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干涩肿胀与乙肝在中医上的治疗思路
《黄帝内经》当中有这么一句话:“肝开窍于目。” 又说:“怒则气上”,“怒伤肝”。
眼睛跟五脏六腑都相关,《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但眼睛跟肝的关系最密切,《黄帝内经》说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受到肝血的供养,就能够明亮。可如果不是肝血,是身体的浊水阴火上冲,那又会怎么样呢?
有个年轻小伙子,24岁,眼睛肿痛有三个多月,在医院住院,也没有治好,出院后,寻访中医治疗,找到我。他刚来时,眼睛胀痛难忍,影响视物。
病人关脉弦硬数,脉势上越,是个气火把湿浊水饮往眼睛头面带的状态,这该怎么办呢?
由于肝经的火热上越,所以病人尿黄,舌尖红,苔黄厚,我们用龙胆泻肝汤,直接泻他肝经湿热气火。
于是便开方:龙胆草5克、黄芩15克、栀子8克、泽泻2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柴胡8克、生地15克、生甘草8克、川牛膝15克、枳实20克、竹茹20克、枇杷叶20克、苍术15克。
病人说,可不可以多抓一些药?我说,吃药又不是吃饭,这药是泻你肝经湿热火旺,气火调整过头来就要换方子了,没有一个方子可以一直吃下去的。
这小伙子吃完药后,很高兴地回来复诊,说,大夫,我眼睛好多了,这药很管用啊。在中医看来,只是一个肝经湿热,风火上扰,几剂龙胆泻肝汤,就把热火水湿从下焦泻出去了。
肝开窍于目,肝虚则目昏暗不明,肝实则目胀痛浑浊,病人肝经湿热导致的眼目胀痛,大都眼红肿,同时伴有尿黄赤、口苦、咽干。
水湿之邪应该往下走,这叫“水往低处流”,但是人生气后气火是往上越的,《黄帝内经》叫做“怒则气上”。肝主疏泄升发,怒伤了肝,气机就不循常道,往上攻冲,这上攻的过程,就把人体水湿浊气通通往上带,蒙于眼则眼肿胀难受。
所以在治疗上,我们要顺肝气(柴胡),降肝热(龙胆草、黄芩、栀子),泻肝水湿(泽泻、木通、车前子),这三大思路,在龙胆泻肝汤中都一一体现。
慢性乙肝在中医看来,是肝木的问题,但肝木又跟其他脏腑密不可分。虽然说,慢性乙肝要转阴是个世界难题,但在中医看来,要改善一些身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是可以的。像慢性乙肝的病人,为何容易疲劳、容易累,容易胁肋胀、生气,口中容易苦?
有个小伙子,也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经常容易疲劳,胁肋胀,口苦。我说,你这病要少熬夜,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开阔心情。原来他就是一个内向郁闷的小伙子。
当改变了性格性情后,就等于改变了身体的体质,一种体质滋养一类疾病。我们有时想方设法去消灭疾病,还不如去改善体质。现在很多病人,都把眼睛盯着疾病,很少会关注生活习惯是不是健康。
我说,心理健康了,五脏就健康了,心情沉郁了,身体就容易滋生疾病。所有慢性病,想让它尽快好起来,都要从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处世心态做起。
原来这小伙子以前就是经常上网熬夜,爱吃各类煎炸烧烤的食物,长时间下来造成肝肾阴亏,脾土弱,水不涵木,土不沃。
然后我就给他开四君子汤加制首乌、当归、羌活、川芎、茵陈、枳实、竹茹。
我们看,四君子汤加制首乌、当归,就是补右路脾和左路水木的,木生于水成于土,这就像是给肝木以肥沃的土地,再浇上水一样。这乙型肝炎,已转慢性的,大都要从培补正气开始,正胜则邪退。
这个方子病人吃下去就不容易累,有精力,只有脏腑吃饱饭后,才能打这场持久战,所以我经常都是用这个底方加减变化。方中加入少量的羌活、川芎,能助肝条达疏泄。
肝炎的病人,多半有口苦、舌苔黄,这是因为胆胃不降,体内湿毒化热,所以加入枳实、竹茹、茵陈这些通降胆胃瘀浊的药,体现了降其浊的思路。
按这个方法去调理脏腑,使肝真阴得养,木得土培,肝气得以条达顺畅,肝胆的瘀浊得以顺利通降,这样新陈代谢日趋正常,口苦、气闷、疲劳等症状都会慢慢改善。
但还要注意,除了药物治疗对路外,精神的治疗,对于肝炎的康复最为重要。这肝病最怕抑郁,越是开朗的人越是不容易得,越是纠结抑郁的人越容易犯。中医没有乙型肝炎的说法,都是把它看成郁证或胁痛来治。
所以病人除了服药外,还要少熬夜,多运动,少生闷气,多乐观阳光帮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