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不幸,高考前60天的学渣逆袭上清华,现在却想当歌手?
谁是潘超?
清华学霸,被誉为理工“男神”的江西才子潘超,参加央视的综艺《上线吧!华彩少年》时,却被甄子丹、王珮瑜痛批,杨幂在询问后说,“我要是你妈妈肯定不支持你,还好我不是你妈”,之后还是投给了潘超支持的一票。
网上大家对他也是有两种鲜明的声音,一种声音是支持,另一种则觉得他做法自私因此反对。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这位要颜值有颜值,要能力有能力的小哥,得到的却是毁誉参半的评价呢?
如果我们自己的孩子,在考上清华北大,人生上了一个台阶之时,他却有了不同选择,我们又会怎么看待这样的事情呢?
让我们从头说起。
从学渣到学霸
潘超能考上清华,并非从小就是学霸一枚,这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在他身上,发生的是妥妥的“学渣逆袭成学霸”的真实事例。
在《一站到底》中,潘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那简直就是学渣中的学渣:
写作文时,只能将作文书一本本摊开,一句句摘抄拼凑,哪怕是这样,也是费尽心机才能拼凑出一篇600字的文章。
超过5个字母的英语单词就很难记住,文言文中的生僻字更是背一遍忘一遍。
俗话说“勤能补拙”,在他身上却不成立,明明把一切时间都拿来背单词刷题,获得的成果是:数学考出65分,要知道满分是150分!
这个时候,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两个月了!
一次考试完,老师叫他来办公室直接开批:
“天天闷头学,有什么用?
再这样下去,你根本考不上好大学,甚至连三本都考不上!!!”
越努力越幸运?那是别人!我却是越努力,越不幸!
老师的话是当头棒喝,整整三天,潘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思冥想,终于顿悟:
拼努力肯定不行,一定要拼方法!
1、大量地寻找学习方法和资料,他观察身边尖子生怎么学习,翻遍图书馆所有牛人关于学习方法的书。在搜集与观察中,记录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且实践与复盘,进而改造成为自己的学习方法。
2、在实践中找到了诀窍:那就是培养文理双科思维,理科思维上,将记忆快速分类,随时调用,以提高学习质量;文科思维上,则是流程化地产生灵感,方便理解与高效记忆。
3、用大脑记忆规律,串联知识点,把书读入脑子,研究出题思路,总结考题策略。
就这样,这个“学渣”顿悟下的成绩突飞猛进,2个月时间,从年级200名一路冲到班第一,甚至是年级第一。
直到被保送清华。
入读清华,这位学霸的学习仍旧勇猛,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在SCI上发表过6篇科研论文的他,却选择了走娱乐与歌手的路线,这成为了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
问题所在
面对潘超放弃专业追逐梦想,几位导师并不认可。
甄子丹认为他放弃学业,是太自我的表现,对不起很多人。
王珮瑜更觉清华的高材生却投身娱乐圈,为此感到心痛。
潘超的解释是,自己在清华读书,其实并不快乐,常会感到焦虑和抑郁,幸好有音乐来舒缓情绪,因此还是想试一试。
但这解释并没得到导师的认可,最终出圈。
那么,你认为潘超的做法,是一种一时冲动,还是太过于自我的表现呢?
与学习上的学霸表现比起来,潘超的多才多艺一样表现突出:既参加《最强大脑》这样的节目,也参加类似《我是演说家》等等节目,更是清华大学十佳歌手。
换言之,潘超的出发点,不像是一时冲动,更像是深思熟虑下的决定。一个智商如此高的学霸,这么多年的艺术发展沉淀,实际上他并非一个白纸一样的新人,是走学术还是走歌手之路,也必然是一番权衡之后的结果。
同时,他这么做,是否太过于自我呢?
要我说,是有些自我,但这样的自我是需要提倡的。
这里指的提倡,指向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孩子的心理压力与焦虑、抑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
有多少高智商的孩子,最终却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采取极端的做法。
所以,潘超需要音乐来帮助他舒缓自己学习的压力与焦虑,这点也是合情合理。
写在最后
不论是清华的学霸,还是北大的学神,他们身上有光环,也代表了大众对他们的认可与期望。自然也会由此产生出一种“应该如此”的想法:
既然这么会读书,就应该好好读书,直到成为国家栋梁。
但是,读到北大清华,人生下一步怎么走,外人可以给建议甚至是批评,但当事人只要自己想清楚,弄明白,为什么人生不可以走自己的路呢?
换言之,这种学霸就一定要读到天荒地老,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对学霸群体的刻板认识。
甚至有一种“不读书走了偏门,那干嘛读这么多书?”的思维在里面。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培养出一个超级学霸,不仅会读书,而且还有问鼎歌手的实力,这样的人,情商智商都强的人才,他们走到哪里,都能快速的适应,并且找到自己的路径。这是一种人生选择与成长的智慧。
您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