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这是目前的一些认识及困惑
去年我在中山医院导管室,跟一些进修老师讨论心衰分类,其中很多人认为竟然认为HFpEF并不存在。为了理清楚这一话题,我查阅相关文献,制作了这一课件。确实,在不同的指南、教科书中,心衰的分类错综复杂,甚至可以说异常混乱。
除了根据解剖分型命名的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以外;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心衰分类包括: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HFnEF)、收缩功能尚存的心衰(HFPSV)、舒张性心衰(DHF)、收缩性心衰(SHF)、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
以上这些概念曾贯穿各国各版本指南及临床研究,除SHF及DHF两个概念被直接写入中国教科书外,其它一些概念总处于变化之中。实际上,2005年ESC及ACC心衰指南已废除DHF的定义。
从历史沿革看,LVEF<35%的人群定义为HFrEF已被广泛接受,而LVEF>50%的人群定义为DHF也曾被广泛接受,存在争议的是LVEF介于35%~50%之间的人群,不同研究和参考书中,这类人群的称谓有所区别。
2016年ESC心衰指南的更新,为心衰概念混乱及表述争议暂时画上了句号,它所提出的三分类法有助于识别不同治疗方案的差异和反应性,并指导今后心衰治疗的研究方向。
从超声心动图角度而言,正常LVEF>50%,而此类患者只要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BNP升高+心脏结构异常(左室肥厚或左房扩大)或舒张功能不全,既可诊断为心衰。即对于HFpEF患者而言,症状和体征是第一位的,心衰未见得一定有LVEF降低,也不见得一定强调有舒张功能不全。
在诊断HFpEF和HFmrEF时,必不可少的诊断依据是BNP水平高低,LVEF水平仅用于区分心衰类型。但实际上HFpEF从诊断到治疗均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困惑,本文整理了相关进展,今日与大家进行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相逢在文字里,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我是非著名心内科医生孔较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