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懂这一点,临床轻松掌控五味子

小编导读

五味子是经方配伍中的常用药,大家可能也对其代表方如小青龙汤、桂苓五味甘草汤甚为熟悉。但五味子的配伍要点是什么?应用依据又是什么呢?脱离了经方的指导,大家又是否可以将五味子应用的得心应手呢?今天这篇,让我们从《神农本草经》入手,去看看如何玩转小小五味子吧!

《神农本草经》: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生山谷。

《伤寒杂病论》:应用五味子的代表方小青龙汤、桂苓五味甘草汤。

图 五味子(药用部位:果实)

升降(阴阳盛衰):降(阴虚)

“五味子,酸,温”,“酸苦涌泄为阴”,五味子属于“降类”,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的津液虚证、阴虚证。

五味子属于果实,口尝味道很酸,五味子的治疗功效主要就是通过其酸味来发挥作用。

与苦味药相比,酸味药更长于收敛。五味子性温,属于气味俱厚,主要提示其存储动气的能量较多,而动气作用的方向也是收敛降下。

敛降气机的酸味药也属于动气、耗气之品,酸味药物本身并没有补益的作用,日常单独多服五味子也起不到补益的效果。后世认为酸味药可以养阴,是因为酸味药可以针对阴液向上耗散的病机状态,通过其敛降气机的功效最终起到治疗作用。

五味子在经方中多配伍应用,也是利用其敛降气机的功效。

病机(病性病位)

五味子的药用部位是果实,兼以味酸,擅长作用于人体的部位是中焦、下焦。

五味子酸温,能够通过敛降气机而养阴、养津液,所以古人总结五味子可以“益气”“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劳伤羸瘦”属于虚劳,多因正气耗伤所致,五味子通过敛降气机而平降正气升散耗伤的状态,从而间接起到补益的作用。需要注意,临床中有需要仅用补益之品治疗虚劳时,单用五味子并不适合。

五味子治疗“咳逆上气”见于三种情况,一种是属于阴虚证而阳气上浮病机的咳逆,有应用五味子的机会;一种是阳虚证而虚阳上浮病机的咳逆,有用五味子的机会;第三种是应当应用大量升散的药物助正升散邪气治疗者,有适量配伍应用五味子的机会。而临床中需要仅用升法药物治疗的咳逆上气,是不可以仅用五味子治疗的。

附录 / 相关经方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方由桂枝、芍药、麻黄、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甘草八味药配伍组成。全方属于升法,病机属于“阴盛”的实寒证、水饮证,而其中的五味子一药,属于降法。

小青龙汤的病机被仲景表述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即实寒证兼夹中焦水饮证,也可称为外邪里饮。

实寒外袭兼以水饮邪气停于中焦,正气与之抗争而欲祛除之,正气祛邪的方向是升法,所以表现出气机上逆“干呕”的症状,治疗就应当助正升散邪气。小青龙汤方中桂枝、芍药、麻黄升散在表之邪,干姜、细辛、半夏升散中焦水饮,六药合用升散之力峻烈,所以用甘草以缓和峻烈之性。方中另外加用酸温的五味子,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酸敛之力约束众多升散药物的力量,避免邪去而正伤;另一个方面,通过敛降气机,还可以补益众多辛温药物耗伤的津液。如此配伍,则尽可能祛邪而不伤正,邪去正安而症已。

小青龙汤的脉证以左手太过脉为特征。

桂苓五味甘草汤

此方由五味子、桂枝、茯苓、甘草五味药配伍组成。全方属于升法,病机属于“阴盛”的实寒证、水饮证,而其中的五味子一药,属于降法。

此方证的病机是下焦实寒证、水饮证。

本来是邪气位于上焦、中焦的外邪里饮,被误用下法以后,邪气被攻下的药物引入下焦。正邪交争,正气欲通过升散的方向将下焦的邪气祛除,所以出现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其面翕热如醉状”“时复冒”的症状,下焦邪阻兼以津液虚,所以出现“小便难”。此时的治疗应当是助正将邪气从下焦向上升散出来,所以药用辛温的桂枝、属于升法的茯苓以升散邪气,但是,桂枝与茯苓在人体发挥升散作用的部位是上焦、中焦,此时再加入一味酸温敛降的五味子,将桂枝、茯苓升散的力量敛降到下焦,使得全方从下焦向上发挥升散邪气的力量,配合甘草补益,从而祛邪外出。

方中五味子通过敛降气机,还可以起到补益下焦津液的作用。

此方脉证以左手尺部出现太过脉为特征。

回归最本质的中药功效

《神农升降药法》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陈建国所著《神农升降药法》,回归中医的原点,以阴阳理论为指导,总结中药的功效由“气、味、质、部、特”五个元素所决定,提出一味中药其实仅有一个功效,中药纷繁复杂的治症仅仅是这一个功效通过升降治法发挥的治疗作用,因此,领会了中药的这一个功效,就可以把握中药治病的本质,从而达到灵活而准确应用的目标。书中对经方中常用的 50 味中药进行了详细解读,阐释了《神农本草经》中的相关记载,并且从药物组成的角度,结合升降治法,对相关的经方进行了解析。本书内容是脉证经方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升降药法”为重点,如果结合“阴阳盛衰”和“阴阳脉法”,可以更高效地指导临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