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蜀地寻阙”之三:绵阳5阙+乐山杨公阙
平阳府君阙
李业阙
乐山夹江杨公阙
前文已介绍四川是全国汉阙存量最多的省份,居全国第一。在四川,达州渠县以存有6处汉阙居四川之首;绵阳以存有5处汉阙,屈居第二。其5处汉阙分别是:平阳府君阙、梓潼李业阙、梓潼贾公阙、梓潼杨公阙和梓潼无铭阙(九块石)。
绵阳5阙
1-平阳府君阙
平阳府君阙,坐落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畔仙人桥旁的绵阳科技馆前,是我国现存汉阙中保存较好、最为完整的一处双出墓阙,阙上的仿木结构建筑构件雕刻细腻逼真,为研究汉代建筑结构提供了可靠资料。阙身浮雕古朴苍劲,人物禽兽,题材丰富,栩栩如生,堪称汉代雕刻艺术的精品。其价值早在1914年就经法国人色伽兰考证“为复杂石阙之标型,亦是四川有扶壁双阙之独存者也”。196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阳府君阙双阙相距26.2米,保存基本完整,主阙通高5.45米、宽1.66米,副阙通高5.29米,均由阙基、阙身、阙盖、阙檐、介石和阙顶六部分组成,全由条石和板石堆砌,其间无任何粘结物,严整坚固。
平阳府君阙,每阙檐上有二十二个枋头,其中主阙(东南阙)东北朝向一面有六个,东南朝向一面有五个,各刻有铭文,计十一个。但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已完全消磨或消磨不清,今仅存"平"字清晰可辨、"汉"字(繁体)依稀可辨。过去有更多的字可以辨认,历代学者均有研究,清代绵州才子李调元在书中记载有"汉平杨府君叔神道"八个字。
绵阳县志也予记载,但误将"杨"抄为"阳"(繁体字仅偏旁不同),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1939年在考察和测绘绵阳汉阙时依据县志记载,将此阙命名为"平阳府君阙"。此阙名"杨府君阙"更为确切,但因原名称已约定俗成,故沿用至今。
主阙阙身楣枋上镌刻有压地平纹浅浮雕墓主生前车马出行图,图首为双旗引导,后有二列纵队的带剑步卒八人随马疾行,接有轺车六乘,皆双辕驾一,每乘车后跟有步卒一人,步卒后有车骑随行。转角栌斗位置上,各刻一高浮雕角神,角神袒胸露腹,另有母子猕猴拥抱、蟾蜍、展翅欲飞朱雀等图案。斗拱壁上有各种中浮雕,北阙为追猪图,南阙为舞乐图,其中抚琴听琴、羽人戏马、双人对舞形象清晰可辨。
北阙东面介石中部刻一双髻女子半启柴扉、双手扶门向外眺望高浮雕;西面介石中刻一躬背仰首猛虎,形象栩栩如生。介石转角处镌刻有蛟龙、奔狮、束发力士与双狮搏斗高浮雕。西面介石中部,镌刻一狰狞饕餮图像。介石转角处,西北角镌刻一背生双翅的天马和戏马羽人,东南角为双虎,东北角为双龙。副阙形状、雕饰皆同主阙,惟雕饰风化严重。
梁大通三年(529年),佛教徒在阙身上凿掉部分汉雕,镌佛教造像三十三龛,龛顶为穹形顶。其中最大一龛高35厘米、宽33厘米。
北阙阙身西面第三层条石上镌刻一观音立像,人物身材修长,褒衣博带,龛两侧线刻礼佛图,侍者华盖和幡幢随从,龛左刻有"大通三年七月"题记;南面第三层条石上一龛内佛坛两侧刻两狮,坛上刻一佛四菩萨,后立比丘十人,佛作说法状,佛龛两侧刻诸天大众,分三层面佛而坐,龛下为礼佛图;东面三层条石上三龛龛内各立造像一躯,服飘泊之衣,像首已毁损。
平阳府君阙构思新颖,雕刻精美,刀技纯熟,刀法刚劲,图像生动、有趣,有许多富有生机的云气仙灵、珍禽怪兽等复杂的造像刻于阙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2-梓潼李业阙
梓潼汉阙位于四川梓潼,梓潼县现存汉阙4处,其中李业阙较为著名。
李业阙位于梓潼县长卿镇南桥村,属单阙,现仅存一段阙身,为独石刻成,顶为后世所配。该阙形似碑碣,高2.5米、宽约1米,由红砂石凿成,呈下大上小的方柱形。
阙身正中阴刻隶书"汉侍御史李公之阙"八字,字迹清晰。其下刻清道光末年题记,记述当时知县周树棠发现此阙残身及移至李节士祠安置的经过。建国后,移至现址建亭保护,并将有关阙的明碑三通立于阙后。据此及相关史料记载,李业阙修建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为现存汉阙年代之最早者。
李业,字巨游,汉代四川梓潼县人,又称李巨游。李业年少时便有远大志向,拜博士许晃为师,专攻《鲁诗》。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益州刺史举荐李业,李业被任命为郎官(备顾问、差遣之职)。王莽取代汉室自立为帝后,李业托病辞官还家,闭门谢客,以示不愿同流合污。广汉郡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将其下狱,欲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刘咸才释放了李业。王莽也念其贤名,召任李业酒官,李业仍以病相辞,隐居故里。
