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不生,您还做吗?

 这样的老师不可爱
“这个不会考的,我们就不讲了。”
读书的时候,每次听到老师的这句话,我都会失望地“哎”一声。
不知道为什么,那时的我,总觉得那些“不考的”东东比“要考的”长得更可爱,也更神秘。
现在,那些“要考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而那些“不考的”、老师上课时跑偏的情景却还时时浮现在眼前。
老师,“要考的”书上练习上都印在那里了,我们自己看看差不多也都会,请您来点“不考的”吧。这应该是我那时候的心声。
如果不考的都不讲,那课堂还有什么意思呢!
就像“今晚不生了,咱就不做了吧”一样吧。
 这样的学生太可怕

“老师,您刚才讲的这些要考吗?如果不考,请您别讲了吧。”

据说,现在的课堂上,真的已经能听到学生这样的建议了。看来,十几年前钱理群先生的“遭遇”是真的。
2004年4月末的一个下午,钱理群站在南京师大附中的讲台上,讲授“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偌大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二三十名中学生。南师大附中课堂的冷清令钱理群始料未及。
开课之前,南师大附中的老师鼓动学生报名时说:你们都向往北大,钱先生是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但你们现在考上北大也听不到钱先生的课,因为他已经退休了。他现在走到你们中间来上课,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一开始,学生踊跃报名,不光报上了名的学生坐满座位,没报上名前来蹭课的学生们也在过道和前后排或站或坐,将教室堵得水泄不通。
教了大半辈子大学生的钱理群极为重视给中学生的讲课,他在北京备了两天课,—个字—个字地重写教案,并提前四天来到南京准备。他回忆,课程的质量和氛圈都极佳,每堂课学生都听得极为认真,课后作业也表示收获很大,但听课的人数却渐渐少了下去。
一位学生在写给钱理群的信里说了老实话:“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
2005年,钱理群在北大附中和北师大实验中学再次试手,情形一模一样:一开始人很多,慢慢地就减少到二十余人。
钱理群不禁悲叹,他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来形容应试教育的坚固—“它反映了中学教育的—个根本性的问题: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而不仅教育者(校长、教师)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且也成为学生、家长的自觉要求,应试教育的巨网笼罩着中国中学校园,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而应试教育恰恰是反教育的。”
  
在走进中学课堂之前,钱理群何曾预想到这样的冷清凄惨。
 我就爱讲点不考的

不是老师不可爱,也不是学生太可怕。

那“太可怕”的是啥?大家都清楚。
但我就爱讲点不考的。你爱听吗?

今晚不生,您还做吗?

学语文,只为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武阳东路308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