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印记|唐山方言例谈:挑担

在古代,同门女婿之间最初称为“娅”, 《尔雅》:“两婿相谓为娅。”即姊妹二人丈夫的互相称谓。但这个词儿太典雅,缺乏形象感。后来,人们就造出“连襟”这个词儿来取代它。“连襟”,唐山人儿化为“连襟儿”,指姊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例如:“他们俩是连襟儿。”“他们俩既是同事,又是连襟儿。”称为“连襟儿”的,肯定是同属一个岳家。连襟之间,可依据夫人长幼之序,分“襟兄”“襟弟”。“襟”,指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连襟儿”就是比喻关系亲近的意思。

古时,“连襟儿”也可称为“连袂”。“袂(mèi)”,就是衣袖。“连袂”也是姊妹丈夫的互称。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李参政昌龄家女多得贵婿,参政范仲淹,枢副郑公戬,皆自小官布衣选配为连袂。”意思是说,宋代政治家范仲淹和郑戬,都是李昌龄老先生的乘龙快婿,他们俩就成“连袂”,也就是“连襟儿”。

所谓“连袂”,其字面意思就是手拉手的意思,比喻同来同往。后来,只有“连襟”来指称这种女婿间的互称,而把“连袂”这个词儿,让位给一般关系的朋友了。如“连袂而往”“连袂而至”“连袂演出”等。再后来,可能是为了加以区分,就将朋友之间的“连袂”写成“联袂”了。

“连襟”是个规范词语,是见诸词典的。但“连襟”在唐山却被称为“挑担”(“担”读轻声)或“担挑儿”,也说成“一担挑”。这是天津人的创造,遍查各种“称谓词典”,古往今来,还真没有“挑担”或“担挑儿”的说法。

何谓“挑担”?姐妹的夫君之间的相互称谓也——这是很形象的称谓。所谓“挑担”,就是一条扁担挑着两个筐。担子挑在谁的肩上呢?当然是岳父岳母。挑过担子的人都知道,担子两头儿“筐”的重量应该是均等的,如果一头儿重,一头儿轻,挑起来肯定不稳当,费力不说,弄不好还会摔跟头。两头儿的“筐”一样轻重,挑起来就稳便多了。人们以此来比喻女婿在岳父岳母心目中的位置。手心手背儿都是肉,同样的女婿,不能有偏有向。因此,人们就形象地把同门女婿间的关系称作“挑担”或“担挑”。因为挑担子讲究两头儿的重量均等,唐山人也形象地女婿间的关系称为“一般儿沉”。例如:“挑担间闹矛盾,弄得姐妹俩也不和。”“那辆车给了我们担挑儿了,我又买了辆新的。”“这几年,我和一般儿沉合伙做买卖,多少还挣了一点钱。”

“挑担”好,“担挑儿”也罢,不过是个比喻。现实生活中,女婿们身份地位的不同,对待岳父岳母的态度有异,因而在岳家老人心目中是很难做到“一般儿沉”的。

唐山有的地方,也称妻子姐妹的配偶 “姨夫头子”或“姨夫头儿”,这或许是以孩子的名义称之,如同“他姨夫”“她姨夫”。例如:“今儿个我们二姨夫头儿来,我得去车站接他。”这个“二姨夫头儿”,说的就是孩子的二姨夫。

来源:老庄呔儿语聊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