公孙述占据益州(治地成都)称帝后,仰慕李业贤名,欲征聘为博士,李业还是托病不从。公孙述十分恼怒,派尹融持毒药逼李业从命。公孙述对尹融交待说,如李业答应,则授公侯的职;如不答应,则赐他毒药。李业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反问尹融:"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又叹道:"名可成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于是饮毒酒而死。
汉光武帝刘秀灭公孙述重新统一四川后,为表彰李业的高尚节操,在梓潼建立墓阙。历经两千年岁月沧桑,李业阙至今还有残迹可寻,即后人称之为"书箱石"的两座基石。1980年,李业阙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阙身正面上方偏左两行隶书刻:“汉侍御史李公之阙”八字。下方系清咸丰五年梓潼知县张香海刻道光乙巳年(公元1845年)梓潼知县周令棠所撰《移阙记》。
阙后竖有碑刻四通,其中两通的纪年已难辨识,另两通,一为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的“重建李节士祠记”,一为明嘉靖壬辰(十一年,公元1532年)的“读李节士传”。
3-梓潼贾公阙
贾公阙位于梓潼县书箱街附近的108国道边。属于绵阳市重点破坏文物。两阙相距10多米,中间有一块文物保护碑,但自己全无。贾公阙颇为残损,在阙身修补痕迹明显。贾公阙的阙主是谁呢?有专家推断是蜀江大将邓芝。《梓潼县志》记:“蜀汉邓芝阙,在县西南五里,有二阙。”所记方位、距离与贾公阙相符合。1914年5月20日,法国人色伽兰到过梓潼,考察了梓潼诸阙,留下了历史影像,把贾公阙收录进《中国西部考古记》。
4-梓潼杨公阙
梓潼杨公阙现位于文昌花园小区的后墙边,是一座用五层计六块条石在石基座上垒成的单阙,阙高2.5米,占地约2平方米,是梓潼县1985年6月17日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看似几块破石头,文物价值却很高。
5-梓潼无铭阙
梓潼的无铭阙当地人俗称“九块石”,坐落在梓潼县城文昌镇先锋村中和街西段街中央,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座三开间二重檐仿古牌楼上又置三重檐六角亭,雕梁画栋、斗拱飞檐,3米来高的汉阙就置身亭下。无铭阙原为南北双阙,现仅剩南(左)阙,由条石砌成,阙基占地约2平方米。很多人在这里焚香祭拜。
·············································
乐山夹江杨公阙
乐山的杨公阙位于四川省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平时锁着门,需找看门人拿钥匙看门。杨公阙建于东汉晚期,为三国时期益州太守杨宗的墓阙。杨公阙坐南向北,双阙并立,相距13米,高4.86米,底宽1.25米,厚0.88米,红砂石质,风化较为严重。西阙阙身镌有“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字德仲墓道”15个字,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重建。阙体呈方形,分为阙身,阙楼,阙盖三部分。阙楼较阙身宽大,四周有梁、枋、斗栱等多种雕刻。双阙阙盖为单檐庑殿顶式样,四周刻瓦当和葵瓣纹饰。杨公阙各种仿木结构建筑部件雕刻,为研究汉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夹江县志》(1989年版)载:“汉二杨墓……有石阙二座东西并列,一镌'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道十六字;一镌'汉故中宫令杨府君讳畅字仲普墓道十五字,俱隶书。”杨公阙东西对称,坐南向北,相距13米,阙高4.9米、宽1.25米、厚0.88米,各由露出地面的十块巨大坚硬的红砂石垒建而成。依据石材质量及硬度、颜色,阙座宽大厚重,推测为雅(安)石,中、上部石质、颜色与本地千佛岩的石质相似,为本地岩石。阙身每块巨石间,自然重叠堆砌,充分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