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考快与慢》后感

读完了《思考快与慢》,比起获得的启发,给我更多的还是震撼。震撼于我们的大脑有如此多的偏见,我们所有以为我们通过理性思考所作的决定都不是理性的。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影响着。

我们常说我们的脑子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是勤奋小人,一个是懒惰小人。本书从科学的角度印证了这个说法,我们的大脑里有两种系统,书中称为系统1和系统2,也叫快系统和慢系统。简单来说系统一反应快,更靠直觉;系统二反应慢,更偏理性思考,但是比较懒惰。

一般来说,当系统1遇到无法快速解答的问题时,系统2就会来帮助我们的系统1解决问题。从我们的记忆中调动所有可以使用的东西来解决问题。我们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考试的时候如果运气好,看到4个答案里有一个似乎是书里看到过的,就选那个,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基本不会错。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有重复性的偏见,多次看到的内容会在潜意识里拥有更高的权重。当然这也依赖于老师的仁慈。有时,你也会发现四个选项全都看到过,这说明老师出题出的很有水平,完全掌握了你的小聪明。也证明考生虽然看了题,但是还差那么一点,再多熟悉一点,可能就能回答出这道题。

以前读书的时候,总有同学被老师说这个孩子有灵性,就是那种看上去不用那么努力也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人。可能她们就是拥有更好的系统1,更强的直觉,怪不得成绩好的女生多呢?女人的直觉是很准的。

我们的大脑还有两种看上去像是优点的偏见,一种叫做少即是多,另一种叫眼见即为事实

少即是多

什么是少即是多呢?用另一个词来说,就是以偏概全。当有人问你是否幸福时?你可能一下子因为这个问题太宽泛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如果别人先问你,你最近吃了什么好吃的,再问你你是否幸福的话,你很可能会回答幸福。因为虽然幸福的定义非常宽泛,但是你想到了自己吃到了好吃的东西,拿这个问题去替代了是否幸福。这就是少即是多。

我们遇到许多复杂问题的时候,就会使用这种“降维”的简化方式,但事实上把一件事简化去思考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虽然我们现在都在提倡简单,但是有些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如此简化之后很可能就会发生塔勒布所说的“黑天鹅”事件,发生概率低但是会有非常大的影响。简化该简化的,但同时也要尊重复杂。

眼见即为事实

另一种叫做眼见即为事实。这与少即是多有点类似,我们以为我们看到的就是全部,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地看待一件事,了解所有的情况,作比较,才能作出做好的决策,或者说相对更加好的决策。

损失厌恶

书里也提到了一个金融领域的概念——损失厌恶。在这一章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赌局两种表达方式:1. 50%获得10美元,或者损失5美元,2. 花5美元,有50%的几率获得10美元,在这样两种情况下,我们更可能会接受第二种。虽然这两种实质上是一样的,但是第一种情况下的5美元变成了损失,会让我们极度厌恶,也同样让我们变得不那么理性,更加情绪化地来决定投资相关的事情。

峰值效应和过程忽略

最后要来说一说峰值效应和过程忽略,这两个是一组发现,也正是凭借这个发现,作者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对于上课无聊程度的判断,是由上课时最无聊的程度和最后上课结束时的无聊程度的平均值决定的,而和整个过程持续多久无关。用股价来替换的话就是,这一天的价格由最高价和收盘价的平均值来表示。

因此,如果我们在过程最后有一个好的结尾的话,这件事的评价就会还可以。反之,就会获得较差的评价。从这个理论来看,开头反而不重要了。或许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对于电影、电视剧、动漫等等烂尾无法接受的原因,我们的感知里,高潮和结尾是最重要的部分。

本书很厚,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满是偏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就算你看到一个老人的照片,你之后走路也会相应变慢。人就是这么神奇,无怪乎专家学者、各国政要、成功投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偏见,防不胜防。我们只能更加小心,但不可能实时警惕着,或许这也正是我们身为人的特色,也是可爱的地方。

两个小人呀,我就把我们脑子借给你们大家吧,倒是要看看你们能打出什么样的故事来。作为主角的我,全盘照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