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vs质子:两者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局部肿瘤控制和辐射副作用的比较
日前,来自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30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针对两组分别接受分次立体定向光子放疗和质子束放疗的患者局部控制率和眼部发病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原文发表于绿皮杂志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点击“阅读原文”或联系质子中国小编(微信号:ProntonCN)获取全文。
研究人员表示匹配基于以下变量: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相对于中央窝和视神经盘的距离。对于年龄,采用5年窗口期。其中,163例接受fSRT治疗的患者中10例无法匹配被排除。最终研究纳入153例接受fSRT治疗和153例接受PBR治疗的患者。采用独立t检验和卡方统计分析fSRT和PBR治疗患者之间并发症的差异。
在未匹配完整数据集中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相应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s, HR),分析肿瘤特征引起并发症的风险。在匹配的数据集(N=306)中,应用非条件Cox比例风险模型和条件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治疗引起的并发症风险。以随访时间为时间变量。对匹配数据集进行累积发病率分析,并使用log-rank检验来评估曲线之间的统计显著性。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 22.0版和R统计软件包3.6.1版。
fSRT和PBR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8.5个月(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 26.1~95.2个月)和40.0个月(IQR: 19.1~70.0个月)。fSRT和PBR的5年局部肿瘤控制率均为96.1%。研究结束时,fSRT(15年随访)和PBR(15年和20年随访)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4.1%和95.4%(P=0.798; 见表1)。肿瘤的实际复发率如表2所示。fSRT治疗与肿瘤复发(N=9)中位间隔为19.8个月 (IQR: 14.0~72.7个月)。PBR治疗与肿瘤复发(N=7)中位间隔为29.4个月(IQR: 15.3~36.7个月)。3例接受fSRT治疗的患者其肿瘤复发发生在5年以后(即5.3、6.8和7.0年),其TNM分期分别为T3、T2和T1期。1例T1期患者经PBR治疗5年后复发(即9.2年后)。此外,局部肿瘤复发与治疗类型的相关性不显著(见表3)。8例(5.3%)fSRT治疗患者行肿瘤复发二次摘除,3例(2.0%)PBR治疗患者行肿瘤复发二次摘除。1例fSRT治疗的肿瘤复发患者接受了额外的fSRT治疗。4例PBR治疗的肿瘤复发患者接受了其他治疗,如经瞳孔热疗、碘放射治疗、钌放射治疗或辅助PBR治疗。fSRT治疗组5年摘除率(12.4%)高于PBR治疗组(5.9%)。多因素分析显示,fSRT治疗患者玻璃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PBR治疗患者(HR: 0.19; 95%CI: 0.07-0.56, P<0.0001)。
fSRT治疗患者(17.6%)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高于PBR治疗患者(8.5%)(P=0.027)。其中,fSRT治疗患者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中位时间为20.6个月(IQR: 13.3~33.3个月),而PBR治疗患为26.5个月(IQR: 13.2~32.2个月)。在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分别有4例和13例患者在PBR和fSRT治疗后需摘除眼球。
fSRT治疗发生玻璃体出血的患者数(18.3%)高于PBR治疗患者(3.3%)(P<0.001)。玻璃体出血的现象与总的研究人群的肿瘤特征无关。研究人员发现,fSRT治疗患者玻璃体出血的风险显著高于PBR治疗患者 (HR: 0.19, 95%CI: 0.07~0.56) 。fSRT治疗患者发生玻璃体出血的中位时间为24.8个月(IQR: 9.6~33.4个月),PBR治疗患者为11.6个月(IQR: 4.7~35.0个月)。另外,35例接受fSRT治疗的患者中有11例在开始时出现玻璃体出血,其中4例消失,仍有7例患者存在玻璃体出血。在排除该7例患者后,研究人员发现治疗后28例患者出现玻璃体出血(HR: 0.25, 95%CI: 0.08~0.75, P<0.013)。
fSRT和PBR治疗组分别有7.2%和9.2%的患者发生视神经病变(P=0.677)。距视神经盘3毫米范围内的肿瘤与视神经病变显著相关(HR: 0.24, 95%CI: 0.09~0.62)。fSRT和PBR治疗的患者视神经病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fSRT治疗患者发生视神经病变的中位时间为17.6个月(IQR: 12.3~26.4个月),而PBR治疗患者为18.8个月(IQR: 1.7~28.3个月)。
fSRT和PBR治疗后患者出现黄斑病变的比例分别为11.1%和12.4%,T2和T3期肿瘤患者出现黄斑病变的概率大约是T1期肿瘤患者的两倍。黄斑病变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fSRT和PBR治疗患者出现黄斑病变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4.3个月(IQR: 10.7~49.0个月)和19.4个月(IQR: 14.2~61.0个月)。
本研究重点比较了眼黑色素瘤患者经fSRT和PBR治疗后二者在局部肿瘤控制和眼部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本项研究的一个缺点是fSRT和PBR治疗是在不同的医疗中心进行的,可能没有以相同的方式测量基线特征和结果。如果两个中心均随机分配患者,是最理想的状况。然而,两个医疗中心都无法获得两种形式的放疗模式。与其他回顾性研究一样,该研究也可能存在由于数据缺失和随访患者丢失而导致的偏倚。为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差异,研究人员对配对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和肿瘤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质子治疗中心报道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比例更高,从12.7%到47%不等,fSRT中心的发生率为24.5%~42%。距视神经3毫米以内的肿瘤会导致视神经受到高剂量的辐射,从而导致视力下降。fSRT治疗的患者中有61.5%出现视神经病变,PBR治疗中也同样出现较高的比例(14%~68%)。而在另一项研究中,只有8.3%的患者发展为视神经病变,这可能是由于对视神经病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定义,导致不同的研究使用不同的定义所致。另外,fSRT治疗的患者5年眼球摘除率(12.4%)高于PBR治疗的患者(5.9%)。然而,在摘除眼球的风险方面,两种治疗方法无显著差异。在其他进行fSRT治疗的中心,眼球摘除率为13.2%~17%。而对于PBR治疗的患者,5年后眼球摘除率为7.7%。
尽管fSRT治疗患者出现玻璃体出血的概率更高,但两种治疗方案结果具有可比性,并且该并发症可通过手术很好处理。研究人员表示在其它研究中也观察到,不管放射类型如何,乳头旁位置发生视神经病变的风险较高。此外,在该研究人群中,黄斑病变和眼球摘除的风险随着肿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而距离中央凹超过3毫米的肿瘤更容易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总的来说,由于眼黑色素瘤患者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其局部控制率均较高,但必须重视限制眼部疾病的发病率,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了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可帮助护理人员应用个性化治疗。(质子中国 编辑报道)
PT ONLINE文章链接(滑动查看全部文章链接)
FLASH治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一):电子FLASH治疗
FLASH治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二):首例人体治疗、光子及质子FLASH治疗
质子vs光子对比研究:质子治疗可更好保护儿童脑肿瘤患者的智力
多机构前瞻性研究:低分次大分割质子治疗在无法切除的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斯坦福大学:接受质子治疗的头颈部鳞癌患者放疗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研究
未来的选择: 质子治疗在乳腺癌放疗中的潜在优势(一):危及器官、计划比较、可及性和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