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三教合一

文/归途如虹

儒释道三家对中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思想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一种思想。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思想讲究积极入世,以民为本,推己及人,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到了宋代,还产生了理学,喊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

佛教是古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他看到众生皆苦,放弃了王子的尊贵身份,在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了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就和本土文化融合。佛教讲究慈悲为怀,断情绝欲,普度众生。佛教思想是一种出世的思想,是希望红尘中的痴男怨女从贪嗔痴恨当中解脱出来。佛教泯灭生死的差异,认为死亡是圆寂,是回归西方极乐世界。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和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有一定的关系。道教思想讲究自在逍遥。道家追求的不是来世的善报,而是现实的快乐。历史上很多道士都替皇帝炼丹,以追求长生不老。道士修行就是为了养生。道教思想和风水学、医药学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教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在宋代,这三种思想的关系变得越发水乳交融。宋代的士大夫把自我的道德修养看得相当重要。他们觉得无论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都是自我道德完善的一个部分。因此,他们就不把建功立业看作唯一的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佛道的修养让他们内心显得更加平和从容,因此他们就算是功业彪炳,也不会志得意满,就算是被皇帝冷落,也不会过于灰心丧气。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们把坚守责任和保持内心自由很好地统一在了一起,因此,他们活得比较平衡。

《红楼梦》里三教合一的倾向也非常明显。《红楼梦》里的一僧一道贯穿始终,成为《红楼梦》里的关键人物。癞头和尚度脱女人,跛足道士度脱男人。他们两个人似真似幻,具有神奇的法力和仁德的品质。有趣的地方在于,他们做的事情却是把那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变成通灵宝玉携入红尘。补天石渴望到尘世当中去受享,一僧一道苦劝一番之后发现无用,就只能满足补天石的心愿。

一僧一道的形象很特别,按照《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里的说法,癞头和尚是“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跛足道人是“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他们两个的形象有点像是庄子笔下的“畸人”,也就是“畸于人而侔于天”的人。他们虽然形象丑陋,却有大智慧,合乎天道。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也是一个深谙佛道思想的人。他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就会从佛道思想里寻求安慰。和袭人闹别扭之后,他因为失意,就续写了《庄子》里的一篇。他调和林黛玉和史湘云的矛盾未果,就写了一篇偈子:“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林黛玉打趣他,说出了“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的妙语。不过,林黛玉和贾宝玉都不是真正的佛门子弟,平时也不参禅。他们可以说是红尘世界里的隐士。这也非常符合三教合一思想。林黛玉所说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和庄子的“无所待”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贾宝玉虽然追求出世的道路,但是对伦理道德还是比较遵守的,而且他时刻推己及人,具有民胞物与的情怀。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就是贾宝玉有“毁僧谤道”的行为。其实,贾宝玉所诋毁的,只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假僧侣而已。比如说逃避现实的贾敬,六根不净的智能儿,溜须拍马的张道士,棒打鸳鸯的静虚老尼等等。还有个原因,就是他对林黛玉情有独钟,但是薛姨妈却对王夫人说,薛宝钗有一个和尚给的金锁,要找一个有玉的才能相配。因此,贾宝玉就越发觉得和尚道士不是好人了。于是,他在梦里才会呼喊“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而且,贾宝玉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对于佛教的禁欲主义观念也并不是很赞同。

其实,《红楼梦》里最能体现三教合一思想的是薛宝钗。薛宝钗经常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努力维系家庭的和谐,在管理家族事务的时候也是表现得十分得体。不过,她对于男女情爱却不是很在意,以至于自我压抑,把自己对贾宝玉的感情封闭起来,基本上不表露。她生活在一个逐渐衰落的封建贵族家庭里,生活方式十分简朴,房间如同“雪洞”一般朴素,也不爱珠花,不爱打扮自己。这种生活态度有点类似于佛教的苦修。而且,薛宝钗的行为方式和宋代士大夫所崇尚的和光同尘是比较一致的。她在维护封建礼法和保持个性自由之间寻求到了一种平衡。可以说她的行为体现出一种“儒为表,佛为骨,道为里”的圆融。

《红楼梦》里还有一些人体现出三教合一思想。比如在痛打贾宝玉的时候说“把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自了”的贾政,身在栊翠庵,却羡慕花花世界,看不起刘姥姥,还对贾宝玉有暧昧情愫的妙玉。以及对佛理很感兴趣的贾惜春等。他们的表现都和三教合一有关。

不过,《红楼梦》却对儒家,佛教和道教思想都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质疑。《红楼梦》里没有写一个清官如何为民请命,为老百姓造福,却写了一个徇私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贾雨村。《红楼梦》的水月庵和铁槛寺,都是藏污纳垢之地。而那个沉迷于道教的贾敬,只不过是一个不负责任,行为荒唐,内心空虚的人而已。在第五回里就有“箕裘颓堕皆从敬”这句话,对贾敬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因此,《红楼梦》的思想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在那个时代也是振聋发聩的。

那么曹雪芹真正崇尚的思想是什么呢?其实第一回里说得很清楚,那就是“大旨谈情”。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博爱思想。这种博爱,和仁爱有本质上的区别。仁爱思想和等级制度是紧密相连的,是一种有差异的爱。但是曹雪芹所提倡的博爱,则是一种无差异的爱,是对众生的悲悯,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大爱。

《红楼梦》有一个名字是《情僧录》,因此《红楼梦》的思想精髓也就是“多情及佛心”。

最后,我用薛宝钗念的《寄生草》来结束我的文章:“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