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笔记:如诗如画拂水堤

梁东方

尚湖拂水堤一端有古代格式的石牌坊,上书:“天开画境”四个大字。类似的牌坊,在别处的景致里也见过,以今天的眼光看上去,常有言过其实的意思,当不得真。也许是今天的自然环境已然与古人侧身其间的那个自然环境有异了吧。不过拂水堤上的这个牌坊,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亦实不虚也。

这是因为拂水堤的整体环境还保持着既往的旧貌,也更因为这旧貌之中山水之间树木蓊郁水域辽阔而青山黛远的妙境。这种妙境之妙,只能用一个俗不可耐的套话来说,叫做如诗如画。其实不是如诗如画,就是诗和画本身,是人类的诗与画永远无法企及的丰富而隽永的美不胜收。

一个大湖,以传统的审美方式来说,一定要在中间修一条堤坝,这样才好人行其上,向着两侧遥望,以更透彻地欣赏湖水中间所形成的一个个可能的好视野。西湖如此,其他很多名湖大湖亦然。尚湖作为历史文化汇聚的名湖,当然也有这样的格式;只是这个格式用到了尚湖的时候,臻于极致,让人觉着西湖的苏堤白堤也无法和它相比。

它比西湖苏堤的树更多更茂,游人比西湖少,给自然留下的气氛也更充分。环尚湖而行,始终是老树相伴的黑森林状态。的确,尚湖的拂水堤上不仅有一样的山水湖景,还有古老高大的行道树,行道树都是黑干绿冠的香樟树,枝干曲虬,枝叶茂盛,形成黑色的胡同,遮阴蔽日、蓊郁芬芳。这些鳞次栉比的老树直接就是古往今来历代之人都对尚湖欣赏有加的明证,是你即便一个人走在这里也感到所见所闻、所感所受、所慨所叹有着无数人的共情证明。

走在拂水堤上,每一步都有景,每一步的景都不一样。这样的情况导致人们走几步就会站住,看湖水之后的虞山,不仅可以发现从尚湖南岸看虞山才是最好的角度,而且还能从不同的位置上看见尚湖和虞山不同的协同关系。这种协同关系百变不离其宗,就是山水之间的平阔辽远与高耸起伏的对应,是草木为画框柔波为画心而润泽的山脉为背景的风景画。这并不妨碍这种山水关系的千姿百态、各个不同,各个角度上的不同。同样是这样的山水关系,却可以在不同的角度里看见曲尽其妙的可能性。

所以走几步就站定了拍照,走几步就坐下不走了,要一直看下去看够了再走,再走几步就又坐下去又看的情形非常普遍。湖边不管是秋千座位还是波浪形座位亦或是那种带着一个大大的画框的很夸张的座位,总是会有人端坐其中,久久不肯离去。

观察了一下,这其中青年男女居多,这样的画境与他们互相之间的情致正相贴合,互为表里,恰如其分。说这里是谈情说爱的最佳之地,一点也不为过,尽管谈情说爱一向是不择地而生,不大在乎所谓环境的,但是像是拂水堤这样的人间仙境一定会有促成作用,它能让任何人的心融化。

生活中有拂水堤,有尚湖虞山这样的美好环境,形成普遍的温和审美的性格特征和气质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江南的山水直接培育了本地人平易的普遍性格,尚湖这样面对虞山的审美存在,使置身其中的人,自然有诗情画意的心怀与情致。

这是江南之为江南最令人艳羡的地方,好的山水孕育了普遍好的人生状态。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是不言自明的永远引领人。自然美才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最至关重要的基石!

每一个地方的大自然,巨大的自然存在,就应该是生活在本地的时候的日常审美对象,至少是经常性审美对象,否则就是浪费。生活在山区就赏崇山峻岭之美,生活在水系纵横的地方就欣赏河湖之美。

一个很大的水鸟站在拂水堤边的湖水中,距离行人只有一步之遥,却没有一点动一动的意思。它在那里捕鱼,它知道行人对它和它的捕鱼都只是饶有兴致地拍拍照而已,不会有多余的其他动作,最多是脸上洋溢起笑意。

鲜红色的骑行者和墨黑色的自行车雕塑都是写意的形状,走近了看并非写真,从远处看却是神似。神似那些骑行这样的山水之间的人类活动,那样的人类活动既是审美的方式之一,也同时成为审美对象本身。除了步行者、驱车环行者、蹬着风火轮平地移动者之外,骑行也是这山水之间最常见也最适宜的一种。

观虞台则不是一个普通的台,而是一家饭馆。它在拂水堤的桥头的位置,正对虞山,自然是观看虞山的好位置,当然也是观看尚湖的好位置。不过只要是在拂水堤上,只要是在尚湖南岸,哪里又不是观看虞山、观看尚湖的好位置呢。

在拂水堤的一侧走过去,又从拂水堤的另一侧走回来。再次从拂水堤的这一侧走过去,再一次从拂水堤的另一侧走回来。在拂水堤上这样盘桓不去的行走与观赏,真让人有永远不愿意离开的无穷意念。所谓“不辞愿作岭南人”的情绪情致,于间可知矣。

此时此刻,这个世界上还有哪里比这里更好,还有哪里能时时刻刻给自己以这样润泽滑凉、阴翳辽远、平明舒展、芬芳美满的好感觉呢!用所有的辞藻都不足以表达当下登仙一样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的一切又都具有最平常最寻常的安静格式,使你不觉着它脱离了你的生活,使你恍惚觉着它真的就是你的生活本身!

