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历史奇事:招远罗山“石崩”的当天,一位好知县去世

在古代,“天人感应”是一种很盛行的学说。
所谓“天人感应”,说复杂也复杂(很多大儒都为此写过专门的著述),说简单也简单。简单来说,就是将自然界(天)发生的事情与人世间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上天既可以给世人的行为示警或示瑞,世人的行为也可以感动或者触怒上天。古代的大多数文献,不管是二十四史等正史,还是《三国演义》等小说,都是按照“天人感应”的思路进行叙事。
县之有志,如同国之有史。因此,不少县志当中也记载有关于“天人感应”的例子。清道光年间续修的《招远县志》里,就提到了一件相应的“奇事”。
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十八日,忽然间的一声巨响,打破了登州府招远县东北乡的平静。
此响声音之大,不仅让周围村社的人们深感震撼,甚至在二三十里以外的招远县城,也能够听闻。
响声过后,回过神的乡约地保们连忙组织人探访究竟。在循声找了一阵儿之后,情况大体清晰,原来罗山上的一块巨石突然崩塌。
好在罗山很大,“石崩”的地点在山的深处,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乡约地保们松了一口气,派人进城,准备把这一情况向知县汇报。
然而,等送信人来到县衙,却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时任招远知县江光,当天去世了。
江光,字冶桥,安徽省旌德县人,进士出身,于道光十一年正式担任招远知县。从道光十一年到道光十三年初,短短约两年的时间里,江光为招远做了不少实事,比如自掏腰包发展科举文教、整理节烈名单申请旌表等。
尤其是前者,让招远的士人很是感恩戴德。此前十多年的时间里,整个招远县一名举人也没有考中。而在江光一系列举措的扶持和激励下,道光十一年秋天的山东乡试,招远籍秀才路藻中榜,一举打破了“举人荒”。江光的政绩,当地人有目共睹(详见:胶东历史故事:道光十一年,招远县打破了“举人荒”)。
可惜天不假年,任期未满、正想继续有一番作为的江光不幸染疾。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江光的病情未能得到好转,最终在道光十三年四月十八日,撒手人寰。
罗山出现“石崩”的日期,与知县江光去世的时间相同,在现代人眼中,或许是一个巧合。但清代招远县志的修撰者们显然不这样认为。他们在志文中这样记载道:
“(道光)十三年春四月十八日,罗山石崩一角,声闻数十里。邑侯江公即于是日卒。”
这段话虽然没有直说“罗山石崩”与“江光去世”之间的关系,但潜台词也十分明显了:这就是“天人感应”。
站在现代科学的视角,“天人感应”之说多少带有些迷信的成分。但招远历史上这则奇事背后体现的另一个道理,却是古今通用的。那就是:爱民者,民爱之。
作为一位干实事的知县,江光在招远县志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年甫强仕,竟以疾卒,士民皆痛惜焉。”
(0)

相关推荐