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絮谈

公交絮谈

到市民中心上班后,坐公交车成了主要的出行方式。有一路公交车从小区门前经过并直达市民中心,其间有20站,单程大约要四五十分钟,好在上车后一般还有座位,摇摇晃晃,迷迷糊糊,便打发了这个有些枯燥的时段。

依照自己的作息时间,我上车时正好是早高峰期,所以同行乘坐的大抵是年轻的上班族,他们鱼贯上车后,一般不找座位,即使身边就有空位也不坐,一手拉着吊环,一手拿着手机,随着车子的晃动怡然自得。我下班返回时,正好是祖辈们接小学、幼儿园孩子放学的时段,老人们帮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如果有座位,总是先让给孩子坐,自己宁可站着,还时不时地给孩子递水送食物。偶尔一次,看到一个大约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女孩,由她奶奶陪着,上车后只有一个空位了,孩子极其懂事,虽然奶奶一再劝让,但她还是坚持让奶奶坐,自己抓牢扶手站立在颠簸之中。这本是极其平常的景象,可惜在如今铁律般“老敬小”的惯性态势中,正常反成了稀罕。

沿途有一些因原先的村落并入城市版图后改造成的居民小区,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些上了岁数、步履蹒跚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上车,碰上熟识的人,还一口地道方言地拉家常,但他们往往只坐了一两站路就下车了。按规定,年满60周岁,可办“老龄卡”,月资20元,可以乘坐50次;年满70周岁,可办“高龄卡”,全免费。我为这些老人感到庆幸,岁月过往,乡人有福,穿村走巷串门也竟然实现了公交化。

市民中心北面是金匮公园,占地几百亩,中心是一座人工堆成的小山,遍植绿木,尤以樱花为最;南面是尚贤湖,波光粼粼,绿丛环绕,其间点缀景致小品,倚湖揽胜,颇有意境。这路公交车途经金匮公园、尚贤湖、巡塘古镇和会展中心。所以,经常会有一些年纪老大不小的“闲人”结伴上车,或相约游赏,或同行采买。他们上得车来,精神状态亢奋,说话分贝很高,周身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自在。

公交车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私家车、出租车、地铁分流出行和共享单车铺天盖地袭来的境况下,依然保持着一份执著的坚守。古城悠悠,公交线路血脉般地沟通了世象过往,客流潮汐映显了时代变迁,小小车厢浓缩了人间百态。

据《无锡市志》,无锡公交车开通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出现袁世开汽车行,以“叫车”形式揽客代步。同年,利民汽车公司成立(后改名开源公共汽车公司),曾用七八座的小汽车,经营迎龙桥至梅园的游览客运,时通时断。1954年,由锡澄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辟无锡城中至鼋头渚、梅园、惠山、钱桥、南门5条线路,按长途汽车营运方式售票下站。1956年6月1日,无锡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直至70年代,锡城共有公交线12条,其中1路从西门至鼋头渚,2路从火车站至梅园,3路从胜利门至惠山,4路从五爱广场至钱桥,5路从火车站至南门,6路从胜利门至东亭,7路从人民大会堂至后宅,8路从人民大会堂至葛埭桥,9路从火车站至雪堰桥(胡埭),10路从火车站至惠山(环行),11路从五爱广场至中桥,12路从刘潭至南门。当然,形势所致,线路的起迄点经常会发生一些变化,或挪移,或改线,或缩程,或延伸。小时候住在城中,经常乘坐的就是5路、10 路和12路。本地戏称步行为“坐11路公交车”,出处不详,也许是“两条腿走”的意思吧。

手头资料有限,也懒得去考究。据2016版《无锡年鉴》:至2015年末,无锡市区公交营运线路286条,线路总长度5480.6公里,日均客流量130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28.1%,市区公交站台500米覆盖率99.27%。时光倏然,城市长大,公交线路也在岁月洇染中伸展嬗变。

以个人的观感而言,公交确实是城市交通之不可或缺。相比之下,出租车便捷,但出行成本毕竟高了许多,况且往往是你需要时它偏偏打不到,你不需要时却老在你面前晃悠;私家车方便可心,但一是不可能人人都能开车出行,二是闹市停车确实令人头疼;地铁整洁准时高大上,但线路站点毕竟有限,往往无法直达你需要去的地方。所以,考量一座城市的出行便捷度,首选的还应当是公交。就民生民本民惠而言,“公交优先”,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