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头十座坟,一坟君来九坟臣”是什么意思?如今还有道理吗

在我们民间,丧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古代,上至王侯将相,下到贩夫走卒,都十分重视丧葬风俗。尤其是对于坟地的选择,对于古人来讲更是重要。古人讲“千人赚钱,不如一人睡觉”、“生意不如手艺,手艺不如神地”等等,都是在说,一个好的坟地,不仅仅是前人的安寝之所在,更是后人的福荫之所在。

古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入土为安”,就是说,人在去世之后,不能曝尸荒野,要尽早让亡者入土,以安亡灵。所以,在古代即便是再穷的人,也不会让自己去世的亲人曝尸荒野。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都有“卖身葬父”、“卖身葬母”的情节,一方面突出了孝道,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古人“入土为安”的风俗。

在《周礼》中,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的说法,古人还说“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土”。古人认为,人只有肉体归于大地,他们的灵魂才会得以超脱。

同时,老祖宗基于对祖先的崇拜,认为家里的亲人虽然去世,但他的英灵会一直护佑后辈子孙。所以,无论贫富,都会给自己的亲人找一个所谓的“风水宝地”来安葬,寄希望于自己的祖辈能够护佑自己。

民间有“一个山头十座坟,一坟君来九坟臣”,说其实就是老祖宗关于坟地的选择。意思就是在说,如果一座山头有埋着很多坟墓,那么,只有少数能够起到护佑子孙的作用,其他的坟地却没有这样的作用。

老祖宗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山头十座坟,一坟君来九坟臣”的说法,就是古代人在选择坟地时候总会寻找到一个山、水相宜的地方,既要得山之势,又要有水之势。就像我们民间在修建阳宅的时候,讲究的“藏风纳气”一样,既要通风好,又要采光足。

而很多时候,一处宝地的好地方只有那么一个,如果有很多坟茔都葬在周围,那么只能沦为陪衬,沾不到任何好处。

但其实,这样的说法,往往没有任何的依据。只是老祖宗对生活的殷切希望。

在最初的时候,老祖宗践行的也不是土葬,而是火葬。之后有土葬风俗之后,也是只有墓而没有坟,就是没有现在的坟地的隆起的土堆。在《礼记》中就有记载“古者墓而不坟”。

直到后来,封建统治者为了区分尊卑贵贱,从各个方面来显示自己的尊贵,于是设定了各种规矩。坟墓的大小,就是为了显示尊卑贵贱的方式之一。比如唐代的时候,就规定一品官的坟应该是一丈八尺,二品以下每低一品减二尺。

古人有这种“一个山头十座坟,一坟君来九坟臣”的讲究,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古人祖先崇拜的观念影响,又有灵魂不灭观的作用;既有儒家孝道的倡导,又有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但更多的是生者对逝者的怀念,所以坟墓不仅仅是逝者的埋葬之所,更是生者寄托哀思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