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第四章、霍光启示录

霍家教训

如果我们宏观的看西汉政治历史,就是刘氏皇帝跟外戚大臣的斗争史。从大汉立国之初,就有吕氏篡夺刘氏政权的故事。汉高帝刘邦生前不能遏制吕氏,因此在驾崩之前留下了“非刘不王、非功不侯”的祖训。

然而吕氏还是篡权了,在陈平、周勃、灌婴、郦商等一干刘氏忠臣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夺回了大权,交给了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开创了一代文帝之治。正是从汉文帝时代开始,忠臣们为了避免刘氏大权再次旁落,因此坚决贯彻刘邦治定的“非刘不王、非功不侯”的政策,不惜得罪皇后和太后,也要压制薄氏、窦氏外戚,保障了汉文帝时代没有外戚专政。然而从汉景帝开始,这位擅长内斗的天子,忘却了诸吕之乱的教训,开始大力扶植王氏外戚,打压周亚夫这样的忠臣,让外戚再度出现在朝中掌握大权。

到了汉武帝时代,外戚的势力已经到了尾大不掉之势,所以汉武帝不惜杀了一批又一批,换了一批又一批。到传位汉昭帝的时候,汉武帝不惜杀了汉昭帝生母,以防外戚专权。

但是,外戚不光是太后的亲戚,也有皇后的亲戚。所以,汉昭帝初年的政治斗争,就集中在谁来当掌握皇后这个位置的斗争上。霍光和上官桀这对亲密无间的战友兼亲家,因为这个事愤然翻脸,最后折中了一下由上官桀的孙女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为皇后。最终霍光还是铲除了上官桀集团,留着上官皇后独揽大权。以至于后来霍光以上官皇后的名义废立皇帝,都能完美收官。

霍光掌握的权利,已经不亚于汉初的吕太后。或许,他能开创一个中国的幕府时代。倘若中国历史真的这样发展下去,或许若干年后中国出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候,也能通过一场倒幕运动来走向新的道路。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不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霍氏集团为什么会失败,这对我们会有很多警示作用。

如果我们对比汉初的吕氏集团,霍氏集团有着全面的优势。吕氏集团只信赖吕氏宗族,而这些农民出身的吕氏宗族,显然不谙政治,因此难以支撑吕雉留下的江山。而且,当时的刘氏诸王都是掌握地方的军政财三权,有能力跟吕氏分庭抗礼。

霍氏集团当政的时候,刘氏诸王早就不掌权了,因此没有一家刘氏王爷能给霍氏带来实质的威胁。再加上霍氏集团人才济济,女婿中有范明友这样的大将,可以纵横塞北。羽翼中有张安世、杜延年、田延年等人才襄赞,可以内外掌控朝纲。在军事方面,当年吕氏掌握的是长安的南北二军,而霍氏最盛的时候,不仅掌握长安的南北二军,还掌握地方驻屯部队和少数民族雇佣兵。也是是因为如此,霍光活着的时候,霍家才能翻云覆雨。

那么霍家的败亡,从哪里开始的呢?其实从霍光活着的时候,霍家的败亡就埋下了伏笔。古代政治家在评价霍光的时候,几乎都说霍光“无才”。当然受于意识形态的制约,有的人必须得再评论一下霍光的权利比皇帝大,那是大大的不该。

但是,这些政治家对霍光普遍持肯定态度,说其“无才”,其实可以说是一种惋惜。古代正经的士大夫,都希望看到一个虚君政体运行,然而霍光本来有机会做到,结果功败垂成。

造成如此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霍光的私念太重。

霍光是个政治斗争的高手,但不是圣手。他活着的时候,斗倒了所有对手,却没有对身后事做过多的安排。他觉得霍禹只要接替了他的大司马职位,就万事大吉。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霍光选择了袒护霍家人。其妻霍显毒杀许皇后,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谋杀,然而霍光却仗着自己的权势,几乎不做掩饰的保了霍显,引起了汉宣帝及其背后的儒生集团的仇恨。

