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70多万元到成为重庆市“百名新型职业农民”,他经历了什么

唯有奋斗,方能成就强者

山坡上大大小小的羊儿膘肥体壮,四处撒欢;牛棚里各种花色的肉牛正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草料;大片土地里一株株白芨生机勃勃,正鼓足劲四处蔓延……
这是笔者在酉阳县李溪镇天台村4组华飞家庭农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农场主李华飞,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皮肤被太阳炙烤得黑黝黝的,双手积满厚厚的老茧,这是无数个春夏秋冬在他身上刻下的印记。
由于早年家庭条件有限,营养跟不上,作为一个六口之家顶梁柱的他个头不足一米六,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浑身散发着一股积极向上的气息。
近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条件下,李华飞开垦出大片荒地种植牧草,进行牛、羊养殖,并利用发酵后的牛、羊粪便有机肥进行中草药种植,带领全村人走上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他现在是家乡远近知名的青年农场主,全县脱贫致富标兵!
▲ 农场养殖的肉牛
烤烟开启脱贫路
1993年,刚二十出头的李华飞,由于无资金无技术,不得已加入打工潮,在外打拼了10余年,总是思念家乡的人和物,饱尝漂泊的滋味。
2008年,他带着一股扎根家乡、投身农业的干劲,回到农村,重拾犁头,承包了本村高山50亩撂荒地,举家住到山上去,开启了烤烟脱贫路。
资金不够,借;没有技术,学;交通不便,买来一匹马做交通工具。
历时五年多,从年收入2万元,到3万元,到5万元,到2013年烤烟单项收入达到12万多元。
这段经历,让他尝到了念“山字经”也能脱贫致富的甜头。
家庭经营收入的逐年提高,不但改善了家庭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重要的是坚定了李华飞醉心于农业的决心。此时的他一家六口人,在国家开启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大潮中,仍然被定位为建卡贫困户。
因为四个儿女有三个在读书,大女儿上高中,加上生产上的负债,仍然生活在国家脱贫政策的标准之下!但是,建卡贫困户的帽子不仅没有让他悲观,相反,建卡贫困户的身份变成了他继续前进的动力。他在思考、在探索,在自强不息的路上加倍努力地奋斗……
▲ 李华飞正在割草喂牛
养殖积累致富经
国家烤烟政策在变化,种植计划不断萎缩,继续在烤烟生产这条路上走,似乎致富的希望不大。
2014年,李华飞经村民推选为李溪镇天台村4组组长,肩上多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立足于家乡的实际,能干什么?怎么干?这是李华飞时常在思考的问题。
几经思虑,多方考察,李华飞最终选择了牛、羊养殖项目。因为家乡山场广阔,气候适宜,牧草丰富,正适合养殖牛、羊。
说干就干。借资金,建圈舍,包荒山,拦山场,买种牛、种羊。
开始是合伙,后来是单干。在完全没经验的情况下,圈舍里,不时出现一只死羊,不时又突然倒下一头牛。
▲ 圈养的肉牛
他为此哭过,哭了后犹豫过。但他挺过来了。
他通过拜访基层畜牧服务机构的技术员,向附近养殖场学习经验,找银行贷款,找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贷款,找技术部门签技术服务合同,逐渐走上正路。
这一干,又是五年多。期间,他的贷款总额一度高达70多万元,人们怀疑他,议论他,家人也抱怨他,老人也劝阻他。
但他痴心不改,坚持下来了,走出来了!
到2018年,李华飞的养殖场肉牛存栏达到了108头,羊存栏达到了210只,单是2020年上半年,养殖场出栏肉牛68头。
他开始有了可观的收入,还清了全部贷款,也积累了继续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多年在农业生产经营路上打拼的李华飞,也在思考,怎样才能插上翅膀,实现发展的跨越腾飞?
李华飞想到了党的惠农富农政策,党的扶贫政策。
▲ 农场种植的牧草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新型职业农民,他想要去注册家庭农场,他盼望成为一名青年农场主,条件成熟了他还要注册农业公司,搭建起更好的发展平台。
2017年,李华飞如愿注册了家庭农场。
这一来,他的舞台就宽了,上级农业部门的各种培训,他有机会参加了,也有机会到先进区(县)现场学经验,也有了对接国家政策支持的平台。
几年下来,他得到了上级畜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的悉心指导和扶持。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亲临养殖场现场指导,市畜牧总站领导三次到养殖场指导种草养畜,市畜牧科学院指派酉阳分院的专家定点联系他的养殖场,县畜牧牧中心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更是经常到养殖场现场解决问题。
近期,市畜牧总站领导看了现场后,对养殖场未来发展寄予厚望:条件得天独厚,具备良好的升级改造条件!可以预见,李华飞的肉牛养殖场打造成为升级版的示范养殖场指日可待。
▲ 农场放养的本地小耳黑山羊
责任铸就带头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心安。李华飞是青年农场主,但更是200号人的天台村4组组长,这些年他集中精力做了四件事:
一是修便民路,他把政策执行得不折不扣,宁愿自己吃亏,也要把路延伸到一家一户,让大家出门不湿鞋;
二是修产业扶贫路。寨子里规划了一条4.3千米的产业扶贫路,但规划多年,一直未修,李华飞找村上,找镇上,多次申请,反复汇报,终于在2020年4月启动修建,历时大半年,一条致富大道蜿蜒在绿水青山之间。老百姓纷纷举手点赞,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表示想返乡创业。但期间协调土地矛盾,解决建设纠纷,做施工单位的配合工作,李华飞沮丧过,掉泪过,最终闯过来了,千百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 农场种植的黄精
三是解决饮水问题。全村人过去肩挑背磨,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吃水。李华飞在没有任组长时,就以一个热心志愿者的身份四处奔波,任组长后更是责无旁贷地游说相关部门投入资金,把大山深处的水引了出来,解决了全村人的老大难问题;
四是带领群众致富。这么多年的种养经营,他在同村带出了两家规模养殖场,安置村民就近务工30人,承包了300亩撂荒地,成为了当地影响很大的致富带头人!
从种植到养殖,一路奋斗过来,李华飞沐浴着党的惠民富民政策的阳光,从立足于一家致富到肩负起责任带领全村人致富,走出了一条从单一项目到种养结合的生态良性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正向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的大道上铿锵迈进!
(喜讯: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农业农村委主任会议上获悉,李华为被评为2020年度重庆市“百名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系原重庆市委农工委副书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