驱车环行整个尚湖的时候,天色已晚,仅容对向错车的小公路始终拥有透过粼粼的树干可见粼粼的浩大水面后的一带青山的视野;小公路穿过村庄,穿过林带,始终在两侧高大的香樟树的簇拥之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临湖的一侧,每一帧画面都相当耐看;西湖名声在外,总是游人如织,尚湖环湖行的人与车相对尚少。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都可以做长久的盘桓。可是能深入湖水之中去的,即便是要买票的尚湖风景区中也没有,全湖唯拂水堤一处耳。

拂水堤就是尚湖的风景眼。

(0)

相关推荐

  • 最忆杨公堤

    外地人到杭州游西湖,大多直奔白堤.苏堤而去.盖两堤是主城区和景区的纽带,又得名于白居易.苏轼,堤因人显.人因堤存,历来游人如织,攘攘熙熙,端得是热闹非凡. 我先前去西湖,每次也都是他们中的一员.白堤看 ...

  • 下凡游湖

    游湖 白蛇 前传 下凡游湖 武一团 祥云缭绕锁雷音 南无阿弥陀佛 佛天广宇气萧森 弥陀诵经声声喧 悟得真谛知几人  知几人 南无阿弥陀佛 白素贞:链缠身体肤裂筋骨寸断 餐风饮火五内焚 晨钟暮鼓传怨怅 ...

  • 【原创】又见杭州(一)

    第253篇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 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始终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到杭州去,已经是第四次了.冥冥之中,总感觉自己与杭州有缘. 第一次去杭州,是 ...

  • 西湖 是一本好书

    山东老杨 关注 西湖 是一本好书 06-18 阅读808 来自话题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14.2万篇        第一次去杭州是十几年前,只坐着画舫游了一遍西湖,远远地望了一眼苏堤.白堤.断桥,到 ...

  • 你发现了吗?尚湖正悄悄在改变...

    湖边的灌木清空了,湖风吹得到了. 穿湖大堤的木栈道,两侧全是绣球花,太好看了. 视线更开阔,行车更安全了. 日前,记者来到尚湖沿岸宝岩村段,发现有点"面熟陌生"--原来密密匝匝的灌 ...

  • 常熟笔记:昆承湖上状元堤

    梁东方 在有了尚湖的常熟,居然还有面积更大.风景另具特色的昆承湖. 昆承湖东岸,一道深入水中的岬角上,杨树林的树梢已经因为落叶而稀疏:杨树已经落叶的树冠,在湖岸上组成一溜虚线,在天空和水中一起勾画出了 ...

  • 赵传法佳作《见柳丝拂水》外十九首

    一.见柳丝拂水(通韵) 碧水池塘柳动情,枝波相吻破原形. 金鱼疑是翁君钓,顺底潜游百米程. 二.咏牡丹花(通韵) 吾展娇姿在暮春,物华占尽露芳身. 女夷送下真国色,香气氤氲醉庶民. 三.谷雨(通韵) ...

  • 琴川馆中 拂水庄里 灯下听蝉

    中华 诗词 琴川松弦馆 虞山一片月,清光落地无. 翠竹生凉意,秋气满庭除. 夜坐松弦馆,听琴病欲苏. 彼意何淡远,我亦忘繁芜. 七弦无一急,弹者适自娱. 仿佛泉洗耳,凭虚访蓬壶. 濯足沧浪亭,听松太乙 ...

  • 四首古诗,听岁月清音,看微风拂水,等陌上花开,迎三月归来

    流水辗过时光的长廊,一转身,二月已成了光阴里的故事. 三月,携一缕春风,一帘微雨,一声惊雷,一树繁花,款款而来. 徐徐春风,吹散了严冬的寒凉:绵绵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大地:滚滚春雷,唤醒沉睡的万物. 走 ...

  • 花开春暖,柳拂水澹。万里碧空,云絮妆点

    清晨 Bandari 晨醒: 枕书口噙香, 解语片片藏. 毫端润神秀, 花开迎旭阳. 枕书而眠,心清气闲.鸟鸣梢枝,鱼翔碧潭.早安!☀☀ 夕昏: 远树生寒烟, 日暮花亦倦. 嬉童播万子, 待把瓜果看. ...

  • 以杨维桢为中心的小说作家群,及元人笔记中的“水浒”元素

     绍兴文理学院教授佘德余先生提出"<水浒传>的作者可能是杨维桢",这为深入研究<水浒传>作者打开了广阔的天地.近年来,围绕佘德余教授的观点,诸暨.萧山方面做 ...

  • 太行山笔记:井陉水窑洼

    梁东方 如今有意思的山村基本上都已经具有山高路远的特征了.那些被便利的道路串联起来的所在,基本上都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点,车轮滚滚人来人往之间商业化的氛围渐浓,无一例外都成了过分商业化的所在,既往原 ...

  • 拂水山庄,才子佳人的世外桃源

    ★旅游地点:苏州常熟尚湖之拂水山庄 因为上次来尚湖的时候心急于看牡丹,对于拂水山庄只是一掠而过,于是耿耿于怀了大半年.终于在冬暮春初又再次造访,在太公岛转了转就直奔拂水山庄. 山庄因为明末清初的东南文 ...

  • 常熟笔记:虞山的徒步路径

    梁东方 常熟本是长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城市,但是却得天独厚的有山有水,水是真水,山也是真山.而且山和水都与城市相伴相随,参差互在,举目之望就可以见山,抬步之劳就可以登山.此"十里青山半入城&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