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武则天最信任的人,后世称他为“神探”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47岁的狄仁杰被调到中央,当上了大理丞。这个官职品级不高,只是从六品,但地位重要,负责京师案件的审判断罪,同时也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
狄仁杰刚到大理寺上任的时候,积压的案件已经非常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笔不停批,整整奋战了一年,就把积压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达17000人之多,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在今天看来也堪称神奇。狄仁杰由此名声大振,后世称他为“神探”,也由此开始。这些年,各种版本的狄仁杰题材影视剧火爆中国,可以说把狄仁杰神话了。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历史学家渠船福在《破解狄仁杰家世之谜》中,考证他的祖先是羌人,到他这一代已完全被汉化了。狄仁杰出生于贞观年间,正是大唐盛世的开端,他本人又是官宦之家,家庭条件是很不错的。《旧唐书》里说他自幼好学,不过最后却考的是明经科而不是进士科(古人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简单说就是明经科比较好考,背书就能过,进士科比较难考,但唐朝主要是诗词歌赋...),所以实际上,狄仁杰的起点并不是很高。
狄仁杰的第一份工作是汴州判佐,判佐,顾名思义就是辅佐判官的职位,从七品或八品,县城法院书记员兼公安局副局长这么个职务,因为表现出色,被上司提携,不满三十岁就做到了并州都督府法曹,是个年轻的公安局长。
他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二十年,到了狄仁杰年近五十岁的时候,终于从地方调入中央,干到了大理寺丞,有了本文开头提到的狄仁杰“神探”传奇。
凭借狄仁杰在大理寺丞任上的出色表现一炮而红,之后历任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大多是检察官之类的角色,而且是在各地区巡视,期间还处理了一些边疆地区的民族问题,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武则天称帝后,狄仁杰回到朝中,被提拔为了宰相。
在仕途一路高升中,他经历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位皇帝,特别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他走访边郡,稳定国内民生,举措得当,甚得民心,赢得了武则天的充分信任,也帮助武则天得以成为盛世之君。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左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卫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唐太宗陵墓)中的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立即处死。狄仁杰却上奏为二人辩护,认为他们罪不当死。高宗疾言厉色地说:“权善才他们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狄仁杰面对圣怒却神色不变,振振有词:“现在依照法律,他俩罪不至死,而陛下坚持要杀,那么法律就无法取信于人,这样法律就失效了。现在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杀了一个大将军,千百年之后,人们会怎么评价陛下呢?如果我奉命杀了善才,那才是真正陷陛下于不道啊。”高宗觉得狄仁杰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让史官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以便能流传后世。高宗有意识地强化这个案件,一来表彰狄仁杰,给大臣们树立一个榜样,二来也顺便提升一下自己,树立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形象。
唐高宗在位的晚期,狄仁杰先后任岐州、宁州、豫州刺史,主管地方的军政民财,他最拿手和最有兴趣的仍然是司法审判,常常为民请命而得罪一些权贵,所以久未回迁中央。也就是在这时候,高宗皇后武则天因为干练多才,逐渐掌握了最高权力,于684年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称帝后,他先后出任过宁州、豫州刺史,和睦族群,百姓安居,他也因此得到一个“狄使君”的美称,深受武则天器重。
不久,他以洛州司马转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之职。由于他刚正不阿,不愿依附武三思、武承嗣,更不同意武三思或武承嗣做太子以继承帝位。所以,武承嗣唆使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谋反。狄仁杰知晓法律,承认谋反的人,即可收监待死,这样可免受酷刑。他一面承认谋反,一面又暗写血书,让儿子将血书送到武则天手中,从而得到武则天的召见。武则天问他:“你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仁杰回答:“不承认谋反,臣恐怕早就被鞭笞致死了。”武则天又问:“那你写的 《谢死表》又是怎么同事?”狄仁杰肯定地回道:“臣从未写过此表。” 事后验证是别人代写,冤情大白。武则天得知实情后把他放了出来,不过狄仁杰为人太直,得罪人太多,武则天不得不把他贬为彭泽令,暂时避开风头。
狄仁杰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兴复李唐皇室。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设法对武则天施加影响,改变她对两个儿子的看法,使李显(唐中宗)与李旦(唐睿宗)兄弟能够摆脱被囚禁的地位。
有一次,武则天和近臣们谈起了她梦见一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可是两个翅膀全折断了。狄仁杰便说:“臣以为,那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就是陛下自己,因为陛下姓武。”这个解释是有根据的,因为武则天常将鹦鹉来拟比自己。“两翅,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狄仁杰指的是李显与李旦。“现在,他们都处于被囚禁的地位,这就是两翅折断的意思。没有翅膀的鹦鹉不能飞翔,陛下起用王子,鹦鹉就能飞翔了。”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其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复立庐陵王李显。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劝说她:“儿子当了皇帝,母后千秋万岁后可配食太庙,享受后世的祭祀;若是侄儿当了皇帝,从没有听说将姑母附于庙堂尙飨的事情。”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洛阳。在迎接时,武则天对狄仁杰说:“还卿储君!”狄仁杰长跪在李显面前,泣不成声。见此情景,武则天也是泪流满面,她拍着狄仁杰的后背说道:“你不是朕的臣子,你是大唐的股肱之臣!”于是立李显为太子。之后,由狄仁杰全力举荐的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武则天病危之际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李显第二次就任皇帝,恢复国号为“唐”。
公元700年,70岁的狄仁杰病死,朝野哀恸,连武则天也哭道:“朝堂空也!”他死后赠文昌右承,谥号“文惠”,唐中宗李显追赠“司空”,唐睿宗李旦又追封为“梁国公”。
狄仁杰在武则天时期,上有杀人无数,残酷暴虐的武曌女皇,下有武氏家族势力正盛,能举措不失其正,百折不挠地达到目标,非有大智慧不可。林语堂在《武则天正传》中评价狄仁杰“足智多谋,善于自处”,说他的才智不在武则天之下,是武则天的克星 。狄仁杰在后世武侠小说以及当下的一些影视剧中神化了他的断案如神,其实他的最大成就是为唐朝复国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是不争的历史真实。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感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