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词,邂逅旧时光里的解忧花,感受慈母的牵挂和哀愁
小区里草地上的萱草花开花了,热热闹闹地,充满了蓬勃生机。
可我还是喜爱老家大山上的萱草花,清爽,洁净,开在明朗的阳光里,让人见之忘俗。
但是,养花的大爷却跟我说,山上的萱草非草地上的萱草,尽管都属于萱草,但样子和用处却不同。
他说,山上的萱草也叫黄花或黄花菜,晾干后可以服用,而草地上的则不可以。
还记得儿时妈妈把晾干的黄花佐以干豆腐丝葫萝丝葱丝灌粉肠,那感觉到现在又是意犹未尽。
而《诗经疏》里则说:'北堂幽暗,可以种萱'。
古时,北堂是母亲的居室,因此北堂又指母亲。
孩子要远游时,便会在北堂前种下萱草,期望以此能缓解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想念,以忘掉烦恼。
没想到,萱草还是解忧花,很久以前就已然是我们的母亲花了。
北堂种萱草,为母解忧愁,与我一块儿读古诗,体会往日母亲对游子的殷殷想念之情吧。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唐.孟郊《游子诗》
感悟:孟郊的这首《游子诗》和他那首《游子吟》是姊妹篇。
孟郊尽管有才华,仕途却不太顺利,直至50多岁了才考取进士,并且只当了个小小的县尉。
他家庭出身贫寒,数年来,奔忙在家和考场之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为他熬白了头发,操碎了心,投入很多心血。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的心里时时刻刻惦念着出远门的游子,解忧的萱草在北堂前热烈地开着花,可那却根本不可以减轻老母亲对儿子的忧虑和想念。
母子情深,母亲想念儿子,儿子思念母亲,孟郊为自己不可以在母亲旁边行孝而心存愧疚。
这首诗以儿子的视角来描述,堂前萱草盛开,游子远在天涯,白发盈巅的老母亲独自倚门,望眼欲穿,她的眼中哪儿见得到那热烈开放的萱草花。
这画面,让人热泪盈眶。
诗词对人们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诗词里边,人们还能够寻找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到人生的标杆。
学习诗词不但还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够为自己提供物质财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从古至今,凡是那一些集大成者,流芳百世之辈,莫不精通诗词,即便是今日的文学大师,也对诗词研究颇丰。
学习古诗词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更重要的可以陶冶中小学生的情操,提升人的整体气质,不管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都应该抽空多读读古诗词,像武亦姝、陈更她们一样,做到文理兼修,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更何况从小喜欢古诗词的孩子,不仅培养了良好的气质,而且说话的态度也非常好。他们知道如何在做事和待人接物时保持礼貌。他们也很受长辈的喜爱。
读古诗词是件很幸运的事,在感受韵律之美时,还可以了解诗词作者背后曲折婉转的故事,如果进一步挖掘历史,又会在故事背后挖掘出更深一层的哲思道理。
董卿就强烈推荐《中国诗词大会》,这里面既有豪放、婉约派诗人代表,又有田园、边塞等各类别的名作,还兼顾忠孝、仁义、信美等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