿包饺子

    [教育闲思]4岁小朋友包饺子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位4岁的小朋友学习包饺子,居然一发不可收拾地连续包了20多个. 看那视频,小孩子一板一眼地,小手不停地捏鼓.捏鼓,很快就包好一只,饺子还挺漂亮. 回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