不过汉宣帝及其背后的儒生集团,是撼动不了霍氏的。正是有这份自信,所以霍光才堂而皇之的掩盖霍显毒杀许皇后案。汉宣帝和儒生们,跟昌邑王刘贺及其羽翼相比,除了具有智力优势外,实力上并没有优势。也就是说,其实倾覆霍氏集团的,并不是汉宣帝和儒生们。他们是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并不关键。关键的问题是霍氏集团内部,在霍光死后,出现了分裂。

这是容易被忽视的一点,霍氏集团的败亡,真正的幕后主导者其实是张安世。论实力,张安世是霍氏集团的二号人物。但是跟着霍光的张安世,地位都不如霍家的管家冯殷。张氏集团,是霍氏集团中的独立单元,也是霍氏集团发展壮大的关键合作伙伴。张安世跟着霍光混,目的就是有朝一日接替霍光的地位。结果霍光把蛋糕分给霍氏子孙、女婿、孙女婿等等之后,才能轮到张安世,那你说张安世还能死心塌地的为了霍家能持续吃特供而奋斗吗?

这又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跟着霍氏,分蛋糕得排在霍氏家奴的后面,那还能剩下什么?如果跟着皇帝,分蛋糕可能是头一个能吃到。所以,何去何从,并不难选。

霍光集团的情况也一样,二号人物张安世分利益的时候要排在霍禹、霍云、霍山、邓广汉、范明友……的后面。张安世不敢动霍光,还不敢懂霍禹吗?

不光是张安世,当年霍光左右手之一的杜延年,也在霍光死后选择了和霍氏集团非暴力不合作。所以在汉宣帝杀了几万人清算霍氏集团的时候,杜延年作为资历比张安世还高的霍氏集团元老,居然没受牵连。

由此可见,霍光在利益分配的时候,小农意识爆棚,在霍氏集团内部已经民心尽失。在平衡下属利益和情绪方面,霍光比宋江差远了。其实大胆设想一下,就算没有霍显毒死许皇后这一出。张安世早晚也得跟霍氏翻脸,到时候霍氏集团除了自己亲戚外的能人,就算不倒向张安世,也不会倒向霍禹。张安世联合汉宣帝搞霍禹,也基本上没有失败的可能。

或许,这就是农业文明的劣根性。或许,华盛顿要搞jia天下的话,杰斐逊和富兰克林也会反水。或许,这就是法家以民治民思想的必然结果。总之,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禅让制只存在于传说中。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的也很清楚,尧、舜、禹的禅让,不是单纯的高风亮节。尧的儿子丹朱不是舜的对手,传位给他有什么用?舜继位后也曾假惺惺把帝位让给丹朱,然后群臣跟着舜走,以此来证明舜取代丹朱的正确性。

然而天理循环,舜的儿子商均,也不是禹的对手。禹在治水中不仅收揽人心,他手下的治水工人就是强悍的武装力量。商均就算能弄死禹也没用,洪水再来了?谁去治理?

禹成功后,把继承人定为皋陶。但是皋陶是尧时代的人,岁数比禹还大。他哪能熬过年轻力壮的禹,等皋陶挂了,禹又高调培养伯益。晚了呀,等禹一死,禹的儿子启掌握军权,从伯益手中夺权不是分分钟的事嘛。

这就是霍氏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霍光在限制皇帝和张安世的权利时,并没有把霍禹培养起来。霍禹和丹朱、商均、袁克定一样,接不住其父留下的万里江山,失败也不可避免。

总之,霍光的故事,给了后世外戚权臣提供了足够多的教训。西汉末年,外戚王莽总结了吕氏和霍氏的经验,也建立了不逊于霍光的基业。倘若不称帝,或许王莽还有得玩,这是后话。

汉宣帝清洗掉了霍氏集团,历史进入了新纪元。未来的大汉帝国交到了汉宣帝手里,才大放异彩,完成了汉武帝都没能完成的伟业。这些故事,从下节开始慢慢聊。

讲述学校欠大家的历史

打赏一块钱也是你对知识的态度

而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孔令堃的笑谈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